本刊記者 李鵬

2月21日,全國標準化王作會議在京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支樹平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標準委主任陳鋼作工作報告,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秘書長羅博·斯蒂爾先生致辭。同時,2013年“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獲獎名單也在會上揭曉,共有58項標準獲2013年“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項目獎,其中一等獎8項,二等獎20項,三等獎30項。李春田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終身成就獎;馬德軍、李亞萍等四位同志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突出貢獻獎;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分院等五家單位獲得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組織獎;梅恪等三位同志分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優秀青年獎。
身為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副院長的馬德軍,現任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兼任IEC/TC59/61,ISO/TC86/SC3/SC5中國首席代表。參與150余項國際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組織制訂300余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運用“巧實力”為行業發展把握規則制定的話語權和主動權,推動一批家電的自主技術被國際標準正式采用,維護了我國的產業利益。他所帶領的團隊,為行業探索出了一條標準引領產業發展的成功之路,帶動中國家電行業開始了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華麗轉身。2012年,榮獲IEC頒發的1906大獎。
2012年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標準共計發布29項,其中國家標準5項,行業標準24項;家電標委會報批的標準共計49項,其中報批國家標準11項,報批行業標準38項;新批準標準計劃項目共計17項,其中國家標準計劃項目1項,行業標準計劃16項;共完成69項標準計劃項目申報,其中申報國家標準計劃項目44項,已公示的10項,申報行業標準計劃項目25項。
2012年全國家用電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積極參加ISO/IEC相關工作會議,先后共7次組團參加了19項國際會議,完成各項國際投票約140份,其中針對提案提出中國的修改意見或建議達25份。其中,2012年6月在德國柏林召開的TC61會議,我國代表團電壓力鍋和豆漿機提案進入了FDIS階段。2012年10月在挪威奧斯陸召開的TC59及其各SC會議,我國在會上提出了家用電器性能相關的提案,其中家用智能移動機器人平臺提案進入NP階段。表明我國家電領域通過多年來不斷的努力,在技術上已經逐漸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甚至在某些領域已經超過一些先進國家。說明我國已經具備了足夠的實力影響國際標準的制定,而且也預示著未來我國在家電領域的國際化標準工作方面必將有所作為。
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是2009年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同設立、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實施的全國性標準化領域的最高獎項,目的是為調動全國標準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獎勵標準項目實施后對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促進標準化事業健康發展。國家標準委孫波副主任表示,我國目前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調整,保障和改善民生,有效參與國際活動與競爭等一系列重大活動部署,都對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國標準化工作要繼續發揚團結協作,銳意進取,求真務實,勇于創新的精神,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不斷提高我國標準化工作水平,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2013年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總結了2012年標準化工作,分析面臨的形勢,研究部署今年的標準化工作任務。科技部部長萬鋼指出,科技與標準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科技研發周期在快速縮短,科技創新和技術標準研發由過去的兩個階段正在逐步融為一體,技術標準研制已經嵌入到了科技活動過程中,為科技成果快速進入市場、形成產業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從科技成果到產業發展、到市場,技術標準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成為科技成果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科技創新越來越需要技術標準的支撐,標準在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中起到了橋梁和紐帶作用,是產業調整升級和創新發展的有力推手。
萬剛強調,今后要圍繞《“十二五”技術標準科技發展專項規劃》的落實,認真抓好專項規劃的具體實施,進一步加強技術標準研制,健全技術標準體系,完善科技創新與技術標準融合機制,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切實發揮好技術標準在戰略性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以科技進步和技術標準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不斷推動我國技術標準的國際化。

支樹平局長在講話中提出,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要著力強化標準的“三個作用”。一要服務國家發展,強化支撐作用。要緊跟形勢變化,不斷完善標準體系,標準缺失的要及時制定,標準滯后的要及時更新,切實提高標準的覆蓋面和有效性。傳統產業標準要抬高門檻,促進轉型升級;新興產業標準要盯住前沿,搶占市場先機;安全環保標準要守住底線,實現安全清潔可持續發展。二要應對國際挑戰,強化戰略作用。加強我國國際標準化戰略的研究,確定戰略目標、戰略重點和戰略措施,主動應對國際挑戰。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組織工作,主導和實質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大力推進自主技術標準海外推廣應用,提高我國產品、企業和產業國際競爭力。三要促進質量提升,強化基礎作用。要緊緊抓住質量和效益這個中心,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社會管理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建設,用標準引領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提升,為建設質量強國夯實基礎。支樹平指出,強化標準的作用,要著力提升“三個水平”。一是要依靠科技,提升標準水平。二是要凝聚合力,提升實施水平。三是要完善制度,提升管理水平。
國家標準委主任陳鋼在工作報告中要求,要緊扣“五位一體”總布局,把握好標準化創新發展、服務發展的戰略任務,圍繞抓質量、保安全、促發展、強質檢,深入落實標準化工作“系統管理、重點突破、整體提升”基本要求和“三個四加一”重點任務,堅持創新驅動、深化改革、求真務實,推進理念方法創新、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高標準化發展整體質量效益。要著力推進系統管理,進一步深化工作機制創新,不斷推動標準分類管理、標準制修訂全過程管理、標準與科技緊密結合、標準化協調推進四大機制建設取得新進展;進一步統籌國內國際,著力重點突破,努力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四大領域取得新突破;要大力強化基礎建設,促進整體提升,推動標準化政策法規、標準化科技支撐、標準化公共服務、標準化技術機構與人才隊伍四大體系的建設取得新成效。繼續推進綜合標準化工作,推動標準化更加有效地服務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