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城市中的攝像頭已經越來越多。穿梭的車輛,戲耍的孩童,相擁的情侶……同一時刻,不同地點,千姿百態盡收眼底。沒有保護隱私的傳統和法律的規制,監控攝像頭的普及,帶來的將不只是安全。有時候為保衛自由采取的措施,會成為自由的敵人。
近年來,諸如“社會潰敗”、“階層固化”、“貧富懸殊”等警示性十足的詞語,一直被用來描述中國的社會問題。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已感覺到了今天的中國社會在“變狠”。而且,它是內嵌于社會結構里的,在博弈的各方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強化的機制。
官員精神世界的隱秘狀態,與中國傳統的處世哲學有關,也與私欲、體制制度、信仰及管理有關。他們信仰的各個方面,往往是在當事人落馬之后才會被人們感知。他們的故事為外界提供了透視精神世界的窗口,同樣的透視也有利于當前的制度反思。
“2013中國信用小康指數”的調查結果顯示,網絡誠信并不樂觀,逾四成受訪者打出了“不及格”的分數。2012年,國內網絡零售交易規模達1.31萬億元,這創下了驚人的記錄,但也潛伏著巨大的“誠信”隱患。離開虛擬世界,在現實社會中,2013年中國人的信用關系又發生了哪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