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武
捷克:被“觀光”的腐敗
Tour of Corruption in Czech Republic
文/顏武

當地時間2013年6月13日,捷克首都布拉格,捷克警方對總理辦公室、國防部、布拉格市政府和一些私人住所進行大規模突襲搜查,數名政府高官被逮捕,引發捷克政壇地震,捷克政府陷入嚴重危機之中。 (圖/CFP)
捷克創辦“腐敗游”旅游公司的切赫·蘇萊克可能又會迎來興隆的“生意”,他開設的“腐敗專題觀光”也許又可以開辟多條“觀光”線路,增設多個“腐敗景點”。2012年2月蘇萊克創辦這一獨特的旅游公司時,許多人并不看好,認為其堅持不了三個月,事實是,“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這不,丑聞纏身的總理內恰斯已于2013 年6月17日向總統米洛什·澤曼遞交了辭呈。在此之前,八名政府高官已因涉嫌濫用權力和受賄被捕,其中總理辦公室主任亞娜·納焦娃被指是內恰斯的“小三”,權焰熏天,蘇萊克將來很有可能將她與總理兩人的“故事”寫入導游詞。
這次警方采取的反腐行動,據稱是該國20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蘇萊克尖刻地說:“腐敗是我國的文化遺產,我們希望布拉格的腐敗能夠登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數據印證了這一點。捷克于2006年就被世界銀行列為發達國家,然而,“透明國際”2012年對全球176個國家和地區的清廉指數排名中,捷克排在第54位,與拉脫維亞、馬來西亞和土耳其處于同一水平。
西方輿論將這次捷克總理辭職稱之為“聽起來就像一部政治驚悚片的情節”。
確實“驚悚”。警方的一次行動,居然就一下逮捕了這么多政府高官——納焦娃、國家情報部門主管米蘭·克凡達、前任情報部門主管翁德歇·巴倫尼克、前眾議員伊萬·富克薩和彼得·德魯霍爾等八名官員。
2013年6月12日夜間至13日,捷克打擊有組織犯罪部門的數百名警察,連續突襲,搜查了總理辦公室、國防部、布拉格市政廳等政府部門的辦公大樓、部分私人住宅和一家銀行。警方在行動中搜出了1.5億捷克克朗現金以及10公斤金條。隨后,檢方指控其中的七人濫用職權以及獲取不正當利益。納焦娃則是其中的關鍵人物,現年48歲的她被稱為“捷克美麗的女政客”,從2006年起為內恰斯工作,被認為是內恰斯最親密的助手。警方懷疑她與其他幾人涉嫌官商勾結、收受賄賂,并且指使國家情報部門對內恰斯前妻拉德卡·內恰索娃等三人進行非法監視,對內恰索娃的監視是希望找到后者的“不忠證據”,以促使總理與妻子離婚。內恰斯與內恰索娃剛剛在2013年6月11日結束了25年的婚姻,有媒體透露,兩人離婚的原因是內恰斯與納焦娃有婚外情,但內恰斯否認了這一傳言,并表示對前妻被監視一事毫不知情。納焦娃還被指利用女性魅力,在內恰斯周圍建立起了自己的“封地”,她的權力和影響范圍遠遠超出了總理辦公室主任的職權。據說,任何想接近內恰斯的人都必須先過她這一關。
對監視一事,克凡達通過律師向警方表示,他當初受納焦娃之命組織對內恰索娃的監控行動時認為此舉是為了國家安全利益。
目前,腐敗丑聞,已使捷克政壇一片動蕩,執政聯盟、反對黨、總統三方之間的博弈已經轟轟烈烈地展開。
內恰斯辭職后,三黨執政聯盟期望推出一位新的總理候選人組建新政府。然而,執政聯盟目前在議會并不占據優勢席位,在眾議院的200個席位中,執政聯盟占有99席,最少還需要得到兩名獨立派人士的支持,他們推出的候選人才有可能獲得議會通過。而且,執政聯盟內部,對此意見也并不統一。此外,總理候選人還需獲得總統的任命。總統澤曼是左派人士,執政理念與右翼的執政聯盟大相徑庭,此前曾多次批評政府的各項政策。按照憲法,總統有權拒絕任命總理候選人,如果執政聯盟推出的候選人連續三次都不能獲得總統的認同,新政府組建就宣告失敗。
目前,總統是決定捷克政壇走向的關鍵人物。如果執政聯盟能夠在議會獲得較穩固的多數支持,澤曼將會“順水推舟”地支持組建新政府。反之,澤曼很可能會阻止右翼聯盟繼續執政,這樣,提前大選將不可避免。一旦提前舉行大選,屬于左翼的反對黨社會民主黨將是最大的受益者。因為內恰斯政府近兩年來推行的財政緊縮政策以及腐敗的盛行,使執政聯盟的支持率跌至谷底,支持率大大落后于反對黨。
可見,腐敗不僅會導致官員下臺,還很有可能導致執政黨(聯盟)失去執政地位。
想當初,內恰斯政府2010年也是以反腐敗為主要訴求上臺的,曾經承諾大力打擊腐敗。這樣的訴求和承諾顯然頗得人心。與其他東歐國家相似,捷克在過去的20年間經歷了政治和經濟領域的重大變革,然而,相伴而生的卻是國家行政系統的腐敗激增,法律體系和監督制度也未構建完善。透明國際捷克分支的負責人大衛·安德禮卡認為,“糟糕的是,情形還在繼續惡化。”與蘇萊克觀點相似,他也將貪污等腐敗稱為捷克的“根本問題”。對這一點,最近的調查可作佐證。調查顯示,多數捷克官員認為,如果沒有腐敗作為社會的齒輪,一切都會停轉。這種認識確實令人“驚悚”。
“驚悚”也可從“腐敗專題觀光”中看出。游客可在漫步市政廳的長廊時,一邊見證腐敗的場所:有些是達成幕后交易的地方,有些是花了大價錢卻沒有動工的大樓,還有一些干脆就是“貪污活動家”的居所;一邊聽導游滔滔不絕地介紹與政府有裙帶關系的商人如何暗箱操作掏空了納稅人的錢。
同時,“腐敗專題觀光”還有其他不同的線路和主題,如“裙帶觀光”,參觀的是那些利用與政府密切關系賺錢的豪商巨賈、政客和游說者的住所;或者是“腐敗古跡”,沿著歷史上重大的腐敗事件重走布拉格;亦或干脆就是室內講座,聽導游繪聲繪色地“描繪”國防部可疑的軍售合同。
在一座可以俯瞰溪流的美麗別墅,游客被告知,就是在這樣的別墅里,內幕交易每天都在進行,“這是他們的老巢”。這座別墅歸馬力克·達利科所有,他是前總理托波拉內克的密友和幕僚,在一系列行賄受賄丑聞中“大名鼎鼎”。
還有一個熱門“景點”是布蘭卡隧道,工程原本打算在布拉格地下挖出一條可以通車的隧道。然而,費用一直在追加,工程卻遲遲沒有竣工。介紹這條隧道時,導游的開場白是:“你們知道布拉格地下有座金礦嗎?” 看到游客們疑惑地搖頭,他“抖開包袱”——所謂金礦,就是這條隧道。政府花費了天文數字建設它,最近又追加了5.3億克朗,至于花了這么多納稅人的錢效果如何,“只有天知道”。
這樣持續的腐敗顯然讓捷克民眾失望,同樣令民眾失望的是,內恰斯政府承諾的打擊腐敗實在是“雷聲大雨點小”。政府剛上臺時,承諾拿出3.28億克朗專項反腐,但是這項“不急用”的預算卻一直在縮水。立法方面,政府上臺后也只通過了一條與反腐敗有關的法律。自然,也沒有政府高官被指控和定罪。不僅如此,政府很多市政工程和政府設備采購的中標公司,都是設立在離岸金融中心的皮包公司,公司的持有人以及中標過程都不透明,經常被懷疑是內幕交易和利益輸送。
內恰斯政府這一兩年間唯一看得見的是,給予了司法部門更大的獨立性和自主權,并在今年5月15日追加了6900萬克朗作為反腐警察2013年的預算,這些預算將用于給反腐警察更新交通工具和計算機設備,其中2000萬克朗用于給新招募的反腐警察發工資。
“腐敗,是捷克人盡皆知的秘密。”蘇萊克說。
內恰斯政府反腐敗的“不作為”終于使腐敗不斷蔓延和泛濫。就內恰斯本人來說,麻煩可能還不止于此。媒體透露,捷克檢方準備對其提起指控,罪名是受賄和濫用職權。
“腐敗游”事實上是一種“另類”抗議。蘇萊克就說,“腐敗專題觀光”的意義就在于率先發出了反對腐敗的聲音,鼓勵人們站起來抗議腐敗,“人們已經不那么害怕了,我們的創新發揮了作用,人們對我們曝光腐敗很高興。”
然而,這畢竟是民間的力量。打擊腐敗,如果繼續只是口頭承諾,那么,蘇萊克的“生意”只會越來越“興隆”,并最終激起民眾更加強烈的憤怒……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