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疾控中心:人感染H7N9禽流感或繼續出現
昨天,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天氣轉冷,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可能會繼續出現。
前天,浙江通報新增一例人感染H7N9危重病例。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在北京舉行的第17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京港衛生合作高層研討會”上說,因為目前禽間病毒傳播并沒有控制住,而且禽類感染H7N9后很難發現,難以在早期控制禽類疫情。加上氣溫下降,病毒活躍,所以近期出現人感染H7N9病例屬正常情況。
“盡管會有病例出現,但從目前病毒特點來看,H7N9禽流感病毒尚未具備有效的人傳人的能力,因此目前H7N9禽流感發生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較低,將以散發病例為主。”龐星火說,“非法活禽銷售是北京市H7N9禽流感傳播感染的重要環節。 ”
(摘自《京華時報》)
樂虎飲料維生素B12超標兩倍,會導致過敏性休克
專家指出,人體每日所需要的維生素B12極少,兒童日平均攝入量最高為1.5微克;成人日平均攝入量不能超過2.4微克。就算膳食不含維生素B12,人體的存儲亦可滿足大約6年的需要而不發生維生素B12缺乏癥狀。
譚女士聽說喝太多功能性飲料對身體不好,所以特地去咨詢了有關專家。廣州市一知名專家告訴她,中國營養學會第四屆常務理事會第五次會議通過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明確規定,年紀在18~50歲的人群維生素B12每日適宜攝入量僅為2.4微克。“維生素補充過多,同樣會造成維生素中毒。”
聽專家如此一說,譚女士立即拿出從超市買的樂虎飲料(380ml裝),發現其維生素B12的含量是7.6微克,“如果一次喝完一瓶樂虎,就會超過參考量規定的2倍多!”
譚女士把這些情況告訴兒子,沒想到他并沒有理會,“他在家不敢買了,卻在公司偷偷喝”,譚女士很無助。
近日,也有媒體曝光了樂虎維生素B12的超量問題。在功能性飲料對比中,一瓶脈動(水蜜桃口味)維生素B12的含量是0.6微克,一瓶激活(柑橘口味)維生素B12的含量是0.6微克,一瓶紅牛(牛磺酸強化型)維生素B12的含量是2.35微克。
樂虎分250ml罐裝和380ml瓶裝兩種包裝。其瓶身標注維生素B12的含量:每100ml液體維生素B12含量為2.0微克,而一瓶樂虎的凈含量是380ml,就是說每喝一瓶樂虎,人體維生素B12攝入量為7.6微克。而樂虎飲料外包裝上標有健康飲用提示:“本品不能代替藥物,本品添加了營養素,與同類營養素同時食用不宜超過推薦量。”
據了解,功能性飲料的“神奇功能”主要是成分不同。《羊城晚報》記者發現,與普通飲料相比,功能性飲料中一般添加了牛磺酸、賴氨酸、咖啡因、枸櫞酸鈉、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成分。樂虎的主要原料與紅牛等功能性飲料相差無幾,只是特別強調了維生素的含量。
(作者 馬燦 摘自《羊城晚報》)
新激素療法有望一并治療肥胖糖尿病
一個由美國、中國、德國等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小組30日報告說,動物及人類臨床試驗表明:一種可激活兩種內分泌激素的人工合成分子,能緩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有效降低體重。
該科研小組當天在美國期刊《科學—轉化醫學》上報告說,此前許多激素療法只能激活某個單一激素,不僅需要大劑量治療才可見效,還往往帶來嚴重惡心等副作用。他們研制的合成分子,可同時激活對機體代謝調節起重要作用的GLP-1與GIP這兩種激素。
研究人員首先針對患糖尿病的肥胖老鼠及猴子進行治療試驗。結果發現,這種合成分子比現有藥物更能有效降低體重并改善血糖。
在為期6周的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給53名患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使用以這種分子制成的藥物。與未經治療者相比,接受治療的患者可分泌更多胰島素,其血糖水平及肥胖問題均得到改善。盡管有些患者感到惡心,但沒有觀察到嚴重副作用。
研究負責人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教授理查德·迪馬奇在一份聲明中說:“現有獲得批準的(糖尿病)藥物相當有效,但它們還不足以讓血糖正常化,此外,它們減輕不了太多的體重。”報告作者們認為,他們研制的新分子或許是治療糖尿病及肥胖癥的新選擇。據新華社華盛頓10月30日電 。(記者 林小春)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患乳腺癌的女性易并發其他癌癥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患侵襲性乳腺癌的女性,同時患其他癌癥的風險也會增加39%。而西班牙格拉納達癌癥注冊中心的研究人員對5897位患侵襲性乳腺癌的女性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50歲以下女性乳腺癌患者,出現第二種癌癥的概率幾乎是其他女性的兩倍,50歲以上乳腺癌患者,患其他癌癥的風險也有29%,患子宮內膜癌概率更是其他女性的3倍之多;年輕女性患有乳腺癌,再被診斷患卵巢癌風險的概率,是其他女性的5倍。
研究人員稱,從數據上可以得知,在診斷乳腺癌后的前5年內,是再被診斷出其他癌癥的高危險期,這段期間患癌癥的概率是平常的3.5倍。研究人員推測,患乳腺癌的女性之所以易并發其他癌癥,其原因可能源自于體內存在引發癌癥的基因,或是在治療乳腺癌時引起的后遺癥。
(作者 方留民 摘自《北京青年報 》)
美國媒體最新總結:尿液與健康的關系
尿液檢查是醫院里的常規診療項目,其實在家庭日常生活中,通過觀察尿液的顏色、氣味及排尿頻率等,就能知曉身體的健康狀況。美國《醫藥日報》9月6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詳細給出了對照。
1.顏色。膽紅素濾過人體消化系統后,諸多器官會將其分解,但并未完全分解掉,最終這些色素到達腎臟并變成尿膽素,所以尿液便呈現黃色。如果尿液清澈,表明這些物質被稀釋掉,體內水合作用充足。如果尿液呈亮黃色,可能表明飲食中的維生素B及胡蘿卜素過量。如果尿液呈棕黃色或深黃色,可能意味著身體脫水,因為身體缺水時體內膽紅素水平更高。如果尿液中帶有血絲,可能與劇烈運動及吃稀釋血液的藥物有關,也可能與膀胱癌、腎結石及尿路感染等有關。
2.氣味。如果小便能聞到一些特殊的香氣,醫生就會檢查看是否患有糖尿病,這可能是腎臟在過濾糖分時漏掉了一部分。如果孕婦出現這樣的癥狀,雖不必太過擔心,但遇到這兩種情況最好能及時就醫。如果小便能聞到奇怪、難聞的氣味,可能是你最近的飲食引起的,如吃蘆筍導致小便氣味難聞,因為這些食物內含有包含硫黃的氨基酸。
3.頻率。尿頻的后果比較嚴重,除了讓人在社交場合倍感尷尬外,還有嚴重的并發癥。尿頻可能意味著尿路感染或前列腺增生,當然,食用水分含量高的食物也是一個原因。尤其對于女性,尿失禁根本無法隱藏,其原因一般是骨盆底受壓引起的,加強骨盆肌肉鍛煉能有效緩解該癥狀。如果小便有灼熱感,就應該引起重視了,這可能是尿路感染的最早期癥狀。相比女性,男性發生尿路感染的概率要小很多。
(摘自《生命時報》)
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糖分攝入過多傷大腦
美國一項新研究顯示,實驗鼠攝入糖分過多會導致大腦受損,記憶力下降。
研究人員首先訓練了能夠鉆出迷宮的實驗鼠,然后將它們分為兩組:一組每天喂食高果糖溶液來取代日常飲用水;另一組則同時喂食高果糖溶液和歐米加脂肪酸,歐米加脂肪酸被認為能保護神經突觸免遭損傷。6周后,第一組實驗鼠忘記了鉆出迷宮的路徑;另一組實驗鼠的記憶能力未受明顯影響,仍舊能很快鉆出迷宮。
(新華社)
專家提醒:掉牙不鑲危害極大,易得老年癡呆
“很多人覺得,人老掉牙是正常現象,可以不管。還有人認為,掉牙后,鑲不鑲牙都沒問題,這是完全錯誤的。”廣東省口腔醫院院長章錦才教授表示,“如果缺牙后不及時鑲牙,整個口腔的平衡就會被打亂,缺牙兩旁的牙齒向間隙傾斜,對咬的牙齒伸長,牙列變得不整齊,剩余的牙齒發生移動,會出現食物嵌塞、爛牙、牙周損傷,還會影響吃東西、講話和美觀等。”
掉牙不鑲,除了上述對口腔局部的危害外,還對全身健康有影響。“老年人缺失大部分牙齒后,如果不及時鑲牙,口頜系統缺少有效的功能刺激,就容易得老年癡呆癥。”章錦才解釋說,“因為牙齒的神經末梢豐富,牙齒活動對神經的刺激能連通到大腦,大腦需要刺激才能保持活力。假如牙齒掉光,支配牙齒的神經中樞就會萎縮,大腦接受不到相關的功能性刺激。此外,缺牙導致咀嚼功能下降,很多有營養的食物得不到有效研磨,會加重腸胃消化系統的負擔,不能很好地吸收利用營養,引起營養不良。” (摘自《健康報》)
六成粵籍胖子患脂肪肝
據了解,脂肪肝目前已經成為我國繼病毒性肝炎之后第二大肝病。雖然形勢嚴峻,但直到現在,各地仍然缺乏對于脂肪肝的流行病學調查。最近,依靠一項大樣本的流行病學調查,廣東人的脂肪肝患病率有了大致的勾勒:總體成人患病率為17.2%,其中男性為18%,女性為16.7%,與上海、日本等地區普通人群調查結果相似,低于西方發達國家。
調查項目負責人、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聶玉強介紹,脂肪肝是指脂質在肝臟組織內沉積超過肝臟自身重量的5%,主要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在病理上,則可分為單純性脂肪肝及脂肪性肝炎,后者可以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
肥胖者到底有多大可能得脂肪肝?調查給出了清晰的答案:隨著體重指數的升高,脂肪肝的患病率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雖然在正常人群中的患病率只有7.1%,但超重人群則達到了38.5%,而肥胖人群的患病率更是飆升到了60.6%。
調查同時顯示,體脂分布不均,特別是腹部脂肪蓄積的中心性肥胖與脂肪肝密切相關,這意味著腹部贅肉多的人更易得脂肪肝。
“目前脂肪肝已經發展成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問題,在發達國家,它的致死率排在第5位,僅次于心臟病、腦血管意外、肺疾病和腫瘤。”聶玉強表示,“在廣東乃至我國,根據臨床觀察和該項目調查顯示,脂肪肝,特別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病率明顯上升,嚴重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
“生活條件的改善使得現代人更多地進食高熱量、多肥膩的食物,吃過量的米飯,這都是脂肪肝的誘發因素。”聶玉強建議,“出現肥胖前兆的人應該及時改變飲食結構,多進食瓜果蔬菜,而一旦發展成脂肪性肝炎,則需要及時用藥,并積極利用鍛煉來干預。”
(記者 駱驍驊 摘自《南方日報》)
減掉身上的“老年味”
勤洗澡、多喝湯、忌煙酒等能改善口臭、異味。
身體在老化過程中,由于氣、血的生理作用減弱,就會發出一些特別的氣味,我們不妨稱之為“老年味”。
比如,由于患有某些慢性疾病,長年吃各種藥物的老人,身上就會積累起一種藥渣味;機體衰老,使內臟與細胞退化甚至壞死,就很可能出現些難聞的臭味;老年人皮膚新陳代謝相對緩慢,容易沉積大量死皮,而死皮本身就有種死皮味;消化系統的退化或疾病,會造成營養轉化不完全,使老人出現口臭。
對于這些“老年味”,專家表示,老人氣味大多數可以通過調整減輕程度。專家建議,老人應勤換衣,冬天盡量做到每星期洗一次澡;多選擇清淡飲食,冬天可以多喝點湯,并忌煙酒,以改善口臭。
老人的嗅覺會隨著年齡增長出現減退,家人應該及時給予幫助,如果發現異味過重,應及時提醒他們到醫院進行檢查。 (摘自《生命時報》)
老年人別總說老
“唉,老了!”這是45~54歲的人群最愛說的一句話。心理學家表示,雖然從生理結構來看,身體狀況與青年人相比有些衰老,但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老年人。這實際上是一種消極情緒的表現。
中年人要想改變“未老先衰”的心境,就得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多參與一些社會活動,打破原有的生活模式,不能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別人身上;要為自己合理規劃目標,根據自己的情況,學習一些新知識或涉足一些新的領域;要多與年輕人接觸,感覺他們身上的青春與活力。 (摘自《溫州晚報》)
每天聳聳肩,防止腦中風
中風的發作,幾乎都與頸動脈內膜的膽固醇沉積形成的粥樣斑塊有關。經常運動脖頸,有利于預防中風。
專家建議,每天早晨起床后,先做5分鐘左右的聳肩運動。雙肩上提、放松,活血,防治肩周炎,還為頸動脈血液注入大腦提供了人工驅動力,迫使流動遲緩的血液加速注射大腦,因而減少了腦血管供血不足的情況,降低發生梗塞的危險。每天2~3次,有益于健康。(摘自《老年日報》)
養胃也需“動”起來
胃病需養,除了保證規律的飲食,適當的運動也有助于胃的調理。
胃病患者的運動療法:
作為有效的輔助療法,胃病患者可以參加的運動包括:氣功、太極拳、步行、慢跑、騎自行車等。
胃病患者在剛開始鍛煉時,運動強度宜小。如采用速度緩慢、全身放松的步行,時間每次20~30分鐘,運動脈搏控制在110次/分鐘左右。可以選擇在風景優美的環境中步行2公里左右,有助于調節中樞神經系統,改善全身及胃腸功能,對消除腹脹、噯氣、促進潰瘍愈合有一定的作用。隨著病情好轉,可適當加大運動量,運動時脈搏可以達到130~140次/分鐘。每天最好堅持運動20~40分鐘。
急性胃腸炎、胃出血、腹部疼痛者不宜參加運動,待病情恢復或好轉后再進行適當運動。 (摘自《健康》)
看泌尿科,先別排尿
在泌尿外科門診,經常有一些患者沒做任何準備就到醫院,結果不得不再次就診,耽誤了時間和病情。
專家介紹,泌尿系統B超檢查是泌尿外科的基本檢查,做一些檢查時膀胱必須有一定的尿量。因此,在就診前,患者盡量不要排尿。而且,尿流率檢查也需要足夠的尿量才能進行。
清晨第一次尿,俗稱“晨尿”,在看病之前最好保留晨尿中的中段尿,做尿液分析時意義更大,對尿路感染的程度分析更明確。所以,看泌尿外科之前,還可以用干凈的容器將尿保留好,并在2小時之內送檢。
(摘自《醫藥與保健》)
耳鳴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先兆
臨床實踐已證明,有86.7%的病人在心血管癥狀出現之前先出現耳鳴等內耳癥狀。耳鳴、聽力減退或耳聾等內耳癥狀,常常是動脈硬化、冠心病、短暫性腦缺血的表現之一。多數病人在出現內耳癥狀6~12個月后轉發冠心病。
因而如果病人近年來檢查出心血管疾病,同時耳鳴加重,應作為追蹤病人心血管病況的依據之一。以往未發現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如果發生耳鳴等癥狀時,應該去醫院有關專科就診,必要時做心血管檢查,以免延誤診斷和治療。 (摘自《上海大眾衛生報》)
莫將瑣事放心頭——草嬰先生的養生之道
草嬰,原名盛峻峰。他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將列夫·托爾斯泰的所有小說翻譯成中國語言的翻譯家。1987年獲蘇聯高爾基文學獎,也是目前首位獲此獎項的中國作家。
草嬰說:“我做事認真,講究計劃。養生一是要講計劃,二是要嚴格遵守生物鐘,三是莫將瑣事放心頭,這樣才能收到效果。”他的養生體會是:
嚴格遵守生物鐘。草嬰認為,人體是按照生物鐘運行的。何時吃飯,何時睡覺,何時工作,只有嚴格遵守生物鐘的規律,才能確保身體健康。
每天打太極拳。草嬰一直堅持打太極拳,每天1小時。他說,太極拳柔中帶剛,緩慢的動作卻能使氣韻貫穿周身。長期練習,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防止骨質疏松、便秘等。
莫將瑣事放心頭。草嬰最崇拜的人是托爾斯泰,他說:“托爾斯泰的精神、人格、胸懷,對我影響很大。一個人活在世上,不該為瑣碎的事情過度操心和煩惱,應該把精力放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摘自《健康天地》)
尿失禁,敷蔥白五味子
很多中老年朋友在咳嗽、大笑或彎腰時,尿液會不自主地流出。這是壓力性尿失禁疾病。蔥白五味子泥敷肚臍可有效防治壓力性尿失禁。五味子有收斂固澀、益氣生津的作用,蔥白能宣通上下陽氣。五味子15克,用200毫升黃酒拌勻,置罐內,密閉,隔水蒸之,待酒吸盡取出。2寸連須蔥白3段,與五味子共搗成泥,用紗布包裹,每晚敷肚臍,用膠布固定8~10小時后去掉,次日換新藥泥,7天為一個療程。
(摘自《醫藥養生保健報》)
美國健康長壽心理因素調查:愛操心不是壞事
美國根據一項對1500名1910年左右出生的人進行的長期跟蹤調查發現,人們的6個心理因素有利于健康長壽。
1.經常參加社交活動。經常與親朋好友聯絡的人更長壽。在交往過程中給予他人幫助有益長壽。如果你的朋友不多,建議多參加社會組織或者志愿工作。
2.愛操心不是壞事。如果你是個愛操心的人,那或許是件好事。很多實例證明,適當憂慮有益健康,尤其是對于男性而言。當你為某件事擔憂的時候,自然會考慮可能會出現的各種情況,并且制定相應的預案。這時候,操心就是有益無害的。
3.別把寵物當成最好的朋友。養寵物的確有益健康,但是寵物畢竟無法代替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研究發現,養寵物的人并不比其他人群更長壽。相反,以寵物取代人際交往的人,壽命更短。
4.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盡管健身有益,但研究發現,一些長壽者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并不怎么鍛煉,反而是通過多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讓自己活動起來更能長壽,比如種花、種菜、做木匠活等。
5.防止過度樂觀。過度樂觀的人往往沒有那些小心謹慎的人細心。為了保持健康,小心謹慎的人更懂得自我防護,更少從事高風險活動,比如,抽煙、酗酒、吸毒或者飆車等。這些人也會遠離有不良嗜好的人群。
6.“好壓力”有益健康。如果你討厭所從事的工作,那么工作壓力就是有害健康的“壞壓力”;如果你熱愛自己的事業,因力爭在事業上有所成就而產生的壓力,就是有益健康長壽的“好壓力”。關鍵的一點是,工作必須是你的最愛,而且能讓你產生成就感。
(作者 鐘欣 摘自《南京日報》)
假魚翅用動物皮、明膠等合成,經甲醛處理幾可亂真
10月18日下午4點左右,接群眾舉報,徐州鐵路北站派出所民警會同徐州市工商質檢部門,在鐵路北站西側查封一制假魚翅窩點。據介紹,假魚翅是由動物皮等下腳料、明膠等合成,經甲醛處理,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據介紹,假魚翅的原材料主要有動物的皮等下腳料、明膠、海藻酸鈉等,其中海藻酸鈉被明確規定“禁止用于食品和飼料加工”。然后,再使用甲醛進行漂洗,處理掉原物質上存在的異味。而甲醛也被禁止用于食品加工,它會對皮膚黏膜起到刺激作用,濃度過高會引起急性中毒。
今年9月3日,徐州賈汪區工商局在其轄區一個養豬場內查獲一處假魚翅制作窩點,現場查獲假魚翅近8噸,這些假魚翅也是使用二水氯化鈣、明膠、工業用氫氧化鈉、海藻酸鈉、六偏磷酸鈉等添加劑合成,隨后再經甲醛漂洗而成。
據該局相關人士介紹,在他們進行初步調查時,窩點負責人表示假魚翅基本都供應給周邊地區各大酒店使用。目前,案件已經移送至當地公安機關處理,案件嫌疑人也以涉嫌生產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刑事拘留。
(記者 劉清香 摘自《現代快報》)
美國“功能性治愈”艾滋病女孩
今年3月,美國研究人員“功能性治愈”一名出生時攜帶艾滋病病毒女嬰的消息曾引起轟動。相關研究人員23日報告說,這名現年3歲的孩子已停止治療18個月,但依然保持健康,這讓他們興奮不已,因為這可能徹底改變針對艾滋病患兒的治療方式。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密西西比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當天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報導說,這名來自美國密西西比州的小女孩在停止用藥18個月后依然“情況很好”,即便最敏感的檢測,也沒有發現其體內有艾滋病病毒活動的跡象。 而且,她的免疫系統并沒有表現出“精英控制者”的任何特征。所謂“精英控制者”,是指極少一部分人免疫系統天生強大,不用治療也可控制艾滋病病毒。
這名未公布姓名的孩子通過母嬰傳播感染艾滋病病毒。醫生在她出生30個小時后使用3種抗逆轉錄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導致其血液中病毒數量明顯遞減,一個月后降到常規檢測無法發現的程度。孩子18個月大時治療意外中斷,但當她10個月后再次就醫時,數項檢測結果仍然呈陰性。今年3月,研究人員宣布她被“功能性治愈”,即體內的艾滋病病毒被完全抑制,機體免疫功能正常。 論文第一作者、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研究人員德博拉·佩爾紹德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個孩子病情緩解并非偶然,而有可能是積極、早期治療的結果,該療法或許成功阻止了艾滋病病毒在孩子的免疫細胞中占領一席之地。”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結果有力地表明,對新生兒在感染艾滋病病毒數小時或數天內使用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可能達到完全抑制艾滋病病毒的效果。
研究人員計劃在2014年啟動一項試驗,以驗證這種治療方式的效果。目前,為防止母親攜帶艾滋病病毒的高風險新生兒感染,通常會采取預防性劑量的抗病毒藥物治療,只有確診感染后,才改用治療性劑量。
《新英格蘭醫學雜志》配發社論說:“這個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小孩已被治愈了?”目前最好、最確切的答案是“也許吧”。該社論同時提醒不要過于樂觀,因為這個孩子有可能是“獨一無二的”。(記者 林小春 新華網華盛頓
10月2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