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濤
一個檢察官的“靜”與“信”
文/羅濤
“追訴大王”仇偉根的“成王”秘訣

當寶山檢察院公訴科的仇偉根站在你的面前時,你也許很難將“追訴大王”這個頗有幾分“霸氣”的稱號與他聯系起來。友善溫和、敦厚少言是他留給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外表看似平淡無奇的青年檢察官,卻自2005年以來連續八年追訴漏罪、漏犯數居全科第一,其中有數年個人追訴數竟占據全科追訴總數的一半以上,創造了一個屬于他的“仇氏奇跡”。
在司法實踐中,追訴一直被認為是一項難度系數頗高的工作。由于半數以上的刑事案件在進入起訴階段之前要經過批準逮捕這道“篩子”,多數漏網之魚已事先被偵查監督部門“追捕”,再加上漏網的嫌疑人多是身份信息極少、在滬無固定住所的外來人員,抓捕難度通常較大,許多公訴人都感嘆:“追訴不僅需要‘火眼金睛’的眼力,還需要‘三頭六臂’的道行?!倍袛祿@示,2008年至今,仇偉根在平均每兩個工作日審結一個案件的情況下,向公安機關發函追訴案件100件189人,追訴到案107人,其中被追訴后獲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有10人。由于追訴數量驚人,科里同事送給了他一個響亮的名號——“追訴大王”,漸漸地,這個原本帶有些玩笑性質的稱號隨著仇偉根不斷刷新的工作成績而變得廣為流傳。
那么,仇偉根是怎么在追訴這項“高難度”的工作中創造出驕人成績的呢?他的過人之處究竟在哪里?難道他有什么秘而不宣的“獨門絕技”?“竅門”其實就在他辦理的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案件中。
無數次被人討問追訴的“秘訣”,仇偉根第一句總是“只要落網的嫌疑人肯開口,你就成功了一半?!痹谒珜懙拈L達數十頁紙的追訴經驗總結中,他這樣寫道:“要追訴必須要有線索,線索是犯罪嫌疑人講出來的,我們必須要依靠犯罪嫌疑人?!?/p>
的確,案件有沒有漏網的嫌犯?漏網人的真實姓名是什么?外貌特征有哪些?暫住地在哪里?老家在何處?有什么活動和作息規律?這些決定追訴是否成功的關鍵信息大都掌握在已被抓獲的嫌犯手里。問題是,不論是出于義氣還是害怕遭報復,大多數落網的嫌犯并不愿意供出自己的同伴,怎樣才能讓他們積極予以配合成為橫亙在公訴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在這方面,仇偉根卻好像有某種“特異功能”,他總是能在不緊不慢的聊天過程中,說服一個又一個犯罪嫌疑人,獲取一個又一個關鍵性的線索,辦出一個個令人嘆服的“奇案”。
這其中最出彩的案件,應該是他曾辦理的一起王強等26人盜竊某冶金企業巨額鋼材案,當時閱讀完案卷,仇偉根就判斷,這個人數眾多的團伙一定還有不少漏網之魚。一開始,仇偉根將注意力和工作重心放在團伙主腦王強的身上,希望掌握情況最全面的王強能夠交代出所有的同案犯,然而提審王強的結果卻讓他有些失望。表面上看來,王強頗為合作,不僅承認了所有罪行,還主動談到了一起作案的同案犯還有一個四川人“小黑”,然而,當仇偉根想了解小黑的具體情況時,王強卻打起了“太極”,始終不肯吐露一字半句有價值的信息。
在王強處遭遇“此路不通”并沒有讓仇偉根氣餒,全面分析案件后,他決定從團伙的一名成員“衛飛”處著手,而之所以選擇衛飛,一方面是因為他是“小黑”的同鄉,另一方面則是出自于某種敏銳的“直覺”——第一次提審衛飛的時候,仇偉根就從衛飛的眼神里感受到某種思想松動的痕跡,多年的經驗告訴他,衛飛這兒應該“有戲”。
至今,仇偉根依然清晰地記得那天提審衛飛的情景,在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深入談話后,審訊室里的衛飛長長嘆了口氣,低聲說道:“小黑的真實姓名叫李勇?!?/p>
沒有流露出任何表情變化,仇偉根語氣平靜地繼續訊問:“嗯,說說他的基本情況?暫住地址?”
衛飛嘴角邊居然現出一絲笑意:“現在他就住我隔壁?!?/p>
原來,在衛飛他們一伙入獄后不久,“小黑”就與另一幫人再次至冶金廠盜竊,結果被抓了現行,正巧關在衛飛隔壁的監房,三個月來每天放風活動時,衛飛都會和他碰見。
苦苦追查的人原來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這次,仇偉根也不禁笑了。
成功突破衛飛后,仇偉根并沒有鳴金收兵。他又將目光轉到了他物色的“二號”種子——與衛飛羈押在同一監區的團伙成員趙新身上。自被抓捕以來,趙新的態度并不合作,對自己的犯罪事實也始終拒不交代,而現在仇偉根相信,他已經掌握了攻克趙新的利器。
果不其然,在仇偉根拋出“衛飛已經供認出小黑”這招殺手锏,并將小黑的照片放在趙新面前時,趙新為自己錯過了一次絕佳的立功機會而又痛又悔。
為了不“輸”給同一監區的衛飛,趙新不僅如實供述了自己的罪行,還一口氣檢舉了蘇大全、廖洪星等三名同案犯。
接著,仇偉根又找到了他的“三號目標”,被抓時妻子正懷孕待產的團伙成員孟斌,在從仇偉根處獲悉自己的妻子已產下一名女嬰,母女平安的消息后,孟斌激動非常,當場表示愿意協助查清漏犯,并配合辨認指證。
最后,仇偉根又重新坐到了王強面前。此時的王強知道,已經沒有任何隱瞞的意義和必要,如實交代出了自己所了解的漏網同伙的真實情況。
2010年12月13日,“小黑”李勇被追訴盜竊40萬元的犯罪事實,在王強、衛飛、趙新、孟斌等人的共同指證下,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1年。
2011年10月20日、2012年7月26日廖洪星、蘇大全先后被追訴到位,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和有期徒刑11年。

羅濤,上海寶山區人民檢察院辦公室宣傳干部,生于改革開發之初,勉強可算“80”后,出于對法律的好奇和向往,大學選擇了在華東政法學院就讀法學專業,2001年畢業后報考檢察機關,從此與檢察工作結緣,12年來先后在寶山檢察院公訴科、辦公室、反貪局、政治部等部門工作,2011年走上宣傳崗位,開始以手中的筆向社會大眾宣傳我們的檢察事業和我們的檢察人。
本欄目由上海檢察官文聯協辦

很多時候,嫌疑人雖已交代出漏犯,但是要將在逃的漏犯抓捕歸案,確保追訴到位卻仍是困難重重。特別是當落網的嫌犯對同案犯情況了解不多,只能提供一個未必準確的姓名,甚至只是一個籍貫、一個綽號或者一個姓氏時,要憑此抓人簡直如同大海撈針。
然而,“追訴大王”仇偉根卻神奇般地從大海中撈起了不少這樣的“針”。
廣為流傳的是“郭與葛、老虎與老五”的故事。在辦理一起盜竊案時,嫌疑人楊某向仇偉根交代,同案犯還有同鄉的郭成海、“老虎”等人。然而,當仇偉根向當地派出所查詢“郭成?!?,得到的回復卻是“查無此人”。辦公室里還有堆積如山的新案卷等著辦理,該做的調查也已經完成,至此,這起盜竊案完全可以作結案處理,然而仇偉根卻不愿放棄。回憶看守所提審時的情形,仇偉根認為,楊某當時的神情自然、語氣肯定,撒謊的可能性極小。
如果世上真有“郭成海”、“老虎”這么兩個人,那么他們絕不可能憑空地“人間蒸發”,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出了岔子……
一遍又一遍地思考、排查,一遍又一遍地重復閱讀卷宗,仇偉根試圖尋找被他忽略的線索,當他再一次從頭閱讀楊某的訊問筆錄時,目光突然停頓在記載楊某文化程度的那兩個字上 ——“文盲”!
他頭腦中突然靈光一現:“既然楊某是個文盲,本身又有比較重的口音,有沒有可能是他把兩名同案犯的名字弄錯了?”
于是,仇偉根再次與當地派出所聯系,試著查詢有沒有名字中有“成?!倍值娜?,查詢結果令他頗為興奮。根據當地派出所反饋的信息,有一個叫葛成海的人,情況與楊某交代的基本一致,而“葛”與“郭”的發音又十分相似,看來楊某是將“葛”錯讀成了“郭”!
“郭成?!钡闹i團最終得解,但“老虎”又是誰呢?仇偉根在葛成海的戶籍資料上發現,原來葛成海不是獨子,他還有個弟弟叫葛成云,家里排行“老五”,仇偉根又立刻想到,楊某有沒有可能犯了同樣的錯誤,將“老五”錯聽成“老虎”呢?于是,仇偉根調取了葛成云照片給楊某辨認,結果確認葛成云就是他所講的“老虎”!根據仇偉根查獲的信息,最終葛成海被抓捕到案并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而葛成云也已被網上通緝,公安機關正全力對其進行抓捕。
有同事這樣評價過仇偉根的追逃工作:“這些看似機緣巧合的追訴過程,處處閃耀的是仇偉根對案件的深挖細究和縝密思考,在細瑣繁雜中用心發現,在困難波折前全力堅持,對他來說一線線索,就是一線希望。”
數年前上海檢察機關案件信息庫在各基層檢察院安裝并運用后,仇偉根很快發現,開展追訴工作又多了一樣“新型武器”。
通過案件信息庫,辦案的檢察官只要輸入嫌疑人的名字,就可以檢索到2003年以來相關的案件信息。由于不少嫌疑人都系流竄作案、多次作案,通過案件信息庫查閱嫌疑人在上海其他地區的犯罪記錄,有時能有效發現公安機關遺漏的犯罪事實。
自從憑借案件信息庫成功追訴了一名犯罪嫌疑人的漏罪,這個軟件就成了仇偉根的辦案必備工具。每新受理一個案件,他都會花上大量的時間在電腦中搜尋相關信息。有時即使手頭案件已經辦結,他也會習慣性地打開信息庫看看,而犯罪嫌疑人張順華就是這樣不幸地撞上了他的“槍口”。
今年年初的一天,仇偉根乘工作空當打開信息庫,隨手點開第一個案件進行瀏覽,在該份王某某詐騙案的起訴書中,提到有個叫張順華的人曾為王某某提供了一份偽造的國家機關文件,根據起訴書反映的內容,公安機關對張順華的行為沒有進行處理。
看著張順華這個名字,仇偉根一時覺得特別眼熟,經過仔細回憶,他想起曾經在內勤辦公桌上見過這個人的卷宗。通過向內勤查詢,果然查獲張順華因涉嫌一起偽造事業單位印章犯罪被寶山公安分局抓獲后移送本院,并且已由另一個同事起訴到了法院,目前,判決剛剛下來,人現在正在寶山看守所。
之后,仇偉根立即對張順華向王某某提供偽造的國家機關文件的犯罪行為進行了進一步調查取證,確認其已經構成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2013年5月21日,張順華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個月,與前判決數罪并罰決定執行一年 ,庭上的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是栽在了案件信息庫上。
事實上,除了開展追訴外,案件信息庫也成了仇偉根進行審判監督的利器。不久前,在辦理犯罪嫌疑人沈某盜竊案中,仇偉根發現沈某曾因盜竊先后被起訴八次,然而八份起訴書關于沈某的前科描述都不盡一致;同時在一份起訴書中,記載有沈某為逃避累犯情節,曾冒用他人姓名的事實。根據這條線索,仇偉根對沈某的前科狀況進行了徹底的調查,發現之前法院的多次判決對沈某的前科狀況都有所遺漏,對此仇偉根制發再審檢察建議,一口氣糾正了兩家法院的七份判決。
案件信息庫的功效雖然經仇偉根的經驗介紹在科里廣為人知,然而目前能做到像仇偉根這樣件件徹底查詢的人還是寥寥無幾。年輕檢察官小秦坦言:“工作量實在太大了……如果要徹底查詢,必須使用全文搜索功能,然而在全文搜索的模式下,輸入一個查詢的名字后,凡是含有這個名字的文書全都會跳出來,全上海十年間起訴了那么多犯罪嫌疑人,其中同名同姓的本來就很多,再加上被害人、證人、甚至承辦人都可能會和你要查找的人重名,每次一搜就出來一長串,你要一個一個打開排查,得花多少工夫。要是趕上嫌疑人的名字特別‘大路’,工作量真會叫人崩潰?!辈恢恍∏?,許多公訴人都有同樣的“吐槽”,表示現在辦案量太大,很難騰出精力來查詢案件信息庫。
然而要說到辦案量,仇偉根恐怕不比科里誰少,根據統計,1998年以來仇偉根共承辦各類刑事案件1000余件2200余人;除自己辦理案件外,2009年擔任主訴檢察官以來他還審批組內案件400余件,出庭支持公訴300余件。作為主訴檢察官,他所承擔的案件多為疑難、復雜案件,如涉案賭資達6億余元的周某等25人開設賭場案,劉某等26人盜竊貴金屬案、彭某等11人64次盜竊潤滑油案、周某等81人盜竊成品油案等,這些案件需要審查的公安卷宗材料就達幾十本,書寫的審結報告更達數百頁幾十萬字。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仇偉根硬是將案件信息庫查詢工作堅持了下來,關于此,他自己說得很平淡:“習慣了,不查總覺得少做點什么?!?/p>
2005年至今仇偉根連續榮立市檢察系統及區檢察系統三等功。2010年8月獲市委政法委、市高級人民法院頒發的“集中清理執行積案活動先進個人”稱號,2012年7月被區級機關黨工委評為“寶山區區級機關創新爭優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6月 高票當選為寶山檢察院首屆優秀檢察官,2012年12月榮獲“上海市寶山區踐行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這些年來,仇偉根辦理的典型案例被多次宣傳,對于仇偉根在追訴上的成功經驗,科里和他自己都反復做過研究、總結,并具體提煉出了“細、挖、析、追”的“仇氏工作法”在全科進行推廣,然而“仇氏奇跡”并不是輕易能被復制的。
有些人認為,應該是仇偉根早年在反貪的工作經歷使他獨具優勢;也有人認為,可能是仇偉根的過人記憶力和分析判斷能力決定了他的成功。
那么,鑄就“追訴大王”的真正秘訣到底是什么?
最好的答案也許就隱藏在他曾對一名記者說過的兩句簡短樸實的話語中。
當那名采訪他的記者問他,對現在的年輕后輩有什么想說的話,他沉思了一下說:“要能靜下來?!?/p>
而當被記者問及這些年公訴生涯的最大感觸是什么,他思考了更久,給出的回答是:“要相信付出總會有收獲?!?/p>
在“追訴大王”這個“名號”誕生之前,仇偉根曾整整沉寂近十年。沒有過人的語言天賦,沒有傲人的學歷文憑,再加上低調淡泊的性格使得他在精英濟濟的公訴隊伍中顯得十分不起眼。也許這么多年來,偶爾,他也曾彷徨苦悶過,也曾自我懷疑過,然而,即使在最低潮的日子里,他也從沒有停止過對公訴工作的熱愛,停止過踏踏實實的耕耘。
如今,有一分耕耘,見一分收獲。靜與信,便是他最大的秘訣。
因為“靜”,才得以專注;
因為“信”,才守住執著。
而19年的專注和執著,凝成丹心,鑄就利劍,無言地守護著人間的公正。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