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藥物都會引起一定的眼部損害,往往容易將藥源性眼病當做原發性眼病,結果可能導致不可逆的眼損害。全身用藥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就可能導致眼部損傷,而眼部錯誤用藥、錯誤操作算是導致眼部損傷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應注意全身給藥可能導致眼部損傷,也應注意眼部合理用藥。
現就非抗生素類藥物能引起眼部損害選述如下:
洋地黃:視覺癥狀較常見,包括黑點(盲點)、暈眩、視力模糊等。色覺的改變對判斷洋地黃中毒較有意義,常為黃視或綠視。
糖皮質激素(潑尼松、可的松、地塞米松、潑尼松龍等):療程超過2~4周,有35%的患者可引起眼壓升高而導致青光眼。一般在停藥后數年才能恢復。如潑尼松用量超過10毫克/日,持續1年,可使晶狀體后出現碎片狀或空泡狀混濁,亦有因晶狀體混濁而引起白內障的。眼用糖皮質激素,還可引起眼色素層發炎及角膜變厚,使角膜傷口的愈合減慢。
胺碘酮:服藥3個月以上,在角膜中基底層下1/3有黃棕色色素沉著,與療程及劑量有關。這種沉著物偶可影響視力,但無永久性損害。
卡馬西平:常見的不良反應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反應,表現為視力模糊、復視、眼球震顫。
氯喹:對角膜和視網膜有損害,因此在長期服用治療以前,應先做眼病詳細檢查,排除原有病變。60歲以上的老年人宜勤檢查,以防視力功能損害。長期維持劑量以0.25克/日或在其以下為宜,療程不超過1年。
奎寧:“黑蒙”是最嚴重的不良反應,最明顯的癥狀是視野縮小及視力喪失,停藥后可恢復。急性奎寧中毒時,首先出現瞳孔擴大,對光反應存在,個別病例的瞳孔可出現蠕動樣運動,隨后視力完全喪失。多數患者是一過性的,少數為永久性失明。
抗癲癇藥,三甲雙酮:常會導致在亮光下視力模糊,把一切物體均看成是白色的,所有物體表面會覆蓋一層“白雪的”晝盲。
米帕林:中毒時可發生視覺障礙,甚至可致雙眼失明。
阿司匹林:長期大劑量服用,可使血液中凝血酶原減少而引起視網膜或玻璃體出血,而致視力減退,嚴重者長期不能恢復。
吲哚美辛(消炎痛):可致視力模糊,視網膜病變,角膜基質混濁。
布洛芬:產生視力模糊或視覺障礙。
氯丙嗪:引起眼部并發癥,主要表現為角膜和晶體混濁或使眼壓升高,長期用藥者應做眼部檢查,常規半年復查1次。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 副主任藥師 李錫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