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林軍 杜彥丹 孫 輝
肝功能檢查對治療肝硬化的作用
姚林軍 杜彥丹 孫 輝
目的肝功能檢查對治療肝硬化的作用進行分析。方法隨機選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診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為研究組;選取同期我院體檢健康者60例作為對照組,并對其檢查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兩組肝功能檢查結果比較,研究組患者白蛋白為(35.7±4.5)g/L、膽固醇(2.1±0.8)mmol/L,明顯低于對照組白蛋白為(45.3 ±3.1)g/L、膽固醇(3.9±2.2)mmol/L,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清總膽汁酸(36.7±22.9)μmol/L,明顯高于對照組血清總膽汁酸(5.3±1.6)μmol/L;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肝臟受損程度與其白蛋白、膽固醇以及血清總膽汁酸等指標相關。通過采用肝功能檢查檢測肝硬化患者的各項指標,能夠分析患者肝組織受損的程度以及臨床癥狀,有效控制肝硬化患者病情發展,對其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肝功能檢查;肝硬化;作用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屬于慢性進行性疾病中的一種。肝臟具備解毒、代謝、造血、儲存血液以及調節血量等功能,是人機體功能最為齊全的臟器[1]。肝功能檢查主要是利用各種生化實驗方法來檢測與肝功能代謝相關的如白蛋白、膽固醇以及總膽汁酸等指標,通過對這些指標進行分析,能夠將肝臟功能的基本狀況反映出來。本文主要對肝功能檢查對治療肝硬化的臨床作用進行分析,并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診治的肝硬化患者60例作為研究組,所選患者男女比例為36:24;年齡為22~65歲,平均年齡為(43.00±3.26)歲;研究組患者入院前均有慢性消化不良、身體乏力、便秘、腹瀉以及肝區隱痛等癥狀;按Child-Pugh 分級方法,其中A、B、C級患者為19例、27例、14例。選取同期到我院體檢健康者60例作為對照組,其男女比例為35:25;年齡為21~66歲,平均年齡為(45±3.12)歲;均無腦、肝、腎以及內分泌系統等方面的疾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誘因等方面比較均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肝硬化患者均參照《中華醫學會肝臟會議確定的診斷標準》進行確診,且兩組年齡均在20~70歲之間;均能聽從醫生的安排,完成各項指標的檢測;兩組均無精神病病史或其它原發性的疾病。
1.3 檢查方法檢查前1d兩組均禁煙禁酒、禁吃辛辣以及油膩食物。檢查當天,空腹采集靜脈血3ml,并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兩組白蛋白、膽固醇以及血清總膽汁酸等指標進行檢測[2]。
1.4 肝功能分級標準60例肝硬化患者均參照Child Pugh 分級方法進行:A級為5~6分,患者肝功能的各項指標損害程度輕,且肝臟的儲備功能比較好;B級為7~9分,患者肝功能各項指標受損程度較重,且肝臟儲備能力一般;C級大于10分,肝功能儲備較弱。
1.5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并分析處理,一般資料用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組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且P<0.05時,表示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肝功能檢查結果比較,研究組患者白蛋白為(35.7±4.5)g/L、膽固醇(2.1±0.8)mmol/L,明顯低于對照組白蛋白(45.3±3.1)g/L與膽固醇(3.9±2.2)mmol/L,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清總膽汁酸(36.7±22.9)μmol/L,明顯高于對照組血清總膽汁酸(5.3±1.6)μmol/L,比較均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肝功能檢查指標結果(±s)

表1 兩組肝功能檢查指標結果(±s)
組別 例數(n)白蛋白(g/L)血清總膽汁酸(μmol/L)膽固醇(mmol/L)研究組 60 35.7±4.5 36.7±22.9 2.1±0.8對照組 60 45.3±3.1 5.3±1.6 3.9±2.2
肝臟是合成血清膽固醇最為主要的器官,其功能出現異常會對合成血清膽固醇造成影響。肝細胞出現彌漫性的壞死,使肝細胞結節狀以及纖維組織的再生,使肝變硬、變性造成肝硬化[3]。肝硬化的病因較為復雜,主要是由于一種或幾種病因反復或長期作用下導致彌漫性的肝損害。我國大部分肝硬化患者屬于肝炎后的肝硬化。肝硬化早期無明顯的癥狀,到后期主要表現為門脈高壓和肝功能受損,晚期常伴有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進以及癌變等并發癥發生。因此,對其進行檢查,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對避免其向失代償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肝功能檢查主要是利用生化試驗檢測的方法,對與各種肝臟功能代謝相關的各個指標進行檢測,以便醫生能夠了解患者肝臟功能的基本情況,對其進行及時的治療。肝功能檢查能夠幫助醫生及早發現或診斷出如肝硬化、脂肪肝、酒精肝、肝膽系統以及慢性肝炎等疾病。肝功能檢查在診斷肝膽疾病中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性的手段,而不能根據診斷的結果對其進行確診。這是因為肝臟在代償儲備方面的能力較強,而肝功能檢查敏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所以,肝功能檢查結果為正常,不一定代表未患有肝病。而由于檢查過程中,某些指標的非特異性,檢查結果異常也不一定表示患有肝病。因此,在診斷患者是否患有肝病時,還應根據患者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以及有無病史等方面對其進行綜合判斷。
本次對60例肝硬化患者進行肝功能檢查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白蛋白與膽固醇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血清總膽汁酸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均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肝臟受損程度與其白蛋白、膽固醇以及血清總膽汁酸等指標相關。對肝硬化患者進行肝功能檢查能及時反應出患者肝硬化嚴重的程度,以便對其進行及時的治療,提升其治療的療效,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有積極的作用。肝功能檢測,不僅能分析患者肝組織受損的程度以及臨床癥狀,還能有效控制肝硬化患者病情發展,對其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1]鵬華.常見肝功能檢查項目及臨床意義[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03(8):280-281.
[2]王琴.肝功能檢查對治療肝硬化的臨床作用分析[J].醫藥前沿,2012,6(20):153-154.
[3]葉萍.肝功能檢查對治療肝硬化的臨床作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1,09(31):43-44.
R197.32
A
1673-5846(2013)08-0231-02
內蒙古林業總醫院檢驗科,內蒙古呼倫貝爾 022150
姚林軍(1973.4-),男,內蒙古牙克石市人,大學本科,副主任檢驗師,主要從事臨床檢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