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湘波
“八項規定”就是要消除特權管好公權
文/田湘波
以前人們所說的濫用權力僅指:政治權力在法律范圍以外的濫用和貪臟,即指各種違法行為。在現代社會,隨著行政權的擴張,濫用權力還包括政治權力合法但不合理的濫用行為。用公式表示即:新的濫用權力理論=權力在法律范圍以外的濫用和貪臟+權力合法但不合理的濫用行為。
權力合法但不合理的濫用=以金錢為目的的濫用+以非金錢為目的的濫用。前者有更大的隱蔽性而似合法。它一般不表現為明顯的權錢交易,而是表現在中高級官員作出有利于自己的決策,如在公共工程修建承包問題上作出有利于自己關系人的投資決策,是現代新的以權謀私的典型。1963年,美國市政官員喬治·華盛頓·普郎基特就是利用以上形式發了大財,當司法機關審訊他時,他為自己辯護,說自己干的是“誠實的貪贓”。
后者表現為中下級官員的官僚主義,如行政人員的偏見、疏忽、遲緩、無能、剛愎、專橫等。正如美國學者所說:“現在常人的心目中,腐敗就是由浪費、欺詐和權力濫用組成的一團污物。
實現廉潔政府任務的國家和地區,行賄受賄這種原始腐敗基本上不存在了,所以,它們治理腐敗的主要任務是治理官僚主義這種新的濫用公權力行為。
從中共中央政治局改進工作作風“八項規定”來看,基本上都是圍繞克服官僚主義作風的。改進調查研究、改進會風和文風、改進新聞報道就是要克服理論脫離實際這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的;輕車簡從、規范出訪、改進警衛工作和減少交通管制、嚴格遵守工作和生活待遇規定等,就是要求掌握公共權力者不能把自己看作高人一等,從權力距離來說,不能用物質條件的“高”來襯托自己地位的“高”,而是要由物質條件的“低”來襯托自己地位的“高”,如坐公交車、坐的士、減少陪同和隨行人員等。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開會時許多人喜歡念稿子,有時念不通,有時甚至念錯。掌握公共權力者須有演說家的才能,如果稿子都念不通如何當演講家,如何鼓動老百姓。如果是秘書寫的,說明念稿子者沒有經過大腦加工,沒有對文稿融會貫通,這不是官僚主義是什么?如果總是叫部下寫稿子,害得部下加班加點得不到休息,這不是濫用職權謀私嗎?即謀取自己休息的私。
再比如,一個掌握公共權力的人沒有能力也是一種腐敗,因為他既占據了一個公共職位又不干事,又浪費了納稅人的錢。
老百姓最反感的是官員說空話大話套話,因為這些話既不要兌現,也不要思考,既不要反映民眾的要求,也不要負責任,所以,這與廉潔政府建設格格不入。廉潔政府首先是一個責任政府,掌握公共權力者制定公共政府不反映民眾的需求,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掌握公共權力者工作和生活待遇與民眾過分懸殊也是不廉潔的一種表現,既然國家權力是人民的,官員是公仆,那么,為什么公仆要比主人物質條件好呢?這不是與人民主權理論相違背嗎?所以,特權思想、過高的生活和工作待遇都是不與廉潔政府構建背道而馳的。
前幾年,各地在實行公車貨幣化改革和廉政保證金制度,我是持反對態度的。一個原因是廉潔政治的任務沒有完成,二是即使廉潔政治的任務完成了,也不能這樣進行。中共黨員不僅不能拿比非中共黨員多的工資,而且要拿少的工資,這樣才能吸收到真正想從事公共服務的共產黨員。所以,公車改革實行貨幣化和廉政保證金制度對預防腐敗都是有局限的。
許多人都以新加坡和香港為例來論證廉政保證金制度的合理性,其實新加坡和香港也不是高薪養廉。在新加坡,想從事公務員職業的大學生也只有5%以下,而我國想從事公務員職業的大學生高達到76%。
中共中央政治局改進工作作風“八項規定”就是要消除封建特權思想和行為,就是要治理新的濫用公共權力行為。中央領導人以身作則之后,各地紛紛效仿,這說明,治理腐敗也不是什么達不到的事。只要上下一心,中央帶頭,廉潔政府建設是可以實現的。

(作者系湖南大學法學院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