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超 李曉暉 楊 柳
頸部血管彩超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的意義
梁志超 李曉暉 楊 柳
目的研究探討頸部血管彩超在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的臨床價值。方法選取我院在2010年10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對其進行頭部CT檢查或MRI檢查,均確診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此外,對患者進行頸部血管彩超診斷以及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進行檢查,并對兩種診斷方法進行比較。結果采用頸部血管彩超診斷發現有41例患者出現頸部動脈狹窄以及閉塞,33例患者椎動脈狹窄以及發育不正常;而采用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進行檢查時,有53例患者出現頸部動脈狹窄以及閉塞,49例患者椎動脈狹窄以及發育不正常。結論采用頸部血管彩超診斷與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進行檢查符合率較高,但在一定程度仍有不足,因其檢查安全且效果較好,值得在臨床診斷中推廣使用。
頸部血管彩超;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動脈血管病變
腦血管疾病由于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有研究顯示,大約有70%以上的腦血管疾病患者患有缺血性腦血管疾病[1]。調查顯示,動脈硬化是引發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獨立致病因素,是造成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隨著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臨床上的推廣應用,頸動脈粥樣硬化和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關系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2]。彩色多普勒超聲現已成為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對于在早期預防以及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下就我院在2010年10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頸部血管彩超進行檢測的臨床資料,通過與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檢查的結果進行對比,對其應用價值進行的評價,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10年10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對其均進行頭部CT檢查或MRI檢查后,均確診為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其中男69例,女31例;年齡48~79歲,平均65.3歲;39例患者為大面積腦梗死,18例患者為小面積腦梗死,28例患者為腔隙性腦梗死,15例患者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此外,選取同期在我院進行體檢的100例健康者作為參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等方面沒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對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和頸部血管彩超檢查。進行檢測時,需取平臥位,另外頭部還需要和檢查對側成45o角,以便于頸部間的動脈能夠充分顯露出來,對患者采用先左后右的檢查順序,常規檢查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以及椎動脈,觀察并記錄患者的血管腔內徑以及斑塊等情況[3]。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的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對分析所得結果采用均數及標準差的形式進行檢驗,P<0.05表示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采用頸部血管彩超診斷發現,有41例患者出現頸部動脈狹窄以及閉塞,有33例患者椎動脈狹窄以及發育不正常。采用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進行檢查時,有53例患者發現有頸部動脈狹窄以及閉塞,有49例患者椎動脈狹窄以及發育不正常,其中21例發育異常。兩種檢測結果符合率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超聲檢測在一定程度上有些不足,具體見表1。

表1 頸部血管彩超診斷與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的檢測結果對比(n)
此外,將100例患者與參照組進行比較時,也具有明顯差異,100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檢測有斑塊,其中有30例為硬斑,18例為軟斑,6例為混合斑;41例患者出現頸部動脈狹窄以及閉塞,其中7例患者為頸外動脈起始部狹窄。而參照組有4例檢測有斑塊,未發現頸部動脈狹窄以及閉塞等情況。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檢查結果對比(n)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目前由于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已成為危害人們健康生活的主要疾病[1]。以往人們經常采用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進行檢查,并且將其檢測結果作為判定頸部動脈狹窄以及閉塞程度的依據,但由于其在檢測過程中易對患者造成創傷,且費用較高,不利于在臨床上推廣使用[4]。本研究主要探討頸部血管彩超在診斷缺血性腦血管疾病頸部動脈血管病變方面的臨床價值。研究顯示,采用頸部血管彩超診斷可以動態觀察頸部血管的血流狀況,判斷血管內膜有無斑塊形成,有無狹窄、閉塞等。此外,經過對比顯示,采用頸部血管彩超診斷和采用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進行檢查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在判斷頸部動脈狹窄以及閉塞方面優于頸部血管彩超。綜上所述,采用頸部血管彩超診斷與采用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進行檢查符合率較高,盡管在一定程度上仍有不足,但由于其檢查安全且效果較好,相比于多層螺旋CT血管成像檢查費用較低,值得在臨床診斷中進行推廣使用。
[1]欒國明,王忠誠,劉建秀,等.彩色經顱多普勒的檢查方法和正常參考值[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1,7:4.
[2]袁國祥,朱慧琴,徐薇,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與腦梗塞關系的研究[J].中國神經病學,2001,14(3):169.
[3]沈介明,胡錦清,張仲偉.CT血管造影和頸動脈超聲測量腦梗死患者顱外頸動脈狹窄的比較[J].診斷學理論與實踐,2004,3(3):173-188.
[4]趙新民,江鳳榮,劉永杰.彩超對頸動脈粥樣硬化與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3,19(5):337-340.
R445
A
1673-5846(2013)08-0171-02
漯河市第二人民醫院彩超室,河南漯河 4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