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斌 劉 瑞 朱 江
簡易康復治療技術對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運動功能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趙 斌 劉 瑞 朱 江
目的探究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運動功能采用簡易康復治療技術治療所得到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選取2011~2012年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腦卒中恢復期的患者50例,其中25例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方法為常規的康復治療,其余25例觀察組患者采用的治療方式為簡易康復治療技術,并結合康復治療進行常規治療,比較兩組患者偏癱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情況。結果治療3個月后,兩組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情況出現明顯差異,P<0.05,意義明確。結論對于腦卒中的患者而言,在常規恢復治療的基礎上,同時應用簡易康復治療技術進行治療,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安全有效,值得在臨床推廣。
簡易康復治療技術;安全性;偏癱;運動功能;腦卒中
腦卒中是腦部血流循環障礙從而導致相應部位缺血,出現偏癱、失語等一系列臨床癥狀[1]。腦卒中通常是突然起病,若不能及時處理即救治,會造成致死、致殘等嚴重后果。隨著當今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從而使得腦卒中的發病率也在上升,現在腦卒中已成為影響人們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的主要疾病[2]。腦卒中后通常會出現偏癱、失語等一系列后遺癥,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后期治療費用高,而且效果也不是十分顯著,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兩種方法進行治療,常規恢復治療作為輔助治療,簡易康復治療技術進行治療為主要研究方面,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2012年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腦卒中恢復期患者50例,此次研究采用分組方式進行比較,兩組患者的分配均為隨機,觀察組25例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齡43~75歲,平均(59.0±3.4)歲;對照組25例患者,男19例,女6例,年齡46~75歲,平均(61.0±2.9)歲。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國際會議最新制定的有關此類疾病的標準[3],由本院知名教授進行診斷,采用先進技術,進一步確定患者的疾病情況,患者合并出現偏癱等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等表現,將兩組患者的性別、病程、年齡等信息進行對比,可發現其差異無明顯意義,對比明確。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只進行常規康復治療,包括藥物療法、物理療法等,物理療法1次/天,30min/次。觀察組患者在進行常規康復治療的基礎上,同時進行簡易康復治療,包括臥位、坐位、從臥位到坐位以及從坐位到站位等運動功能鍛煉,先將具體計劃詳細告知患者及家屬,鼓勵患者進行配合治療,具體采取分組治療的方法,按病情的相似程度將患者進行分組,每組患者在相應專業人員的引導下進行治療,指導患者完成各種預定的動作訓練,開始訓練時采取分組集體訓練的方法,每天進行1次,每次進行1小時,經1個月的訓練后,每周分組訓練的頻次改為每周2~3次,其余的訓練由患者家屬監督及配合下完成,3個月為1個療程。
1.3 評價方法對治療前后患者的運動能力進行評分,主要根據Fugl-Meyer評分方法觀察患者對動作的完成程度,將每項測試的內容分為三個不同的等級,未完成、部分完成以及全部完成的評分分別為0分、1分和2分。分別對兩組患者在康復治療前和治療3個月后進行評分,同時觀察兩組患者康復治療后并發癥的情況作為安全性比較的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AS 18.0統計處理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并采用χ2檢驗的方式對結果進行分析,采用統計學的方法進行對比,并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運動功能比較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詳細觀察以及認真評分,由表1可知,在治療前,對兩組患者的評分進行比較,并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意義不明確;在康復治療3個月后,兩組患者在運動能力方面的差別加大,對比兩組患者的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運動能力得到很好的恢復,對照組患者則恢復較少,t=7.36,P<0.05,意義顯著。
表1 兩組患者康復治療前后評分結果[(±s),分]

表1 兩組患者康復治療前后評分結果[(±s),分]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 25 40.70±5.75 69.50±7.66對照組 25 41.20±4.98 56.20±4.79
2.2 安全性比較對所有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對比,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具有顯著不同,P<0.05,意義明確。本次研究中,并發癥的種類包括下肢靜脈血栓、感染、壓瘡等,對照組患者易發生嚴重并發癥。而在腦疝及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方面兩組患者差別不大,兩組患者中均無腦疝發生,不具有對比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n(%)]
腦卒中會產生偏癱、失語等一系列后遺癥,所以對于提高后期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來說,康復治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住院治療消費高,代價比較大[4]。因此,在腦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復治療中,簡易康復治療技術受到臨床廣泛的應用。這種簡易康復治療,患者能夠在社區中完成,簡單、經濟,適用于腦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復。我院選取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運動功能采取簡易康復治療技術治療,對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進行了探究,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簡易康復治療采用了分組實施的方法,即對病情相近的患者進行分組,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的運動功能的康復訓練。為了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效果,選用了Fugl-Meyer評分作為評價的方法,從結果來看,接受簡易康復治療的患者3個月后運動功能的評分要顯著高于治療前,說明對患者的康復治療是有效的,而且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說明簡易康復治療相較常規康復治療有效。而從安全性方面考慮,對照組患者發生下肢靜脈血栓、感染、壓瘡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要明顯高于觀察組,而在腦疝以及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方面兩組患者差別不大,說明在一定程度上簡易康復治療技術更安全有效。綜上所述,作為一項新式的康復手段,簡易康復治療技術對于腦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復治療而言,經濟簡便,而且安全有效,值得在臨床推廣。
[1]李鐵錚,徐國崇.簡易康復治療技術對大學社區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6):471-472.
[2]馬明秀.社區簡易康復技術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以及平衡功能的影響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6):478-479.
[3]邵爽,楊麗娟,李源淵.社區簡易康復技術對腦卒中患者運動與平衡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4):390-392.
[4]邵爽,戴紅,張芳.腦卒中社區康復簡易技術的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8,23(6):523-526.
R743.3
A
1673-5846(2013)08-0072-02
榆林市第一醫院榆林醫院神經內1科,陜西榆林 71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