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死“會員卡腐敗”

不久前,中紀委決定向自我開刀,在全國紀檢監察系統中開展會員卡專項清退活動。沒想到,這場紀委內部的自我清查行動大受“歡迎”,科技部、體育總局等部門也及時開展了類似活動。
清理會員卡,真正指向的其實是“隱秘腐敗”。隨著國家打擊腐敗犯罪力度的加大,直接收受財物或銀行轉賬等“傳統”貪腐形式逐漸被摒棄,那些蒙著神秘面紗的高級會所則成為腐敗官員權力尋租、享受奢靡的理想場所,能夠讓腐敗官員相對隱秘地享受奢侈消費的會員卡也成了不少人的行賄“利器”。
我們應當認識到,任何腐敗行為,都是拿權力做交易,越是隱蔽性的腐敗行為,越會污染社會風氣,加劇社會不公,理應受到嚴厲查處。此次中紀委針對會員卡開刀,有著積極的示范意義。
目前,紀檢監察系統清退各種會員卡的活動暫告一段落。很顯然,清退會員卡只是懲治“會員卡腐敗”的前奏。要想斬斷會員卡背后的隱蔽腐敗,必須標本兼治,填補制度空白,并加強對發卡商業機構的監管,從而形成不敢送卡和不敢收卡的機制。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