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文莉
母體麻疹抗體與嬰兒麻疹發病關系的分析與護理
亓文莉
目的分析研究母體麻疹抗體與嬰兒麻疹發病的關系。方法選取2004年1月~2012年1月轄區內孕婦與嬰兒作為研究對象,采集每位研究對象的血樣作為實驗標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進行麻疹特異性IgG抗體檢測,并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2004~2012年共出現麻疹807例,年均發病率為3.34/10萬,其中嬰兒病例為381例,占總病例的比例為47.21%,發病年齡結構逐年變化,嬰兒病例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育齡婦女麻疹抗體陽性率呈逐年降低趨勢。結論母體麻疹抗體與嬰兒麻疹發病關系密切,提高母體麻疹抗體水平,有利于降低嬰兒麻疹的發病率。
麻疹;母體;嬰兒;抗體;關系
麻疹是一種急性呼吸道疾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一旦接觸過傳染源的人未接種過麻疹減毒活疫苗(MV)及未患過麻疹,發病率極高[1]。我國十分重視麻疹病情的控制,于1979年實施兒童免疫計劃進行麻疹控制[2],轄區內的兒童麻疹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發病率較低,直至2006年出現較大反彈,且呈逐年增加趨勢。本文選取2004年1月~2012年1月轄區內孕婦與嬰兒作為研究對象,對母體麻疹抗體與嬰兒麻疹發病關系進行分析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4年1月~2012年1月轄區內孕婦與嬰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育齡婦女年齡范圍>15歲,嬰兒月齡范圍<8月,人口資料由市統計局提供,麻疹數據資料提取自麻疹檢測系統與法定傳染病報告。
1.2 研究方法采集每位研究對象的血樣作為實驗標本,其中育齡婦女采血量為 1ml,嬰兒采血量為0.5ml,未足月嬰兒采集臍帶血,收集完畢后進行分離血清處理,使用冰柜封存待檢,溫度為-20℃。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進行麻疹特異性 IgG抗體檢測??贵w滴度≥1:200為陽性,1:200為陰性。
1.3 護理方法注意休息保持空氣新鮮、通風,室溫不可過高,以18~20℃為宜,相對濕度50~60%。室內光線不宜過強,可遮有色窗簾,以防強光對眼睛的刺激。應給予營養豐富的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并注意補充水分。
2.1 2004~2012年麻疹發病情況2004~2012年共出現麻疹807例,年均發病率為3.34/10萬,其中嬰兒病例為381例,占總病例的比例為47.21%,發病年齡結構逐年變化,嬰兒病例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見表1。

表1 2004~2012年麻疹發病情況(n,%)
2.2 2004~2012年育齡婦女麻疹抗體水平2004~2012年育齡婦女麻疹抗體陽性率呈逐年降低趨勢,育齡婦女麻疹抗體水平逐年下降,見表2。

表2 育齡婦女麻疹抗體水平(n,%)
本研究結果顯示2004~2012年共出現麻疹807例,年均發病率為3.34/10萬,其中嬰兒病例為381例,占總病例的比例為47.21%,發病年齡結構逐年變化,嬰兒病例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與此同時,本區域育齡婦女麻疹抗體水平自 2004年后呈逐年下降趨勢,原因在于2000年以來全市展開的各項MV免疫活動均未覆
蓋該段人群[3],且2006~2012年出生的嬰兒,母體免疫力的獲得主要依靠疫苗,相較自然感染獲得的免疫力,免疫效果較差[4]。因此,該段人群的育齡婦女體內抗體未得到加強,水平較低。遺傳給嬰兒的抗體水平也因此較低,且隨著月齡的增長而降低。有些抗體在未達到初免月齡(8月齡)就已消失,增加了嬰兒的發病率。由此得出,母體抗體水平過低是增加嬰兒發病率的重要因素,在進行麻疹控制時必須加大重視力度。
本次研究結果得出,母體麻疹抗體與嬰兒麻疹發病關系密切,提高母體麻疹抗體水平,有利于降低嬰兒麻疹的發病率。因此,應該對>15歲的育齡婦女進行免疫,以維持母體體內麻疹成分疫苗(MCV)或MV水平,并且保證接種質量及接種率。呈陰性以及孕前抗體水平低的育齡婦女,必須及時接種MCV或MV,確保母體抗體水平能夠保護嬰兒,避免嬰兒抗體在初免前消失。此外,必須確保首次接種的及時、有效,加強嬰兒麻疹發病率的預防及控制,最終將麻疹徹底消除。
[1] 王延田.麻疹病例及人群免疫水平調查分析[J].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11,2(4):108-112.
[2] 葉眾,歐陽炎.周歲內嬰兒麻疹爆發流行特征及控制策略[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0,6(4):317-320.
[3] 彭維斌,楊開璽,王超,等.泰州市 2009年健康人群麻疹抗體水平監測分析[J].江蘇預防醫學,2010,12(6):784-789.
[4] 呂興,鄧慧延,陳勝利,等.45例8個月以內嬰兒麻疹臨床特點[J].中國熱帶醫學,2011,3(8):325-329.
Analysis and Nursing of Maternal Antibodies Against Measles and Measles Cases in Infants
Qi Wenli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maternal and infant measles incidence of measles antibody. Selection.MethodsJanuary 2004~January 2012 pregnant women and infants within their respective jurisdictio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llecting samples from each research object as experimental specimens, using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experiment to measles specific IgG antibody detection. Data analysis and research.ResultsThere were 807 measles cases in 2004~2012, an annual incidence of 3.34/10million, infant cases for 381 cases, accounting for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cases was 47.21%, the onset age structure changes year by year, infant cases proportion increases year by year; The positive rate of measles antibody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is decreasing year by year.ConclusionMaternal and infant measles measles antibody closely related to disease, improve maternal measles antibody levels, is helpfu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infant measles.
The measles; Mother; The baby; Antibody; Relationship between
R473.75
A
1673-5846(2013)07-0163-02
吉林省白山市傳染病院,吉林白山 1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