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艷梅
眼底熒光造影兩種皮試方法比較
邱艷梅
目的探討眼底熒光造影中兩種皮試方法哪種更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方法將720例眼底熒光造影患者隨機分成實驗組344例和對照組376例,實驗組給予10%歷設得注射液原液做皮膚劃痕試驗,對照組用1%歷設得注射液5ml注入靜脈做過敏試驗。結果實驗組過敏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顯示皮膚劃痕試驗對降低蕁麻疹、打噴嚏、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有一定的意義。
熒光素鈉;皮試;比較
眼底熒光素血管造影術(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是眼科醫生診斷眼底疾病常用的、基本的檢查方法之一,是將造影劑熒光素鈉注射液從前臂靜脈注入人體,利用具有特定濾光片的眼底照相機拍攝眼底血管及其灌注過程。它主要反映視網膜血管的情況,對眼底病的診斷、治療選擇、預后的推斷都具有重要意義。適應癥有各種黃斑疾病、視網膜靜脈阻塞、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各種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視網膜病變,如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動脈硬化性視網膜病變等。
熒光血管造影劑熒光素鈉是比較安全的一種染料,不被人體吸收。注入人體后數分鐘可出現結膜、皮膚發黃。我科選用歷設得熒光素鈉注射液(生產廠家:Alcon Laboratories,Inc.),其藥品說明書上注明其主要成分及其化學名稱為:熒光素鈉,9-(鄰羧基苯基)-6-羥基-3H-呫噸-3-酮二鈉鹽。該藥品在體內不參與代謝,也不與組織牢固結合。主要經腎臟從尿液中排出,小部分經肝從膽汁排出,24h內從體內基本排盡。腎功能異常者排出時間延長,嚴重肝、腎功能損害者禁用。
因部分患者對熒光素鈉注射液可發生過敏反應。常規在檢查時靜脈給藥前10~15min先用1%的歷設得注射液5ml注入靜脈作過敏試驗,若無反應再將成人常用量5ml(10%)在4~5秒鐘內全量推入。在推注本品和給藥后數小時內應嚴密觀察患者反應。現場應備有急救藥品和器材。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發現即使靜脈注射皮試法為陰性仍出現過較嚴重的不良反應。我科曾出現過1例喉頭水腫,而且其它醫院有報道出現過過敏性休克的嚴重不良反應。為了提高患者就診的安全性,我科從2012年1月開始嘗試采用熒光素鈉注射液皮膚劃痕試驗法,以期通過比較兩種皮試法來判斷哪種更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 1月~9月在我科進行 FFA檢查的患者711例,女 374例,男 337例,年齡 23~81歲。所選患者均申請合作,前臂皮膚完整無炎癥皮疹損傷,肢體感知覺正常,無嚴重的過敏史,無嚴重的心、肝、腎疾病。隨機分為 兩組實驗組 341例和對照組359例。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為靜脈過敏試驗組,即檢查前 15min用 1%歷設得(熒光素鈉)5ml靜脈注射,如患者無不適,護士則配合檢查者在4 s~5 s 內快速從肘靜脈或從前臂較粗大的靜脈推入歷設得(10 %熒光素鈉)5 ml。注射后8秒開始用熒光眼底照相機連續攝影。在推注本品和給藥后數小時應嚴密觀察患者反應。造影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及時發現不良反應及時處理意外。
實驗組采用 10%熒光素鈉注射液行前臂皮膚劃痕試驗(皮膚試驗的最常用部位是前臂曲側,因此處皮膚較為光滑細膩,而且便于試驗操作和結果觀察)即在前臂下段內側,用 75%酒精常規消毒皮膚待干,用4.5號無菌注射針頭在表皮上劃痕兩道,長度約5mm,其深度以不出血為宜,即劃破皮不出血或微量滲血為度,取歷設得(熒光素鈉原液)1滴,滴于劃痕處,20min后觀察結果。局部發紅,直徑大于10mm,出現丘疹者為陽性或腫脹在7mm以上為陽性。陰性者可靜脈推入歷設得(10 %熒光素鈉)5 ml進行FFA檢查,陽性者不予進行此項檢查。
對照組359例患者中,在 FFA過程中有 26例出現不良反應,其中 1例自述呼吸困難,為37歲女性患者,均經耳鼻喉科醫生會診后考慮為喉頭水腫,立即予地塞米松靜脈推注并吸氧后癥狀緩解。另有1例44歲女性患者推入藥物后出現眩暈、出冷汗,面色蒼白、血壓下降,全身皮膚大面積風團,瘙癢明顯,立即予平臥、吸氧、開放靜脈輸液通道,地塞米松 20mg 靜滴,0.9%生理鹽水+地塞米松20mg靜滴,0.9%生理鹽水+多巴胺80mg+間羥胺40mg緩慢靜滴,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20min后癥狀緩解。實驗組患者在341例中有20例發生了不良反應,有2例為皮膚過敏反應,未發生嚴重過敏反應者。兩組不良反應類型均以惡心者較多,見表1。另幾乎所有在我科進行FFA檢查患者均出現皮膚結膜和尿液暫時染色,視物有黃綠色或粉紅色感覺,已告知患者不必驚慌,隨著熒光素鈉從體內的排出就可逐漸消失,對身體無影響。

表1 兩組患者進行FFA過程中出現的各類不良反應例數(n)
歷設得藥品說明書上注明該藥物過敏反應包括蕁麻疹、呼吸困難、哮喘發作、呼吸停止、血壓下降、休克、心臟停搏、心肌梗死、肺水腫和腦梗死等。常見反應有惡心、嘔吐等。惡心和嘔吐發生原因與精神緊張,強光刺激等,使植物神經功能障礙或藥物對胃腸道刺激反應所致[1]。因此在醫生拍攝過程中,護士應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如發生惡心、心悸等囑其深呼吸,立即按壓合谷穴,并給予心理暗示,告知患者不必驚慌,要堅持配合,以防耽誤關鍵拍攝時間[2]。按摩內關和合谷穴對眼底熒光血管造影中發生的惡心和嘔吐有一定的緩解作用[3]。實驗組患者因劃痕皮試陽性者均未進行歷設得靜脈注射,未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但仍有惡心、嘔吐、起蕁麻疹患者。對照組因將微量熒光素鈉直接注入血管,則有患者曾出現較嚴重的過敏反應。兩組患者在檢查中發生惡心、嘔吐的機率相差無幾,由此可見皮膚劃痕試驗并不能減少此種不良反應機率。但皮膚劃痕試驗對降低蕁麻疹、打噴嚏、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過敏反應有一定的意義。
[1] 楊開巖,金超慧,施淑萍.眼底熒光血管照影不良反應的原因分析與護理干預[J].中國實用醫藥,2011,6(10):236.
[2] 宋愛東.護理干預在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3):59-60.
[3] 謝立科,卓耀,張月娟,等.血管造影中按摩內關與合谷穴對惡心和嘔吐的影響[J].中國中醫眼科雜志,1997,7(1):27-29.
R779.6
A
1673-5846(2013)07-0346-02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四川成都 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