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鷗
振動訓練對14-15歲青少年跳遠運動員運動成績的影響研究
陳海鷗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等科研方法,以湛江市體校12名14-15歲的跳遠運動員為研究對象,探討振動訓練對青少年跳遠運動員成績的影響。研究認為:振動訓練會動員跳遠運動員更多甚至全部運動單位參加活動,提高跳遠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能有效提高受試者的爆發力水平,增大運動員肌肉體積,提高肌肉力量,從而提高運動員的跳遠成績。
青少年;跳遠;振動訓練;運動成績
尋找有效的提高跳遠運動員肌肉力量的訓練方法,一直是各國跳遠訓練專家和教練員關注的焦點,也是跳遠運動訓練中的重點和難點。在當代跳遠運動訓練中,各國廣泛應該各種現代科學技術對跳遠運動員成績的提高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肌肉的振動訓練便是其中的得一種。從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目前在振動訓練方面,大部分研究成果集中在振動訓練對肌肉力量訓練方面,還有一些研究集中在提高的作用機理方面。研究一致認為:振動訓練的工作原理與傳統力量訓練方法基本一致,同樣是通過對肌肉產生加速度后,提高肌肉的爆發力與耐力[1]。從跳遠項目的特征來看,它是一項既有絕對速度,同時又要兼備彈跳力和爆發力的運動,需要特別注重發展跳遠運動員快速有力的起跳能力和快速力量素質。跳遠運動專項的力量特征和振動訓練的直接效果是一直的,但是振動訓練是否適合各種不同年齡段或者訓練階段的群體呢?在這一點上,當前的研究結果并沒有相關文獻。因此本研究對20名14-15歲跳遠運動員進行10周的振動訓練,在訓練前后對運動員的成績行測試,并通過與對照組的對比嗎,旨在分析振動訓練對提高14-15歲青少年跳遠運動員運動成績的效果。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湛江市體校12名14-15歲的跳遠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均為男生。其中訓練年限為4年的2人,3年的6人、兩年的4人,平均體重48kg。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從中國期刊網數據庫和廣東醫學院圖書館查閱了相關紙質和電子版書籍和期刊,主要查閱內容有跳遠訓練方法、手段,振動訓練,收集相關文獻110余篇,專著書籍9部,并對相關資料進行了收集和分類整理分析,以了解當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現狀與動態。
1.2.2 實驗法
(1)實驗分組。實驗前對研究對象進行跳遠成績測試,然后根據測試成績把研究對象分出水平相當的兩個組(P值>0.05),即可實驗組和對照組。
(2)訓練時間和內容。本次實驗時間為2012年7月至9月,為期3個月,每周訓練5天,每天上午、下午各訓練1次,每次訓練時間為90分鐘。具體分組后的訓練方案如下:
實驗組:在整個訓練計劃中,實驗組按正常的訓練計劃進行跳遠技術及專項身體素質的訓練,但在下肢專項力量訓練的實施中,采用德國的 POWERPLATE振動臺上進行,每周訓練3次,安排在周1、周3和周5基本活動后進行,每次30min。
振動頻率和振幅的設定,根據已有的研究成果,一致認為:刺激肌肉最有效的振動頻率應控制在50HZ以內,在此最佳負荷范圍內,振動的強度與負荷量的大小和肌肉力量與做功能力的提升成正比。在經過查閱相關文獻,走訪相關專家,特別是查閱大量德國振動訓練方面的文獻后,結合研究對象以及跳遠專項的特點,將振動頻率定為20-40Hz,振幅為2~4MM,具體見表2。

表2 振動訓練的應用方法
對照組:按正常的訓練計劃進行跳遠技術及專項身體素質的訓練,在下肢專項力量訓練中采用傳統的杠鈴訓練,每周訓練3次,安排在周1、周3和周5基本活動后進行,每次30min。
(3)訓練過程控制。為了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技術教學和力量訓練由同一名教練員負責。而且在整個教學訓練的過程中,盡可能保證兩組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進行,即兩組的準備活動、訓練負荷相同,其他三天進行跑的技術訓練,訓練內容與負荷相同。另外,為了保證前后測試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兩次測試都是在相同條件下按操作規定嚴格進行,即兩次測量采用的場地、儀器以及測量的組織順序等條件都保持一致。
1.2.3 數理統計法 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對實驗前后所測的數據進行顯著性檢驗。
2.1 研究對象實驗后成績的對比
以下是研究對象實驗后成績的對比分析表(表3)。

表3 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成績對比表
從表3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后成績對分析來看,兩組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明顯好于對照組,P值<0.05。
2.2 分 析
運動生理實驗表明,不同運動水平的對象參加運動其體內肌纖維參與程度也不一樣,一般低水平運動員大概有60%的肌纖維參與相關運動,但高水平運動員其肌纖維參與度高達90%,其原因在于機體存在自我保護機制。而振動刺激作為一種附載的外界刺激,能刺激肌肉的本體感受器,尤其是改變肌梭傳入纖維末梢的興奮性。振動刺激的低頻波由遠及近在肌肉傳導,激活了大量肌梭Iα傳入纖維使其興奮,其產生的動作電位經過單突觸和多突觸途徑影響位于脊髓前角的α-運動神經元活動,從而使肌肉在克服特定負荷的前提下,動員更多甚至全部運動單位參加活動,增大肌肉的力量[2]。在振動訓練中,訓練者受到的負荷量處于變動之中,這對神經系統的刺激無疑也是變化的,從而促使神經系統必須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以便適應不斷變化的負荷量以及刺激強度的需要,最終提高神經系統的反應能力、靈活性以及爆發力。
2.2.1 振動訓練對促進青少年跳遠運動員更多的快肌纖維參與運動的效果分析 人體骨骼肌分為快肌和慢肌兩種肌纖維,快肌纖維的生理特征表現為肌肉收縮速度快,從而產生較大的張力,提高跳遠運動員的運動成績。相關研究表明,振動刺激會導致神經發放沖動頻率和強度增大、皮膚感覺傳入沖動以及耳前庭機械感受器和神經中樞機制綜合因素的影響,在運動過程中首先活化高域值的II型纖維。在募集更多的運動單位參與活動、改善肌肉協調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對II型纖維的訓練效應,進而導致快肌纖維百分比的提高,增加了肌肉的爆發力[3]。跳遠運動屬于爆發力項目,要求運動員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助跑、起跳等動作,這一特征就要求運動員要必須具備良好的爆發力,即快速工作能力,但前提是運動員必須具有較高的快肌纖維。
2.2.2 振動訓練對青少年跳遠運動員核心力量的影響 在跳遠運動中,運動員身體姿勢的維持以及平衡的調整主要是依靠核心大小肌群的共同收縮來完成的。另外,加強跳遠運動員核心部位的肌肉群的力量不僅可以穩定和強化跳遠運動員髖部及軀干在力量轉換時提供能量輸出,而且有利于提高速度,整合與傳遞整體用力,并減少跳遠運動損傷的發生。從青少年跳遠技術來看,首先青少年核心力量相對較差,核心力量差對青少年跳遠運動員的助跑、起跳、騰空、落地緩沖技術都起到重要的作用。青少年跳遠運動員的助跑、起跳、騰空、落地緩沖技術相互影響和制約,一環扣一環。在助跑階段,青少年跳遠運動員的核心力量會影響運動員身體的穩定性,快速有力、穩定的助跑能為踏板和騰空做好穩定的基礎;而良好的核心力量可以提高運動員在空中的控制力和平衡性;落地的緩沖技術和核心力量的強弱有直接的關系,進而不但影響運動成績,同時可能增加受傷幾率。
2.2.3 振動訓練對青少年跳遠運動員下肢爆發力的影響機制 肌肉下肢爆發力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肌肉的生理生化結構、特征以及形態等等。跳遠運動員跳遠成績與運動員的爆發力成正比,即爆發力越好的運動員跳遠成績也好。振動刺激所產生的張力性振動反射途徑有“單突觸閉合傳導途徑”和“多突觸非閉合傳導途徑”兩種,以前者為主。在兩種傳導途徑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振動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受試者的爆發力水平[4]。還有相關學者研究認為:振動訓練提高下肢爆發力的原因還可能是由于振動訓練增強機體血液循環,促進機體激素作用,從而使得肌肉體積增大,肌肉力量提高[5、6]。
3.1 結 論
(1)青少年跳遠運動員在克服特定負荷的前提下,振動訓練會動員更多甚至全部運動單位參加活動,增大運動員的肌肉的力量。
(2)振動訓練能提高青少年跳遠運動員的核心力量,而良好的核心力量可以提高運動員助跑的穩定性,在空中的控制力和平衡性以及落地的緩沖技術,從而提高運動員的跳遠成績。
(3)振動刺激所產生的張力性振動反射途徑主要是單突觸閉合傳導途徑,在此傳導途徑的作用下,使得振動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受試者的爆發力水平;另外,振動訓練增強機體血液循環,能促進機體激素作用,從而使得肌肉體積增大,肌肉力量提高。
3.2 建 議
振動訓練所產生的適應性效應存在著個體差異性,不同個體,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員對同一振動刺激的指數組合(頻率、振幅)反應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運動訓練實踐中,要根據運動訓練學規律、運動專項競技需要的多樣性、運動員個人特點的多樣性、運動訓練特點的多變性等特征安排好振動訓練。
[1] 周生靈.振動訓練對田徑運動員下肢爆發力和身體成分的長時效應研究[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1(11):119.
[2] 朱梅新,張新輝. 振動訓練的生理基礎與應用研究進展[J].遼寧體育科技,2009(03):27.
[3] 侯小燕.對二級水平男子跳遠運動員采用振動訓練效果的研究[D]. 北京體育大學碩士論文,2009:45.
[4] 孫越穎.不同頻率振動訓練對排球運動員下肢及核心力量的影響[D]. 北京體育大學碩士論文,2011:75.
[5] Thue K.,Malene B.,Paolo C.,and et al.Effect of Vibration andResistance Training on Neuromuscular and Hormonal Measures[J].Eur JAppl Physiol,2006,96:615~25.
[6] Jackson S.W.,Turner D.L.Prolonged Vibration Reduces MaximalVoluntary Knee Extension Performance in Both the Ipsilateral andthe Contra-Lateral Limb in Man[J].Eur J Appl Physiol,2003,88:380~6.
Study on the Impact of Vibration Training on 14 to 15 Years Old Young Long Jump Athletes
CHEN Hai-ou
This paper uses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expert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and some other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take twelve of Zhan Jiang 14 to 15 years old long jump athlet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discusses the vibration training on teenagers long jump athletes result influence. The research thinks that vibration training will mobilize the long jump athletes more even all movement unit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improve the long jump athletes of the force at the co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participants' explosive force level, increase athletes muscle volume, improve muscle strength, so a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long jump athletes.
Youth; Long jump; Vibration training; Performance
G823.3
A
1007―6891(2013)04―0067―04
2013-01-05
廣東醫學院,廣東 湛江,524023。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Guangdong Zhanjiang, 524023,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