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宗彥
“兩會”該如何“減肥”
文/李宗彥

每當一屆領導班子上來后,國人總是習慣于從中尋找發現和以前不一樣的東西,這其中多少有些“新官上任三把火”造就的思維慣性。尤其是經過30多年后,改革進入深水區,教育、醫療、住房、縮小發展差距、保護生態環境、預防懲治腐敗……各方面工作都有不少難啃的硬骨頭。在千頭萬緒之中,從哪里做起?十八大后,媒體敏銳地捕捉到了新一屆中央領導很多細小但顯著的變化:開會發言要脫稿了,出行輕車簡從不封路了,領導在媒體上曬家事了……這些事情都在中央隨后出臺的“八項規定”找到了價值源頭。
誰說政令不出中南海?各地各部門緊跟中央步伐,制定了聯系群眾、轉變作風的措施辦法。新風盛行之際,最密集呈現的場合是各地的人大、政協兩會。今年兩會,恰逢八項規定出臺不久后召開,自然成了各地實踐落實新風的重要載體。縱觀各地出臺的不少新舉措,有些的確是好。比如不接受企業捐贈、不給與會人員發放禮品紀念品、會議期間不搞宴請等大吃大喝行為,這些都應該大力提倡,畢竟代表委員的任務是好好開會,參政議政。我在基層調研時,聽到有的服務員報怨:本來還盼著開會宴請多,能多掙些獎金呢,想不到不讓宴請了。可見,新風所及之處,的確是言必行,行必果,立竿見影了。這樣的令行禁止應該不在少數,當前新風強勁,但凡頭腦清醒的,有幾個人敢以身試法,硬往槍口上撞?
媒體壓倒性地贊揚聲中,還有另一種微弱的聲音。廣州政協會議上,港澳組的政協委員曾志偉表示兩頓吃不飽,立即引起多名委員同感。政協常委劉軍因菜不夠,只得以姜汁撈飯先填飽肚子。有的委員表示節儉過了。不由想起元旦過后,貴州省關于省直領導去鄉、村調研,一律自帶干糧、方便面的規定甫一公布,沒有引來叫好聲,反而招致質疑。把這兩件事放到一起看,從印象中的大吃大喝到自帶干糧方便面、吃不飽,兩者之間的反差,引起注目和吐槽也不足為怪。群眾痛恨大吃大喝,但無意讓領導干部吃方便面,甚至讓政協委員吃不飽。
這次的新風,有些具體措施是新的,貫穿其中的節儉、務實、為民等理念卻并不新鮮。因此,稍有記憶力的人不難從中感受到某種熟悉的味道。對于新風,群眾最怕它像一陣風,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種擔憂不僅能從以往的經驗找到依據,而且集中爆發的模式本身的確發人深省。各地改進會風、響應新風的動力來自哪里?如果只是盯著“上面”的風向吹,不管是兩會“減肥”,還是政壇新風,都會呈現出作秀的怪象。“徒法不足以自行”,出臺一堆的規定有時作用并不大,否則很多問題早已解決了。其實,真想解決問題,還是要公開。不僅公開官員某頓飯吃什么,更要讓群眾知曉官員平時每頓飯吃什么。看看近期網絡反腐的成效,就能明白公開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生活中,有過減肥經驗的人都知道,一時的減肥并不難,難的是不反彈,減得健康,千萬別減出毛病。說到底,先得弄明白怎樣健康減肥,持之以恒地實行,才可能成功。一改先前的暴飲暴食,變成不吃不喝,這種極端思維指導下的減肥斷然不會成功。“畢其功于一役”的沖動是減肥的宿敵,識別它的危害需要智慧,真正能戒除它則往往需要勇氣,特別是當大多數人都認可并采取各種速勝減肥法時。
已故憲法學家蔡定劍先生用《民主是一種現代生活》來命名一本書。兩會的精簡,乃至八項規定的新政要想扎下根來,何嘗不需要變成官員的生活方式呢?否則,難免會墮入“減了又肥,肥了再減”的老路,徒然感慨一聲“去年煙花特別多”。
圖:陸華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