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華鼎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熱處理分廠 (西寧 810021) 劉志鋒 馬長海
我公司為國內某大型公司礦車后橋差速器生產的弧齒錐齒輪,材料為20Cr2Ni4A,該弧齒錐齒輪的從動齒輪最大直徑600mm,厚度96mm,螺旋角30°。主動齒輪:最大外圓直徑210mm,長度430mm,螺旋角30°。設計要求:齒面滲碳層深1.70~2.0mm,齒面硬度58~64HRC,心部硬度33~44HRC。
目前,國內加工該齒輪的方法一般為:正火+高溫回火→粗車→二次正火+高溫回火→精車→銑齒→滲碳、退火→淬火→磨齒→配接觸區。該弧齒錐齒輪使用在大噸位的礦車上,使用環境和工作的路況比較惡劣,國內生產的齒輪一般使用壽命在3500~4500h就會出現失效現象。而國外進口的弧齒錐齒輪使用壽命均在10000h以上,加工方法采取研齒工藝。但由于進口渠道比較復雜,采購周期長,價格高,難以滿足國內的需求。針對上述情況,對該弧齒錐齒輪進行深入研究,并與進口弧齒錐齒輪進行對比,最終找出了出現問題的原因。
主動、從動齒輪均有打齒和嚴重的剝落、點蝕現象。打齒斷口屬于脆性斷裂,即準解理斷裂,斷口比較平整,中間下凹,呈小盤子形狀。點蝕、剝落形狀、大小不一,深度2~3mm,呈蜂窩狀,部分區域有嚴重的粘連和超負荷的接觸痕跡。
斷裂、點蝕、剝落的可能原因主要有:①原材料成分不合格,組織結構不對,有帶狀偏析或非金屬夾雜物等。②齒面硬度不均,有軟點。③齒面接觸有移動和滑動,潤滑不好。④齒輪長期受較大載荷的沖擊。出現上述破壞現象,按照失效分析宏觀判斷:斷口屬于接觸性疲勞斷裂。
(1)材質方面 相比設備與工藝,我國的工藝材料和國際水平差距更大。主要表現在品種不全,質量不高,不能滿足熱處理優質產品的需要。隨著我國煉鋼工業技術的發展,國內材料在主要元素的含量上基本與發達國家一致,但在一些微量元素的控制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表1為我國20Cr2Ni4A材料化學成分含量情況。歐洲、美國、日本等在控制P、S、Cu的含量上比我國要嚴格一點,含量(質量分數)一般均控制在0.03%以下。這些微量元素對材料的性能和熱處理變形有很大的影響。

表1 我國20Cr2Ni4A材料化學成分(質量分數)(%)
(2)熱處理方面 目前國內采用滲碳的設備基本都是可控氣氛多用爐。在滲碳的深度、梯度及滲后的組織方面基本能夠達到國外先進水平,淬火后的硬度也能夠達到設計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國鋼材本身的質量不高,再加上熱處理工裝夾具設計的不合理,以及冷熱加工匹配不當,造成較大的熱處理變形,為后序機加工埋下了隱患。表2為從動弧齒錐齒輪打齒、剝落、點蝕后的理化分析情況。
從表2結果可以看出:三個試樣的基體硬度和齒頂硬度基本相同,也符合工藝設計的要求。但凸、凹面的硬度很低,比設計硬度低7~11.5HRC,且三個試樣硬度不相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熱處理的變形過大,在后序的磨齒過程中齒面的磨量不一致,個別齒磨量較大,導致齒面硬度變低,這為齒輪早期出現失效埋下了隱患。

表2 從動弧齒錐齒輪打齒、剝落、點蝕后的理化分析
(3)機加工方面 齒面兩側磨量不一致甚至磨量太大。對于20Cr2Ni4A來說,當齒面單邊磨量不超過0.127mm時,磨削深度不會危及到滲碳淬火齒輪的使用壽命,且硬度不會降低多少。但超過0.127mm時,齒面硬度可能會降低2HRC,如果深度更大,硬度還會降低1~2HRC,甚至更多。弧齒錐齒面出現打齒、剝落、點蝕現象,其主要原因就是齒面磨削后的硬度太低(基本在52~55HRC之間),無法抗擊強大的疲勞沖擊。
(1)鑒于我國熱處理工藝材料的特殊性,在選材上,除加大毛坯材料的檢驗力度、鍛造方式的監控以外,還要對原材料供貨時硬度、試樣的力學性能以及內部組織進行檢查。同時調整熱處理的工藝過程,將二次正火+高溫回火改為調質處理,這樣更有利于齒輪材料組織的深一步改變,后序熱處理的變形會大大減少。
(2)采用冷處理對淬火后齒輪進行二次處理,相當于對齒輪進行二次淬火,這樣會減少磨削裂紋的產生,穩定淬火后的幾何尺寸,并能提高齒面硬度2~3HRC,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齒輪的使用壽命。
(3)采取熱處理前磨齒、熱處理后不磨齒的工藝方案,并配好接觸區。滲碳時嚴控熱處理的變形,如果熱處理變形很小,可適當地對從動齒輪磨齒,但必須嚴控磨齒時齒面的磨削量,磨量最好不要超過0.1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