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文 胡宗義
摘要 基于1990~2010年我國30個省市面板數據,采用面板計量分析方法,考察我國源消費、碳排放與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相互影響關系對空間區域的依賴性.研究結果表明:能源消費、碳排放與經濟增長三者之間不僅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且具有顯著的區域差異性.各省份的經濟發展均為各地區能源消費增長的重要誘因之一,這與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具有較高關聯度的結論保持一致.北京、遼寧、吉林等16個省份碳排放變化與經濟增長變化之間的的彈性系數為負值,而天津等其他14個省市碳排放總量還將伴隨著經濟增長而增長,所以彈性系數為正值,這點隱含說明當區域經濟水平較高時,該區域也將擁有更多優勢條件來減低碳排放,實現碳減排最終還是需要依賴于發達的經濟水平.
關鍵詞 能源消費;碳排放;經濟增長;面板數據
中圖分類號F062.2文獻標識碼A
1問題的提出與文獻綜述
能源作為一種可耗竭的戰略性資源,在一國的經濟發展、國家安全與環境保護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而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能源在投入生產、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也將帶來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大量增加,溫室氣體的劇增引致的“溫室效應”給全球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也是毋庸置疑.近年來,能源危機的頻繁爆發,使各國政府將能源戰略發展列入高度關心的問題清單.而與此同時,伴隨著各國對全球氣候問題的高度重視,并在越來越多的全球重要會議中被頻頻提上討論的議程.可以說,在全球范圍中已經掀起了各種積極主動的節能減排行動的綠色風暴.
“能源-經濟-環境”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一直以來都是世界各國的學者們專注研究的主要熱點問題之一.Abdul Jalil ,Syed F. Mahmud(2009)選取中國1975-2005的數據運用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研究了二氧化碳與收入、能源消費和貿易之間的關系,其研究結果表明,二氧化碳與收入之間存在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關系,貿易對二氧化碳具有正向但統計性質不顯著的作用[1].Mouez Fodha , Oussama Zaghdoud(2010)利用1961-2004的數據對突尼斯(非洲國家)的人均GDP與二氧化碳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兩者之間存在長期的因果關系,并且他們之間表現為正相關關系[2].最近又有一系列文獻通過把上述兩種關系融合到一個多變量的框架中進行研究,用這種方法檢驗經濟增長、能源消費和環境污染之間動態關系( Ang, 2007、2008; Soytas et a l. , 2007、2009).Ang(2007)以法國1960-2000年能源消費、二氧化碳排放與GDP數據,運用協整與誤差糾正模型研究了三者之間的動態因果關系,研究結果表明,短期內,存在能源消費到GDP的單向因果關系,而長期則存在GDP到能源消費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長期因果關系[3].Ang(2008)運用多重協整方法研究了馬來西亞1971-1999年間能源消費、污染物排放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長期因果關系,研究結果表明,能源消費與碳排放存在長期的正相關關系[4].Soytas,Sari等(2007)在早期的研究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基礎上,加入能源消費、勞動力等變量,利用美國1960-2004年的數據研究了各變量之間的Granger因果關系,作者采用了一種使不是同階單整的非平穩序列能夠進行因果檢驗的檢驗程序,從而使檢驗結果更具可信度.他們的經驗研究結果表明,只存在能源消費到二氧化碳排放的單向間接因果關系,收入與二氧化碳排放不存在因果關系,因此他們認為,美國的經濟增長不需要考慮其會對二氧化碳排放起促進作用,政府制定環境政策應該適當的減少能源的消費以控制二氧化碳排放[5].Soytas等(2009)研究了土耳其的環境-能源-經濟三者之間的關系,研究的結論基本與他們2007年的研究結論相同[6].
與國外學者研究的成果相比,國內學者對能源消費、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的研究起步較晚,其主要原因是我國尚未對碳排放進行統計.趙欣,齊中英(2008)研究了中國1995-2006年期間進出口商品中包含的隱性能源及二氧化碳排放量,考察研究了中國富碳產品的國際貿易趨勢,并分析了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增長與國際貿易增長之間的相關性,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出口商品的隱性能源和碳含量顯著上升,出口商品生產是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因素[7].范曉(2010)采用多變量分析框架,檢驗了巴西在1977-2006年間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和因果關系,同時分析了巴西能源消費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8].霍宗杰、周彩云(2010) 基于1978-2007年能源統計數據,對中國經濟增長、能源結構與能源消費進行了因果關系和協整性研究[9].
我國區域條件差異明顯,從全國范圍來展開的時間序列分析固然能揭示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但是不能反映出區域間顯著的差異對其相互間關系的影響范圍與程度.面板數據分析就能夠很好地揭示這種區域差異性.本文基于省級面板數據,采用面板計量分析方法,考察三者之間相互影響關系對空間區域的依賴性.
2研究方法與數據說明
2.1模型簡介
2.2數據來源及預處理
本文基于數據的可得性,選擇的樣本區間為1990~2010年我國30個省市(不含西藏)的能源消費、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面板數據.各省市的能源消費的數據來自于《新中國統計資料匯編60年》及2011年《中國能源統計年鑒》,記為energyit,單位萬噸標準煤.
目前我國沒有各省市碳排放的官方統計數據
3實證分析
3.1面板單位根檢驗
目前最常使用面板單位根檢驗包括LLC檢驗、Breitung檢驗、IPS檢驗、FisherADF檢驗、FisherPP檢驗和Hadri檢驗.本文使用eviews6.0分析軟件,輸出面板單位根檢驗結果見
3.2面板協整檢驗
面板數據的協整檢驗方法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基于EG兩步法的面板協整檢驗,包括Pedroin檢驗和Kao檢驗;另一類是建立在Johansen協整檢驗基礎上的面板協整檢驗.本文使用基于Johansen協整檢驗基礎的面板協整,具體檢驗的結果見表2
3.3格蘭杰因果檢驗
在確定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之后,進一步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輸出結果見表3
4結論與政策建議
通過面板數據分析,進行面板單位根檢驗,面板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得到省域的能源消費與碳排放、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以及碳排放與經濟增長之間均存在雙向因果關系.進行協方差分析檢驗和Hausman檢驗,選擇構建固定影響變系數模型對省域能源消費、碳排放和經濟增長三者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進行研究.由模型具體的輸出結果可以看到:能源消費、碳排放與經濟增長三者之間不僅存在著相互影響的關系,且具有顯著的區域差異性.各省份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正(除內蒙古),說明我國各省份的經濟發展均為各地區能源消費增長的重要誘因之一,這與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具有較高關聯度的結論保持一致,經濟增長是能源消費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北京、遼寧、吉林等16個省份碳排放綜上研究結論,可知從全國和省域兩個角度的研究既有一致的方面,也得到不同之處.總的來說,無論是從全國還是省域角度來分析,三者之間均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能源消費是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基礎,在能源消費的過程中勢必造成碳排放量的攀升.考慮到我國省域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碳排放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性.但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提供更多碳減排的優勢條件對個省份乃至全國的減排工作仍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我國及各省份在制定節能減排政策時既要高瞻遠矚地統籌整體節能減排工作,也要結合省域自身條件制定適宜的規劃.
參考文獻
[1]A JALIL, S F MAHMUD.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 for CO2 emissions: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for China[J].Energy Policy,2009,37(12):5167-5172.
[2]M FODHA, O ZAGHDOUD. Economic growth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in Tunisia: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J].Energy Policy, 2010,38(2):1150-1156.
[3]J B ANG.CO2 emissions,energy consumption,and output in France[J].Energy Policy,2007,35(10):4772-4778.
[4]J B ANG.Economic development, pollutant emission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Malaysia[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8,30(2):271-278.
[5]U SOYTAS, R SARI. Energy consump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s: challenges faced by an EU candidate member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9, 68( 6):1667-1675
[6]Ugur SOYTAS, Ramazan SARI, Bradley T EW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come, and carbon emis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62(3-4):482-489
[7]趙欣,齊中英.中國國際貿易中的隱性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研究[A].見:姜艷萍,王國清.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C].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08.
[8]范曉.巴西能源消費、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的關系研究[J].開發研究,2010(3):20-23.
[9]霍宗杰,周彩云.我國經濟增長、能源結構與能源消費關系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10,32(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