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方明
1947,戰犯追蹤
文/東方明

抗日戰爭勝利后,同盟國根據雅爾塔會議的決定和《波茨坦公告》的要求,于1946 年1月19日正式成立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中國政府指派梅汝璈為該法庭的中國首席軍法官(當時媒體另有稱謂曰“中國代表法官”),參與審判日本對亞太地區引發大規模戰爭和傷害所應負之責任,赴日參加審訊東條英機等日本甲級戰犯。另派石美瑜為南京軍事法庭庭長,審理南京大屠殺案的主犯谷壽夫。此外,在國民政府國防部軍法司下面成立了一個“戰犯處理組”,負責乙、丙級戰犯的偵查處理工作。審訊工作尚未開始時,駐日盟軍總部又決定在總部司法處下面設立中國科,要求中國政府派員參加該科工作,參與偵查、審訊在日本本土虐殺中國戰俘的罪犯。
根據中國、蘇聯、美國、英國四國簽署的《波茨坦公告》規定,日本國不論軍人還是非軍人,只要在戰爭期間殺害過他國被俘軍事人員的,一律視為戰爭罪犯,必須受到軍事法庭的追究。
1946年夏,國民政府國防部軍法司戰犯處理組軍法官方乃昌先生奉命抽調去駐日盟軍司法處中國科擔任特別檢察官之職,負責偵審在日本國內發生的或者罪犯在中國作案后目前已潛逃回日的有關虐待中國戰俘的戰爭罪行案件,具體承擔的是收集罪證、傳訊證人、拘捕罪犯、提起控訴等工作。
1946年8月上旬,方乃昌率領助手王資君等人搭乘一架美國空軍的運輸機從上海飛往東京。抵達后的次日,即開始著手接觸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司法處中國科的工作。方乃昌離開上海前,曾在外白渡橋畔的禮查飯店(今浦江飯店)舉行中外記者招待會,對外公開宣布此行赴日的使命,要求中外各界積極提供日本方面虐待中國戰犯,以及相關罪犯的各種線索,以便抵達日本工作后積極偵查緝拿此類戰犯,將之繩之以法。中外人士對此予以熱情積極的響應,方乃昌一行剛剛開始投入工作,一封封提供相關線索的舉報函件就寄往東京。方乃昌和他的同事們每天的工作就增加了一項內容,閱讀、甄別這些舉報函件,從中尋找線索,開展偵查,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就調查到了一些線索,緝拿了幾十名犯下虐待戰俘罪行的日本戰犯。
1947年3月初,一封用日文書寫的匿名舉報信悄悄地寄至中國科。軍法司專門配備的日語翻譯宮本二郎把該函件譯成中文后呈遞給方乃昌。方乃昌只一看,心就一顫,其內容大意是:昭和十五年(1940年)四五月間,日本組織過一支“大日本各界人士皇軍慰問團”前往“滿洲國”慰問關東軍官兵,該團中有一名成員在哈爾濱、新京(長春)、奉天(沈陽)、吉林、牡丹江、佳木斯等地以斬殺被俘的中國抗日游擊隊員作為娛樂,一共斬殺了至少八名中國人。
根據中國、蘇聯、美國、英國四國簽署的《波茨坦公告》規定,日本國不論軍人還是非軍人,只要在戰爭期間殺害過他國被俘軍事人員的,一律視為戰爭罪犯,必須受到軍事法庭的追究。如果這封舉報函件中所述內容屬實,那么游擊隊員也是軍事人員,殺害被俘的游擊隊員就是殺害他國軍人,那個斬殺中國被俘軍人的“皇軍慰問團”的成員,應當被送上軍事法庭追究其罪責。
中國科經過研究,決定對這封舉報信的內容進行初步查摸,如若發現其內容屬實,則立刻立案偵查。1947年3月5日,方乃昌以特別檢察官的名義(中國科實行檢察官負責制,舉凡偵查、起訴、監督等業務概由特別檢察官全權負責,科長只負責行政事務)簽發了調查令,指令檢察官助理王資君、譯員宮本二郎對該舉報信的內容進行初步核實。
王資君在國內的職務是國民政府國防部軍法司少校軍法官,對調查案件頗有實踐,他接受命令后,經過考慮,認為1940年正是日本侵華戰爭態勢頗盛的時候,日本國內對類似“大日本各界人士皇軍慰問團”之類肯定有報道,所以,可以通過查閱舊報紙來查摸匿名舉報信所反映的情況是否存在。于是,王資君就帶著宮本二郎,由軍法司指派的兩名美軍衛士護衛著前往東京市圖書館查閱舊報紙。
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根據王資君的指令,把他們帶到了館內的地下書庫。王資君從舊報堆里翻出了昭和十五年四月五月的一些報紙,稍稍翻閱,就發現了各報當時都作為頭條新聞刊載的“大日本各界人士皇軍慰問團”赴“滿洲國”慰問關東軍官兵的新聞報道,并附有該慰問團27名成員的合影,也有全體團員的名單,以及記者對一些慰問團成員的專訪文章。
這樣,“大日本各界人士皇軍慰問團”之事就落實了,可是有關慰問團成員殺害中國戰俘的內容各報都沒刊登,此事是真實的還是傳說呢?
方乃昌聽了王資君的匯報,指示找當時的慰問團成員調查。
王資君于是繼續帶著宮本二郎由兩個美軍衛士護衛著,開始了新一輪的調查。
由于戰爭的原因,七年前的“大日本各界人士皇軍慰問團”的那27名成員的職業、住址甚至生死都已經發生了變化。王資君費了很大的勁,方才在東京、神戶訪查到了一名當年的慰問團成員??墒?,當這兩名成員在接到王資君以駐日盟軍總司令部軍法司的名義發出的傳喚令前來接受調查時,他們都稱不知道當年去“滿洲國”慰問時團內有成員殺害中國戰俘之事。王資君留意到,這兩個被調查人在剛聽說這個話題時,臉上神情都有些許微妙的變化。
方乃昌聞訊后認為:兩個被調查人臉色有變,這說明舉報函件所說的內容十有八九是屬實的!于是,經報請駐日盟軍軍法司批準,中國科決定把這封匿名舉報信送到東京警視廳去,要求警方通過刑事偵查手段調查該信的作者。這僅僅是一個措施,因為雖然按規定日本警方有最大義務最優先地為駐日盟軍司法處提供各種方式的協助,但落實到具體辦事人員手里時,那就要看該警察腦子里所裝軍國主義思想的多與寡了,正好碰上個鐵桿軍國主義分子的話,查得可以非常賣力,可是查著了便會立馬通風報信。當然,以日本當時戰后嚴格的管理措施而言(最主要的是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的配給制度),被查者逃是逃不了的,但他得到消息后可以毀滅罪證,預先作應付準備,搞搞秘密串連什么的。因此,中國科這邊還得有另一個措施,自己設法偵查。
方乃昌、王資君對舉報材料進行了分析,認為如果情況屬實,那么這個斬殺中國戰俘的日本人之前肯定有著“帝國軍人”的經歷,因為只有軍人——而且是擅長用軍刀的軍官,才有斬人首級的殘忍嗜好,也才有這份特有的殺人手段。所以,可以從這方面著手調查。于是,之前從圖書館拍攝下來的報道昭和十五年那個“大日本各界人士皇軍慰問團”成員情況的舊報紙資料發揮了作用。翻閱下來,發現慰問團中有三個成員以前曾經有過從軍的經歷,其中一個是慰問團團長鐮倉勇三郎,另外兩個是大阪的山本義則和名古屋的大丘彥五郎。方乃昌對著摘錄下來的這三人的軍人經歷一番思考后,懷疑被舉報的殺人兇手多半可能是鐮倉勇三郎。因為鐮倉勇三郎以前當過陸軍聯隊長(相當于團長),1931年時曾參加過對中國東北的侵略戰爭。而山本義則和大丘彥五郎,早年參軍,當的是工兵,都在日本本土駐防,沒有直接參加過戰爭。這兩人出身知識分子家庭,按照日本通常情況來說,出生于非軍人家庭,而且只當過兩三年普通士兵的軍人,應該是不會使用軍官專用戰刀的。
方乃昌于是決定以盟軍總部司法處的名義,發函邀請山本義則、大丘彥五郎過來談話。談話由中國科美國籍助理檢察官大衛·席爾瓦出面進行。他不想跟這兩個日本人啰唆,見面時就說,閣下在昭和十五年前往中國東北慰問關東軍時用戰刀砍人作樂的事兒發作了,現在你自己看應該怎么辦?山本義則、大丘彥五郎都給懵住了,馬上說自己沒有砍人。
那么是誰砍的呢?兩人都說是慰問團團長鐮倉勇三郎所為。
方乃昌拍案而起:果然是這廝!
下一步,就是立案,然后進入正式偵查階段??墒?,不知道鐮倉勇三郎現在的住處。方乃昌于是約見東京警視廳派駐盟軍總部的聯絡官橫田俊毅,要求警視廳提供鐮倉勇三郎的確切住址,以便傳訊。橫田俊毅喏喏連聲,可是過了幾天發函告知稱由于戰爭原因,目前找不到鐮倉勇三郎。方乃昌馬上明白這是警視廳想通過合法的幌子包庇鐮倉勇三郎,當下再次提出協查要求。
就這樣,東京警視廳一次次地把中國科的協查要求退回來,中國科則一次次地堅持再次提出。終于,七次之后,警視廳實在沒法交代了,只好提供了鐮倉勇三郎的住址——其實他就住在東京郊區。
1947年5月7日,鐮倉勇三郎在收到駐日盟軍總司令部司法處的傳訊令后,終于不得不前往中國科報到。
中國科為這個53歲的犯罪嫌疑人準備了一個可觀的訊問陣容,光譯員就請了中國、美國、日本各一人,特別檢察官方乃昌以及中美助理檢察官四人全部到場,此外,還有盟軍司法處所雇請的來自香港、澳門、新加坡的審訊顧問官三名??墒牵爞}勇三郎面對指控,堅決否認自己當年以日本議員的身份被指定為“大日本各界人士皇軍慰問團”團長,率團前往中國東北慰問關東軍時殺過中國游擊隊員,喚出等候著的山本義則、大丘彥五郎作證,他仍不松口。
審訊失利,但方乃昌還是當場以特別檢察官的名義簽署了一紙拘票,將鐮倉勇三郎以“戰爭罪犯嫌疑人”的名義予以拘留,押送東京巢鴨監獄羈押。
人是關押了,但那是臨時措施,接下來必須拿出確鑿的證據方能將鐮倉勇三郎正式逮捕,起訴至軍事法庭審判,否則,到了規定的羈押時間后就不得不將其釋放。為此,方乃昌當晚即召集中國科全體業務人員開會商議如何進行下一步的取證工作。眾人熱烈發言,群策群力,最后想出了一個辦法:當時報紙上刊登了大量關于這個慰問團的照片,皆出自一個署名“伏川早倉”的攝影師之手。估計此人應是鐮倉勇三郎犯罪的知情人,甚至有可能留下過鐮倉勇三郎殺人的照片。
于是,方乃昌就按照證人之一山本義則提供的七年前慰問團的通訊錄用其特別檢察官的名義試著給“伏川早倉”發函聯系約談。對方很快就回函,表示接受約談,屆時將準時抵達盟軍總部。方乃昌看著回函,覺得那筆跡似與舉報信筆跡相同,尋思難道這個伏川早倉就是舉報信作者?于是,馬上決定鑒定筆跡。
鑒于東京警視廳對于調查舉報信作者之事一直拖延至今并無結果,方乃昌已經不敢信任該廳了。但盟軍總部司法處并無筆跡鑒定技術人員,還得靠人家,或者送紐約請美國警方鑒定。反復考慮下來,最后決定還是請警視廳鑒定,但不是送鑒,而是把鑒定人員請到中國科來直接鑒定,并告訴對方:同時還把筆跡送紐約鑒定了,以使他們感受到壓力而不敢胡來。
兩名日本筆跡鑒定專家對筆跡鑒定結果是:伏川早倉回函的筆跡與舉報信筆跡出自同一人之手。于是,方乃昌心里就有了底。
兩天后,伏川早倉應約與方乃昌見面。雙方互贈名片,方乃昌一看樂了:原來伏川早倉的本名叫廣田樹夫,這個名字方乃昌記得,系當年的“大日本各界人士皇軍慰問團”成員之一。廣田樹夫因其從事過專業攝影工作,所以當時被指定為慰問團的攝影師。這次廣田樹夫是有備而來,他坐下后沒等方乃昌開口說到舉報信,就拿出了一張鐮倉勇三郎殺戰俘的現場照片。照片上,被殺的戰俘雙手反綁著跪在地上,低垂著頭露出了頸項。鐮倉勇三郎在被殺者背后雙手舉刀正向其砍下。廣田樹夫指著照片上那把戰刀的刀面上的一道白光解釋說,這能表明刀是在高速揮動中,而并非是鐮倉勇三郎擺弄的一個姿式。
方乃昌于是再次訊問鐮倉勇三郎,當依舊抵賴的鐮倉勇三郎見到這張照片時,禁不住大驚失色。但僅僅幾秒鐘后他就恢復了鎮定,解釋說照片上拍攝的是他,可是他當時不過是為拍照而故意擺出了這副姿式,最后并未砍殺下去。方乃昌等人大怒,從攝影技術角度對鐮倉勇三郎進行了嚴詞駁斥。鐮倉勇三郎還是不甘認罪,改口說殺的是被關東軍抓獲的“胡子”(土匪)。
方乃昌于是立刻傳喚證人廣田樹夫出場作證,鐮倉勇三郎至此萬般無奈,只好承認被他砍殺的是中國的游擊隊員。
鐮倉勇三郎實在是一個極為狡猾的家伙,他為了逃避懲罰,竟然又想出了一個花招。他知道方乃昌是由國民黨控制著的中國國民政府派出的審理代表,尋思肯定是國民黨骨干,于是就在這次訊問結束最后要在口供筆錄上簽名時,請翻譯替其“呈告”檢察官先生,稱當時被殺的那個人是中共方面的游擊隊員,而并非國民黨方面的人。方乃昌馬上識穿了其卑鄙伎倆,當場讓翻譯告訴鐮倉勇三郎:本檢察官系中國政府指派的代表整個中國的審理代表,而并非是中國哪一個黨派委派的代表,我代表的是整個中國和中國政府!方乃昌又正告鐮倉勇三郎說,懲辦戰犯乃是國際反法西斯和“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工作,你鐮倉勇三郎既是議員,又擔任過日本軍隊的聯隊長,難道不知道游擊隊隊員在戰斗中的地位是和正規軍成員的地位相同的嗎?不論在什么情況下,故意殺害中國抗日人員就應該以戰爭犯罪進行審理處罰!
一番話說得鐮倉勇三郎啞口無言,再也不敢說什么了。
次日,鐮倉勇三郎被駐日盟軍司法處正式逮捕。
之后,中國科又多次訊問鐮倉勇三郎,并四處奔波尋訪證人,想收集鐮倉勇三郎當年在中國殺害其余數名戰俘的罪證,可是未能遂愿。而鐮倉勇三郎當然是沒有證據就堅決抵賴。因此,方乃昌后來在起訴鐮倉勇三郎時,不得不極為遺憾地將其罪行定格在只殺害了一名中國戰俘上。
1947年9月24日,鐮倉勇三郎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戰爭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判刑后,鐮倉勇三郎仍在巢鴨監獄服刑。中國科對該罪犯予以“特別關照”,規定監獄方面每月必須對其服刑情況向中國方面作一次專項書面匯報,以確認確實在接受懲罰。
(本文謝絕轉載、摘編和網載。)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