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氣溫越來越高,糖尿病患者如果疏忽自我保健,極易發生尿路感染。據統計,在糖尿病患者中尿路感染發病率高達16%~35%。
夏季尿路感染多發
有資料顯示,在糖尿病并發感染中,尿路感染僅次于肺部感染,居第二位。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導致尿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加,給細菌生長繁殖以可乘之機。加上糖尿病患者機體的免疫力比正常人低,白細胞的趨化功能、游走功能及吞噬功能均降低,不能有效地殺滅細菌時,易發生尿路感染。此外,持續的高血糖狀態還會損傷神經,造成神經源性膀胱,引發排尿異常、尿潴留。有的患者甚至因排尿困難需用導尿管導尿,大大增加了尿路感染的機會。夏季炎熱,人體大量出汗,細菌容易在皮膚表面滋生,再加上出汗多導致尿量減少,使尿路感染的機會大大增加。
加強監測,及時發現
為能及時發現腎損害,避免疾病進入尿毒癥期才被發現,“糖友”要留意身體的變化,尤其是反復發作尿路感染的患者更要注意以下情況的出現:
腎臟損傷:進行尿常規檢查,觀察尿常規的各項指標是否正常,必要時查查尿微量白蛋白,以便于早期發現腎臟損傷。
尿量改變:正常人每天的尿量應在1500~2000毫升。患糖尿病后可能出現“三多”現象,即多吃、多喝、多尿,尿量明顯超過正常人。尿多往往是腎小球濾過率增加所致,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尿量可能會減少一些,這與腎小球濾過率減少有關。因此,患者平時要多注意尿量的變化。
水腫:晨起后要注意面部是否有緊張感,眼瞼是否有水腫,夜間入睡前是否有雙下肢發脹、踝關節水腫現象。
定期查腎功:對糖尿病患者而言,經常檢查腎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建議每3~6個月檢查一次。
治療尿路感染要打持久戰
1.積極治療糖尿病、控制血糖,是預防各種糖尿病并發癥的根本。如果尿糖轉為陰性或微量,尿路環境不利于細菌的生長,尿路感染自然就不會找上門來。糖尿病容易并發神經源性膀胱,導致尿潴留,這也是引發尿路感染的誘因之一。患者應予以重視并積極治療。
2.糖友要特別注意打持久戰,不能用藥3天癥狀消失就停藥;一般治療尿路感染的時間為兩周左右,要等到尿常規化驗連續兩三次完全正常才可停止治療;在治療結束后第二周、第六周時復查尿菌培養,仍是陰性才為治愈。
3.每一次再感染都會導致機體的抵抗力進一步減弱,形成惡性循環。糖尿病患者原本抵抗力就弱,因此用藥應遵循醫囑,必要時可加用一些調節免疫的中成藥,積極預防復發。
4.糖尿病病人的內褲不宜過小或太緊,面料應選擇吸濕性、透氣性均好的棉、麻織品;女性要注意月經期間私處的衛生,避免腳部著涼;在飲食上,應少吃蔥、蒜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5.在急性期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導致感染復發和轉變為慢性;患病時,每天要補充足夠的水分,保持一定的尿量(每日不少于1500毫升),使尿液有效地沖洗尿道,及時把細菌等有害物質排到體外。切不可因為排尿疼痛而刻意減少飲水量。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博士副教授 蘇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