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全國現患高血壓病人數為2億,幾乎每10個成年人中就有2個高血壓患者,但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有70%的高血壓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患病,多數患者并未將高血壓當作嚴重的健康問題;更有高達30%的醫生不清楚通過控制血壓可以預防絕大多數首次發生的腦出血(出血性腦卒中)。
一、學會家庭自測血壓
家庭測量血壓是高血壓治療的重要輔助手段。家庭自測血壓是一種投入少、收益高的行為。凡是年滿30歲的成年人,每年應測量2次血壓,尤其是肥胖成人或有高血壓家族史者,每年應該測量血壓4次,這樣做有助于早期發現高血壓病。推薦患者使用肘臂式血壓測量儀,最好是全自動的、有歐盟認證標識的正規產品。測量的時間,建議在早晨起床后30分鐘,以及晚上睡前測量。根據我國具體國情,專家認為可以將家庭自測血壓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血壓測量服務相結合。一旦確診為高血壓,應及時看醫生,采取相應的降壓措施。
二、學會早期識別病人癥狀
高血壓的早期癥狀具有隱蔽性,因為它不像有些病,先讓人感到痛苦使人警覺。我們經??吹接械娜送蝗恢酗L,轉眼就告別人世,這些人大部分是高血壓所致。高血壓病的早期信號有:(1)枕后頭脹痛。高血壓的機械作用使血管異常擴張,刺激動脈壁的痛覺感受器,引起頭痛。(2)陣發性眩暈伴頭暈、眼花等。主要是長期血壓升高導致血管彈性變差,管壁變硬,加之動脈粥樣硬化,若合并高血脂、血黏度增高,均會影響血流通暢。長此以往,人體始終得不到足夠的血氧供應,誘發眩暈。(3)胸悶。這是由于患者的心臟受高血壓的影響發生了功能變化。如果長期隨血壓升高,總有一天會疲憊不堪,致使左心室擴張或心肌肥厚,進而發生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如此惡性循環,會出現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嚴重情況。(4)肢體麻痹。高血壓患者因血管舒縮功能紊亂或動脈硬化等原因,會引起肢體局部供血不足,特別是高血壓長期得不到良好控制,就容易損傷腦血管,激發腦血管意外,出現肢體麻木。
平時健康的中老年人,沒有任何原因出現頭暈、頭痛或上述其他癥狀,都要考慮高血壓的可能性,最好及時測量血壓,警惕和預防高血壓的發生。一旦發現有高血壓傾向,應及早做進一步檢查,以便明確診斷,接受早期治療。
三、學會控制情緒謹防腦出血
出血性腦卒中俗稱腦出血,多好發于患有腦動脈硬化、高血壓未能穩定控制的老年人。可以說,高血壓是腦出血的第一危險因素。在當前全世界發達國家中風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明顯下降的情況下,我國卻呈現上升的趨勢。事實上,腦中風的發生總是在猝不及防間,未能穩定控制血壓的老年人,一旦情緒驟然波動如暴怒、大喜大悲等,或者咳嗽、噴嚏、彎腰取物、用力排便時,都會引發顱內壓升高而誘發急性腦出血。故腦出血一般都在白天發病。腦出血大多好發于大腦動脈,多累及大腦半球深部結構如內囊、丘腦、底節等,引起昏迷、半身癱瘓、半身感覺障礙、失語、偏盲等,故被稱為內囊血腫,預后往往很差。有些病例位于該區的較淺部位,形成外囊血腫,則神經功能障礙顯然較輕,預后較佳。不過,仍有高達30%的醫師不清楚通過控制血壓可以預防絕大多數首次發生的中風。許多醫師并未按照國際高血壓協會等醫療組織建議的標準或《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規定的內容,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藥物治療。就我國而言,減少中風發病率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控制好高血壓,這也是預防腦卒中最重要的、可以人為控制的因素。
有關專家指出:高血壓患者對于腦出血發生的一些前期征兆要做到心中有數。這些征兆有:血壓很高難以控制,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手腳麻木、肢體活動不靈活。一旦出現以上情況,就要及時就醫。專家們特別強調:凡是年滿18歲的成年人,最好每年測量1~2次血壓,以便確診為高血壓后及時采取措施。
如何預防腦出血:一是減少腦卒中發病率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控制好高血壓,必須穩定血壓在140/80mmHg以下。二是高血壓病人忌煙少酒,每日多食蔬菜和水果。三是老年人每天慢走半小時,晴天每天曬太陽半小時,有利于維生素D的吸收。四是在??漆t生指導下,患者自覺接受有效的降壓藥物治療。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王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