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嘉賓:上海夢奇供應鏈 相元勇
2012年我國物流園區的建設依然方興未艾,有亮點,亦有諸多需要反思之處。
回顧事件一:2012年9月,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中國物流學會聯合發布了《第三次全國物流園區(基地)調查報告》。
報告顯示,目前全國有物流園區754個,其中69%是綜合型物流園,商貿服務型占15%,貨運服務型占11%,生產型物流園只占到5%,在這754家物流園區中,已經投入運營的348家,在建的241家,規劃中的165家,雖然與2008年調查中的在建及規劃數比例有所下降,但從數量上看仍很可觀。
點評:從目前全國物流園區分類來看,這反映出物流園區大多自身定位不清楚,缺乏特色。物流園區總體上處于大而全、大而弱的狀態,看似涵蓋所有盈利模式,功能齊全,但實際上成了一個大雜燴。物流園區尚未能做到物流功能的集成和提升,更像是大麻袋里裝著的一些山藥蛋。
綜合型物流園區獨占鰲頭的定位格局一方面由于物流園區體量巨大,非綜合不足以排滿場地;另一方面投資巨大,非綜合不足以盈利。這樣形成了園區內無所不包的局面。但無所不包并不會解決園區盈利問題,低水平聚集也不會帶來價值的提升。
回顧事件二:2012年上半年,物流界爆出了重磅新聞: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多家倉儲公司在操作物流金融業務時與客戶勾結,重復質押,騙取銀行數十億元資金。類似的事件并不少,甚至連中遠集團也涉足其中。
點評:原本物流只是放貨、運貨,賺些辛苦錢。但當先進的盈利模式付諸實施后物流所引起的風波卻足以威脅經濟穩定。
物流園區的成功運營需要做好從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商業策劃、規劃設計到后來的招商策劃和運營管理。但目前大多數園區都未能認真扎實地做好這些工作,其中商業策劃部分的盈利模式問題最大。近些年很多物流園區將物流金融作為盈利模式的創新點,但卻一直未對其中的風險引起足夠重視。
回顧事件三:2012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正式與浙江金華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按照協議,阿里巴巴集團及其關聯公司不久將在金義都市新區投資建設“中國·金義電子商務新城”,打造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關鍵節點的全國首個樣本項目。在此之前,亞馬遜也宣布在成都的第四大運營中心正式啟用。近日,買買茶CEO馬玉峰也在其新浪微博宣布“末日過去了,買買茶新物流園區正式啟航!”

點評:從市場的層面來看,如果對物流的整合程度高一點,物流外包的比例高一點,物流園區的需求就會高一些,故此電商自建物流園的風頭這幾年一直強勁。對于物流園區來說市場是一直在變,雖然近兩年受金融危機影響,物流園區又有些過剩,致使大批出口加工型的企業倒閉或者遷移,導致了當地物流市場的容量萎縮,但同時可以看到,電商的倉庫需求成為一種增長狀態,這也會消化一些物流園區的空置量。
回顧事件四:2012年4月,河北鋼鐵集團投資68億元的曹妃甸物流園開工;同期,由中國五礦集團投資的蘭州鋼鐵物流園區項目也舉行了開工奠基儀式。此前,沙鋼集團也在張家港投資超過300億要把玖隆鋼鐵物流園打造成鋼鐵物流超級航母。有媒體調查,2012年全國重點大中型鋼材專業市場共有483家,其中鋼材市場、物流園區的總數達到了1200家。
點評:鋼廠效益下滑,采取多元化戰略或縱向一體化戰略,都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這幾個鋼鐵物流園區的定位是公共商貿物流平臺,承擔著區域性資源調度職能,這不是單個鋼廠可以做得到的。再加上鋼材市場疲軟、鋼貿商資金緊張、銀行嚴控風險這些不利因素,鋼鐵物流園在2012年經歷了一個嚴冬,成為物流園區運營風險的代表。
展望2013年
雖然國際貿易難有亮點,但國內宏觀經濟將觸底緩慢回升,物流園區的發展將有更多期待:
一、多式聯運物流園成為貨運型物流園的主流。交通部去年大力推動甩掛運輸試點,提升公路運輸效率。中鐵聯集的18個鐵路集裝箱中心站也運營過半。內河港口紛紛建設港后物流園,完善物流體系。新規劃建設的物流園區首先考慮的就是公鐵水的多式聯運。
二、電商物流園區方興未艾。電商的飛速發展使其成為國內物流業的生力軍,不僅促進了快遞業的繁榮,同時也催生了專業的電商物流園。
三、商貿物流園將更多地獲得認可。由于土地屬性的問題,各地政府對于商貿物流園的認可程度各不相同,往往會否定物流園區內的商貿行為,而不是把商貿作為物流園區的功能延伸和有益補充。在其它園區的示范下,商貿物流園將展現其活力。
四、物流園區的供應鏈管理模式將獲得認可。運作好物流園不能簡單地靠出租了事,而必須站在城市物流的領導者和調度者的高度,做第四方物流服務商,架設物流管理平臺,優化管理和調度往來的各項資源,建設高效綠色的物流體系。物流園區的最大價值和最優秀的盈利模式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