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義
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結石手術效果分析
高有義
目的探討分析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結石ERCP、EST、LC三術聯合治療的手術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108例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結石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給予ERCP、EST、LC三術聯合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三術聯合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成功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天數。結果兩組在手術成功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P>0.05,無顯著差異。兩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天數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結石采用ERCP、EST、LC三術聯合治療的手術效果顯著,具有微創、安全、有效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膽囊結石;肝外膽管結石;手術效果
本文旨在探討分析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結石ERCP(內鏡逆行膽胰管造影)、EST(內鏡括約肌切開術)、LC(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三術聯合治療的手術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月~12月收治的108例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結石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4例。觀察組中男29例,女25例;年齡20~73歲,平均年齡為(45.0 ±9.5)歲;病程4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1.9± 0.5)年。對照組中男28例,女26例;年齡21歲~72歲,平均年齡為(46.0±8.5)歲;病程6個月~3.5年,平均病程為(2.0±0.6)年。所有患者均表現為右上腹疼痛,部分患者伴有黃疸、惡性、嘔吐、高熱、寒戰癥狀。兩組患者在數量、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無顯著差異。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給予ERCP、EST、LC三術聯合治療,首先進行ERCP,明確是否存在膽管結石,探查膽管的解剖結構和結石的大小、結石的數量以及結石的位置。按照患者結石的大小、乳頭解剖情況,使用乳頭切口刀于11點方位做一1.0~1.5cm切口,進行EST。若結石的直徑小于1cm,則用網籃取石;若結石的直徑大于1cm,則機械碎石、網絡取石、氣囊凈石。再次進行ERCP,觀察肝外膽管的結石有無殘留,并放置鼻膽管的引流管。患者術后給予禁食、抑酸藥物等常規治療,并進行血淀粉酶的動態監測,待血淀粉酶的結果正常5~7天后,患者在全身麻醉下進行LC,在LC術后給予患者常規應用抗生素,已預防感染[1]。對照組患者給予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三術聯合治療,術后患者常規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發生。在術后2周使用質量分數為38%的泛影葡胺經T管進行膽管造影,若無結石殘余存在,可在術后4周時拔除T管[2]。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成功率及并發癥比較觀察組手術成功率為92.59%(50/54),所有患者均順利實施ERCP、EST,其中3例患者在實施LC過程中,結石掉到膽總管內,后再次實施ERCP取石成功,1例患者在術中由于膽囊的解剖結構不清晰而中轉實施開腹手術;對照組手術成功率為100.00%(100/100),所有患者均成功實施手術。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7.41%(4/54),其中3例患者出現一過性胰腺炎,未給予特殊處理自行恢復,1例患者在術中損傷膽管,及時發現并進行Ⅰ期修補后痊愈;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5.56%(3/54),其中1例患者術后發生腹部感染,經抗感染及對癥治療在7天后痊愈,2例患者發生膽漏,其漏口的直徑較小,給予平臥和通暢引流下,3~4天愈合。兩組在手術成功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P>0.05,無顯著差異。
2.2 相關手術指標比較由表1可見,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住院天數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相關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相關手術指標比較(±s)
組別n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術后腸道功能恢復時間(h)住院天數(d)觀察組54104.0±10.527.0±8.4 25.0±9.7 6.0±2.5對照組54140.0±15.668.0±12.6 44.0±15.2 13.0±3.1
肝膽管結石屬臨床常見的一種難治性的膽管疾病,在結石性的膽管疾病中,肝膽管結石的發病率在80%以上,并以肝外膽管結石較為常見,具有病情復雜、病變廣泛、并發癥多、術后殘留結石率高、復發率高等特點[3]。傳統治療肝外膽管結石的方法是進行開腹手術,而隨著內鏡與腹腔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治療肝外膽管結石正日臻成熟。膽囊切除、膽總管切開取石、T管引流術三術聯合治療屬于經典術式,取石的成功率高,但存在創傷較大、恢復較慢、并發癥較多、T管留置時間長的缺點,對于老年患者具有較高的手術風險。而微創外科治療技術的發展,EST成為治療肝外膽管結石的常用手段,LC成為治療膽囊結石的金標準,ERCP、EST、LC三術聯合治療,不用在術后放置T管引流,使膽管的完整性和機體環境的穩定性得到了保證[4]。綜上所述,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結石采用ERCP、EST、LC三術聯合治療的手術效果顯著,具有微創、安全、有效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劉紅遠,喬國勇,朱錚.內鏡微創保膽取石術治療膽囊結石460例臨床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11):1141.
[2]張建,黃耀,吳孟超.腹腔鏡術中聯合內鏡在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結石的應用前景[J].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11,17(8):685-687.
[3]黃韜,鄭成竹.十二指腸鏡與腹腔鏡治療肝外膽管結石手術時機的研究[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8,13(1):62-65.
[4]何志軍,王衛星,陳先祥.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復雜膽囊的處理策略[J].鄖陽醫學院學報,2009,28(5):483-484.
R657.6+2
A
1673-5846(2013)08-0143-02
甘肅省康樂縣人民醫院普外科,甘肅臨夏 73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