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海
南非:《勞動法》照不進的地心深處
South Africa: Dark depths of earth
文/林海

過去,解雇一位雇員很容易。而現在,雇主必須先給雇員一次當面警告,然后是兩次書面警告,隨之而來的是雇員在聽證會上對自己的行為做辯護,全部通過后,雇員才能被解雇。此后,雇員仍然可以將雇主訴上勞動法庭,并為被解雇尋求補償。 (圖/東方IC)
2012年3月9日,南非東部豪登省一個關閉的廢棄金礦突然發生巖崩,20名在礦內進行非法開采的礦工可能遇難。這些被套上“非法開采”之名的礦工,長久以來得不到《勞動法》的保護。數十年來,工會領導的維權斗爭對于《勞動法》的改進已經有所推動,但是礦工權利狀況仍然不容樂觀。
南非黃金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60%以上,是全球第五大黃金生產國。南非最大的城市約翰內斯堡號稱“黃金之城”,約翰內斯堡南部的“黃金城”是一座金礦主題公園,它建造在皇冠金礦的14號礦井上。黃金城的礦井曾挖到地下3200米的深處,現在人們最深可下到地下220米處參觀。
礦井里盡管有通風設施,空氣仍然明顯比地表渾濁,讓人感覺很悶。而且,礦井越深,空氣越稀薄。礦井每向下挖33米,溫度就會上升1℃,盡管南非的地質條件不錯,但是要讓地下溫度從40℃下降到人可以忍受的32℃,需要安裝大功率的空調設備。礦工們還要忍受井中的極度潮濕,據說空氣中的濕度有時可達到100%。
南非礦難事故頻發,已經不是什么新聞。以2007年10月4日南非礦難為例,一座金礦發生升降機事故,哈莫尼黃金公司在約翰內斯堡以西110公里處的一座金礦發生重大事故,約3200名礦工被困在地下礦井中。但是營救升降機每半小時只能將300人帶出礦井,而被困礦工所在的2150米深處溫度高約30℃至40℃,所有被困礦工都有窒息的危險。雖然這些礦工最后被全部救出,但無一不受到了或重或輕的健康損害。緊接著,南非金田的兩個地下金礦各發生一起事故,共有四名工人喪生。
根據統計,南非礦工現有71萬余人,其中黑人為60萬,而黑人金礦工人就占51.4萬。黑人礦工用雙手創造出巨額財富,他們理應享有平等的社會地位和合理的經濟待遇。但事實恰恰相反。他們的工作條件最差,長年工作在地下2000米~3000米的狹窄礦井中進行著繁重而危險的勞動,工資待遇最低,居住條件十分簡陋。黑人礦工的工資只有白人礦工的1/5。近幾年,南非物價飛漲,失業人數增加,其中黑人為300萬。黑人礦工的生活水平進一步下降,可以說,他們在種族主義和礦產公司的雙重壓迫之下,生活在這個“黃金之城”的最底層。
鮮為人知的是,在一個世紀之前,曾經有六萬余名華人礦工也在南非經歷著相似的折磨與掙扎。1840年后,英法等列強開始從中國“出口”勞動力。這個時代外出務工的華人,被稱為“苦力”。在南亞語中他們被稱作“coolie”,便是苦力的音譯。1845 年3月7日,從廈門開出了第一艘苦力船。200名苦力被運往法屬波旁島。這種看似合法的招工,實際仍是苦力貿易。招工館往往雇有大批打手,到鄉下擄掠苦力,送到廈門的“巴拉坑”(集中收容苦力的地方),待船運出。運輸途中,不少華工因不堪忍受船上的惡劣條件而死亡。
據統計,19世紀末20世紀初,共有6.3萬余名華工抵達南非。到岸后,華工們先要被剝光衣服進行體檢,并在胸口蓋上印章,編出號碼,像奴隸一樣被當眾拍賣到礦區。由于安全設備不足,礦井內時常發生爆炸事件,工傷、死亡層出不窮。根據統計,在1905 年7月到1906年6月,因患肺結核、胃潰瘍、肝病和腳氣等病癥而死亡的華工共計353人。礦主和監工還可隨意處置、虐待華工,包括罰款、鞭打、禁食、延長工時、增加勞動強度、扣發工資和口糧等,對華工的體罰十分惡毒,令人慘不忍睹。1906年以后,華工不斷的反抗斗爭使礦主的利潤受到嚴重損害,由于華工不斷的罷工和四處逃亡,使每座礦山使用華工的成本都大大增加。當地報紙這樣抱怨道:“由于使用華工,已使德蘭士瓦不僅變成一座地獄,而且是一座賠錢的地獄。”
這種局面直到1907年才得以改善。在南非的勞動力逐漸補充、增長的情況下,殖民當局開始考慮停止契約華工的大量輸入。同年6月,英國政府決定,在南非招募的華工,凡契約期滿者一概遣送回國,不再招募。1910年3月,蘭德礦區最后一批契約華工離開德蘭士瓦回國。1910年年底,幾乎全部華工被遣返。最后一批契約期滿的華工撤離南非后,最終留下的華工僅有305人。對于他們而言,南半球的血與淚都終于成為過去。
據英國《衛報》報道,南非礦井里還有許多女工。“阿比爾·維利婭今年42歲,她臉上化著濃妝,涂著紫色的指甲油,身披淡紫色外套,腳蹬白色高筒靴。乍一看,與都市的時髦女郎沒有任何區別。然而,就是她,卻從事著天底下女人不敢想象的工作,這一工作就是金礦礦工。”
在南非,就有這樣一批女性在金礦工作。1847年,英國維多利亞時期一位官員去約克郡煤礦視察,結果發現,礦下的女性礦工都裸著上身,男性則是全裸。年輕女礦工說話粗野,行為放蕩。他得出的結論是,煤礦比妓院還要糟糕。
1850年,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法律,禁止女性在礦下工作。這一法律適用于所有英聯邦國家,包括南非。不過1997年,南非就取消了這項法律。維利婭是約翰內斯堡附近“東蘭德金礦”的礦工。實際上,在南非,女性要想當個合格的金礦工人也不容易,需要有充沛的體力。礦下的工作都屬重體力勞動,男人干的活,女人也一樣得干,沒有人會“憐香惜玉”。維利婭初下井時,曾經有兩個月沒有上井,一口氣干了60天。
每天早上5點,維利婭就得坐著金屬籠子,降到地下四公里的深處,然后背上30公斤重的工具袋,在陰暗潮濕的通道走三公里。有時,通道太狹窄,她還得爬著前進。到工作地點后,她得在那里干上八個小時。一天的主要工作是用炸藥炸礦石,用鉆頭鉆礦石,用鐵鏟挖礦石。場地里塵土飛揚,空氣污濁,溫度超過40℃。工作地點沒有廁所,想要方便,要么與男性共享一個便桶,要么自己找一個偏僻的角落。除了工作環境惡劣外,還要受到男性礦工的性騷擾,甚至強奸。此外,南非金礦事故頻發,平均每年礦難死亡數動輒上百。礦工中HIV陽性患者很多,比例高達40%。然而,南非婦女從事礦工工作實屬迫不得已。南非女性失業率很高,婦女很難找到工作,尤其是單身母親。于是,她們(絕大多數為單身母親)只得走向了剛剛對女性開放、一般女性不敢問津的礦工市場。
歷史上,南非礦工從未停止過維權斗爭。1987年8月9日,南非黑人礦工組織發起了一次大罷工。罷工人數達34萬之多。罷工使南非一半的金礦和1/5的煤礦陷入癱瘓,損失達1.35億美元。最后,礦主聯合會終于被迫與罷工工人進行談判。罷工工人的部分要求得到滿足,普遍增加15%到23.4%的工資,節日津貼從領取工資的55%增至65%,撫恤金增至相當于三年的工資。此外,礦主聯合會同意讓罷工期間被解雇的工人恢復工作。罷工斗爭取得“重大勝利”。進入21世紀后,南非工會大會根據礦工要求和局勢變化,開始將注意力轉向推動《勞動法》的修改,以期形成保障礦工工資和基本工作條件的長效機制。
近年來,在工會的推動下,南非《勞動法》出現了許多積極的變化。比如,2010年一項法規規定,要求在工作領域,特別地提升那些因為歷史原因不具備優勢的雇員的水平(特別是黑人)。此外,還有一項法令就工休假期進行了嚴格規定。禁止雇主要求雇員加班或在公共假日工作。另一項法令是關于解雇的。過去,解雇一位雇員很容易。而現在,雇主必須先給雇員一次當面警告,然后是兩次書面警告,隨之而來的是雇員在聽證會上對自己的行為做辯護,全部通過后,雇員才能被解雇。此后,雇員仍然可以將雇主訴上勞動法庭,并為被解雇尋求補償。
一位名為Shamima Gaibie的律師長期為雇員們服務,她說:“在這個國家,第一次,雇員有了基本的權利。”另外一位律師說,“在結束白人統治之后,南非的勞動關系法是一項最重要的法律。它在這個國家的法令排名僅次于憲法。”盡管如此,去年8月在Marikana礦區仍然爆發了數起大型罷工,并引發了種族隔離制度結束以來最為嚴重的流血沖突。今年6月初,這個地區又發生了一起工會成員遭槍擊的案件,可能又將引發新的勞資沖突。礦工們的維權之路,仍然漫長而艱難。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