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漢文
隨著科技產品越來越普及,家用臭氧機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在一些廣告中,臭氧機的“殺菌、凈化空氣、凈化水質、消除農藥、去除肉中的激素”等多種功能被反復提及。其中,最受人追捧的是去除肉中的激素和添加劑。廣告宣傳說,肉被放入臭氧機中后,會產生大量的泡沫,用打火機燒會變黑。營銷人員會告訴你:這些泡沫是激素、抗生素或者化肥農藥。去除了這些泡沫就去除了這些成分,臭氧機就是去除這些激素和添加劑的利器。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出泡沫不等于含激素和農藥
僅憑泡沫的形成與否就判斷肉里是否含激素和農藥,顯然是不科學的。我們知道,肉中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蛋白質和脂肪,而這些成分是極易在水中形成泡沫的。組成蛋白質的基本成分氨基酸,本身就有易結合水的那一類與不容易結合水的那一類(一方面排斥與水的結合,另一方面卻容易與脂類結合);一些組成脂肪的分子,也具有一端親水、一端疏水的性質。由于肉并非經過無菌化處理,即便是在正常的保存環境下,附著在肉上的微生物也會慢慢地分解這些蛋白質與脂肪,并把這些小分子氨基酸和脂類釋放到水中。在往水里打入氣體之后,這些小分子就會聚集在泡沫的表面,起到穩定泡沫的作用。這與吃完冰激凌或牛奶的杯子,用水沖洗很容易起泡是一個道理。
此外,無論是氨基酸還是脂類,它們的分子結構中都含有碳原子;而碳原子燃燒不完全,就會留下黑色的殘余。或許,這就是廣告中黑色物質生成的原因。
不能去除激素和添加劑
臭氧分子與我們平時所說的氧分子相比,只是多了一個氧原子。就是這個氧原子,使得臭氧的結構變得不穩定,讓它具有很強的氧化性。這種氧化性能夠在細胞表面打上一個小洞,讓細胞破裂,這也就是臭氧能夠殺菌的主要原理。所以,對于生吃的蔬果,殺菌還是有一定意義的。
我們平常所說的激素,根據其溶解性可以分為兩大類——水溶性激素和脂溶性激素。水溶性激素,比如胰島素,主要作用于細胞的表面,經過水的浸泡就會逐漸流失。針對這類激素,有沒有臭氧幫助消毒,效果都是一樣的;而脂溶性激素,比如大家很關心的避孕藥的有效成分——孕激素,是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的。在這種情況下使用臭氧機使細胞發生破裂,在理論上說,確實可以把這些激素從肉里趕走。但別忘了,一塊肉可能有幾千層細胞,而臭氧只能破壞肉表面的幾層細胞,通過注入臭氧能夠減少的脂溶性激素恐怕只是九牛一毛。
用臭氧機有健康隱患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殺菌的同時,臭氧會讓水中的亞硝酸鹽含量超標。由于亞硝酸鹽含有較高的毒性,在高溫烹煮后還有可能產生致癌物質。此外,能夠使細胞破裂的臭氧,在達到一定濃度時,對人體也會有影響。倘若用戶的住房面積較小,環境較為封閉,在長時間使用臭氧機后,難免會有健康上的隱患。
因此,對食物進行臭氧處理,不僅沒有明顯的好處,還會產生不少潛在的健康隱患。其實,臭氧裝置有效去除的,不是激素和添加劑,而是一些游離的氨基酸與脂類。這樣,不僅沒能達到消毒、凈化的作用,反而減少了人體對蛋白質和磷脂這些營養物質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