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華一民
遠東第一樂府:上海百樂門
文·圖/華一民

從舞廳的命名上,可以看出這位盛七小姐心氣的確很高。舞廳的英文名字為“Paramount”意為“至高無上的”,這就是要在上海形成首屈一指之勢的意思。中文則用了一個很好的諧音:“百樂門”,也即此地為“百樂之門”。這個名字很中國化,又吉祥,又便于記憶。

新老百樂門對比
百樂門堪稱華人爵士樂的發源地。在上海淪陷期間,百樂門與76號汪偽特工總部相近,原來一些舞客都裹足不往,而座上客多漢奸、特務流氓,在此尋歡作樂,制造事端,甚至綁架暗殺,也屢屢發生。這對百樂門舞廳的聲譽影響很大。
某天凌晨,百樂門舞廳紅極一時、最有艷名的舞女陳曼麗正在舞池與一彭姓舞客縱情談笑時,突然從音樂臺左側躍出一個穿西裝的青年,抽出手槍對準陳曼麗連發三槍,舞池里即刻混亂,彭某也遭重傷。兩人在送醫院途中先后斷氣。究竟是何原因,至今無法定論,成為上海灘一大謎案。抗戰勝利后,一批達官貴人、富商名流,都改去仙樂斯尋歡,百樂門因此逐漸冷落。
上海解放后,全市舞廳紛紛改業。1953年,百樂門改為紅都大戲院,拆除了彈簧地板,其附屬建筑被改建為商場。1978年又改為紅都影劇院,設有1122個座位,除放映電影外,兼演話劇、滬劇、越劇和滑稽戲。1993年恢復以百樂門命名,逐步又增設歌廳、卡拉OK、棋牌室、舞廳等。2001年9月,有關部門投資2500萬元人民幣,對百樂門進行全面的恢復,工程采用了雕花玻璃鋼展示其豪華氣派,還有紫檀木地板、巨型歐式水晶吊燈、25米高的天花板等。次年,裝修一新的百樂門舞廳又重新開張了,二樓為交誼舞廳,三樓為交誼舞貴賓廳,四樓音樂西餐廳,回馬廊、爵士樂隊、老上海舞曲、吧臺秀等迎合了不同年齡層次消費的需求。如今,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四方舞客,魚貫而入;百樂門重又塑造了新的輝煌。
而交誼舞,又是最早由西方傳入中國的舞蹈形式。1843年上海開埠以后,大批外僑涌入經商,經濟逐漸發展,隨之也帶來文化繁榮。早期外僑的文娛活動一般多為舞會。外僑們常常在周末和節假日舉辦各種規格的交誼舞會,遇有重大的喜慶節日和社交活動,舞會更是不可缺少的助興節目:美餐之后,西裝革履的外僑們,在璀璨瑰麗的燈光下,和著悠揚的舞曲,懷抱麗質佳人,溫情脈脈,翩翩起舞。此時此刻,腳尖里旋出的該是他們最稱心愜意的美妙時光。

百樂門舞女陳曼麗
交誼舞的輸入傳播,使國人大大開闊了眼界,領略了外面奇異多彩的世界。這種舞會形式在19世紀中后期漸漸融入華人社會。戊戌維新運動以后,社會風氣更為開通,官場商界人士參加舞會的已不在少數。進入上世紀30年代,上海的經濟得到很大發展,民眾的生活水平也有一定提高,市場繁榮,商品泛濫,各種形式的消費成為普通市民的樂趣。在這種社會氛圍下,跳舞不再是外僑的專利,熱愛新鮮事物的上海人很快趕上了時代的步伐。面向市民富裕階層和青年學生的新式舞廳像雨后春筍般地蔓延開來。當時有四家最高檔的舞廳:百樂門、仙樂斯、新仙林和麗都,其中百樂門是最受歡迎的舞廳。其造型的富麗、設施的先進、裝飾的精美,達到了“遠東第一樂府”的驚人地位。
上世紀20年代,在今上海愚園路萬航渡路口,還是一條叫田雞浜的河流,河水清澈,每逢夏季,蛙聲一片,常有小船到此出售魚蝦等水產。兩側是逃荒者用蘆席搭建的“滾地龍”(住宅)。后來城市擴大,才開始填浜、筑路、蓋房。百樂門舞廳的建造者是清末郵傳部大臣盛宣懷的第七個女兒盛愛頤。1932年,盛七小姐在分得的150萬元現銀的遺產中,拿出60萬元,和她丈夫在此征地后,建造了三層舞廳。建筑設計請了著名的楊錫璆建筑師,他畢業于南洋大學工學院,所設計的作品常有新意。他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前后設計了十幾種的圖樣。經嚴密的審查和反復的推敲修改,最后定出了一個方案。從舞廳的命名上,可以看出這位盛七小姐心氣的確很高。舞廳的英文名字為“Paramount”意為“至高無上的”,這就是要在上海形成首屈一指之勢的意思。中文則用了一個很好的諧音:“百樂門”,也即此地為“百樂之門”。這個名字很中國化,又吉祥,又便于記憶。
百樂門舞廳建筑外觀為美國裝飾藝術風格,這是上世紀30年代中國建筑設計的新潮,與大光明有不少相似之處。大門設在愚園路萬航渡路轉角,立面作豎向長窗形處理,頂部中央聳立圓柱形燈塔,裝上霓虹燈,夜間光芒可射出一里多。
百樂門最具魅力、為人稱道的當是它的設施和裝飾。底層大門前有雨棚,入門迎面有扶梯,也有電梯。二三層為舞廳及旅館。登樓后,前為衣帽間,再進門則為舞廳,中間為舞池,長40米、寬20.7米,可容數百人同時起舞,舞池下面采用了當時上海尚屬少見的彈簧地板,這種地板因跳躍而顫動,令人生出快感;樓廳的小型舞池則用了玻璃地板,是以厚為2英寸硬實的晶光玻璃鋪成,下裝電燈,光從下打出,令人目眩神恍,但卻又讓你若入仙境般的感覺;樓內設空氣調節系統。
在舞廳頂開鑿成千小孔,外面的新鮮空氣經蒸汽熱管的逼壓,由小孔輸入舞廳。同時地板四周布吸氣孔,將廳內濁氣排放到室外。每10分鐘循環一次。由此,場內抽煙的煙霧和跳舞生出的熱氣等等問題,都得到了解決;舞廳內裝置的電燈,有一萬八千盞之多,從上到下,一片流光溢彩。燈光的強弱又可自由調節。還備有安全燈四十余盞,萬一遇停電時,立即自動發光,可避免因突然的黑暗而造成的擁擠混亂;場內的樓梯扶手、各處的扶欄,都用鍍鉻金屬制成,精光錚亮,一塵不染,靚麗無比‥‥‥
當時就有“東方第一樂府”之稱的百樂門舞廳,頂部9米高的玻璃燈塔每晚都熠熠發光,吸引著人們,一些名流也紛紛光顧。張學良來滬時,喜歡到這里跳舞;卓別林夫婦訪華時,也慕名到此跳舞;陳香梅與美國飛虎將軍陳納德曾在此訂婚;甚至連徐志摩和陸小曼當年也是在百樂門舞廳一見鐘情的。
某日,地產大王沙遜偕友人去百樂門逍遙,侍者見他沒有多大氣派,又是蹺腳,不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上海房地產大王沙遜爵士,就不大搭理。沙遜因此很惱火,當即拂袖而去。沙遜一氣之下,竟將靜安寺路梅白克路(今南京西路新昌路)西的一塊地皮讓出來,建造了仙樂斯舞廳。百樂門舞廳還培養出許多娛樂明星,如梁實秋晚年的妻子韓菁菁就是百樂門著名的“一代歌后”與“大眾情人”——她11歲那年,曾在3000多名應考者中以《賣鞋歌》《夜來香》《海燕》三首歌脫穎而出!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m

1930年百樂門舉辦時裝表演

舞池邊座

二樓玻璃小舞池

大舞池

休憩室

門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