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阮直
最節儉的民族浪費了
文/阮直
中華民族的節儉為世界民族之首,連苦難深重的猶太民族節儉之風都在我族之下。
節儉,說好聽了是美德,說難聽了是小氣,其實這節儉的美德大多也是逼出來的,誰窮誰節儉,誰富誰奢華。農民工成了歌星也是“大衣哥”,用他那點兒血汗錢干成一件浪費的事他承受不了。啥時候“大衣哥”也發達到趙本山的程度,每天進賬數十萬,錢來得容易了,“大衣哥”才會穿名牌、戴名表,開靚車,一桌生猛海鮮吃不了也不會打包了。這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事,誰有錢誰不得瑟,只不過是有人高調,有人低調罷了。不是真正的大富大貴,僅僅有幾個辛苦錢的人,是不會養成浪費之風的。像吳敬梓《儒林外史》中那個嚴監生也算個富人吧,可他就因為臨終之前看著屋里多亮一盞燈而閉不上眼睛。國人節儉的根脈還是因為掙錢艱難,日子清貧,想浪費都不具備資格。
比如袁隆平有錢,可他的錢進賬周期太長、日照過久,經歷的風雨太多,所以袁隆平日子過得簡樸,掉一粒米他都心疼。草原上的牧民哪家都有幾頭奶牛,可牧人從不浪費一口牛奶,他們知道牛奶來得不易,但從地下抽取礦泉水的工人就不在乎一杯水了,有時操作不當就跑掉幾噸水,雖然一斤水要比一斤牛奶貴。
有些人的浪費表面上看是揮霍,其實是一次更大的利益進賬。浪費的是“孩子”,套住的是“狼”。比如,媒體上說的某些煤老板,一次購進數臺豪華轎車,在一些人看來是奢侈,其實別人哪知道,他們比誰都心疼那些花掉的錢,可進貢神仙、打點小鬼必須要有浪費的成本,他們要是像阿巴貢那樣死摳門地“節儉”,就不會有更多的錢進賬了。
那些老板請客送禮,花天酒地你可別以為是自己享受,我也偶爾被一些老板請去吃飯,就從沒享受過一擲千金的待遇,因為附庸風雅的成本就沒有那么高。老板說了,與你們這些知識分子吃飯重在精神交流。可見就是有錢的大老板也有節儉的美德吧,否則他要是浪費成性,就不會放過我了。
是誰在給最節儉的民族抹黑呢?老夫我經過多年的研究、考證,最終有了結論,原來是公款。公款這個東西人們是一邊喜歡一邊糟蹋,喜歡的是“款”,糟蹋的是“公”。比如公款修公路,就揮金如土;私款建私房,就精打細算。那要是公款買公車,公款出國考察公務,公款接待公務人員,樣樣都干得出手不凡,絕對大手筆。看看我們奧運會開幕式就知道啥叫財大氣粗了,說得刺耳一點兒,那不就是浪費嗎。
既然我們知道了公款容易被浪費,公款腐化了領導干部的品德,公款敗壞了民族的精神,我們就該對公款嚴加管教,不能因為人人向往公款有“傾國傾城”的魅力,就任由它隨意“禍國殃民”。
靚男美女在一起容易出軌,公款與公權在一起必然浪費。管好公款先要管住了公款消費,管住公款浪費的方式極為簡單,就是讓每一筆公款的去向都是透明的,讓各級人大常委會真正有權管好人民的納稅錢,認真監督、檢查政府各行政部門的一切開銷,其中包括黨團、群團、社團的財產來源與開銷的全部賬目。誰浪費出去多少公款就讓他用私款補上,這樣即便不能完全杜絕浪費,起碼也能剎剎浪費之風,讓我們民族的節儉精神早日回歸。

圖:陸小弟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