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杰
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治療護理效果觀察
王艷杰
目的探討分析采取何種臨床治療護理方案,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療效更好。方法挑選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于我院進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療的患者80例,其中40例采取常規護理結合綜合護理的方案,進行臨床治療護理,歸入A組(實驗組);40例僅采取常規護理的方案,進行臨床治療護理,歸入B組(對照組)。對治療效果以及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結果A組治療效果、患者滿意度均好于B組,其差異均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常規護理聯合綜合護理,對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效果顯著,極具推廣價值。
急性心肌梗死;常規護理;綜合護理
心肌梗死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影響極大,可能導致心肌缺血、局部壞死,而急性心肌梗死威脅更大,治療不及時甚至會直接導致患者死亡[1]。目前的臨床治療方案已極為系統詳細,患者若經過及時治療,死亡率將大大降低,若護理不當,還會導致病情惡化,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這就需要醫護人員認真探討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治療護理[2]。本文通過對80例實例的深入對比分析,試圖找出一套完善的治療護理方案,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80例患者均于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進行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所有患者均已確診,確保無其它疾病影響。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A組(實驗組)患者40例,男女比例為32:8,平均年齡58.6(48~69)歲;B組(對照組)患者40例,男女比例為29:11,平均年齡59.5(48~7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基本數據有差異,但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研究價值。本組研究已得到所有患者及相關家屬的書面同意。
1.2 研究方法A組采用常規護理的方案進行臨床治療護理,B組采用常規護理結合綜合護理的方案進行臨床治療護理。
1.2.1 一般護理主要針對患者吸氧、鎮靜及止痛處理,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適當進行抗凝、溶栓處理。護理主要針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需確保患者臥床體位正確、用藥依囑、呼吸道口腔清潔,還需做好排泄清理、飲食護理以及疼痛護理[3]。其中,排泄清理主要針對患者的大小便清理,尤其需要注意患者臥床靜養期間,極易產生大便干燥、便秘等情況,需要醫護人員合理進行灌腸處理,并適度進行腹部按摩;需要醫護人員多準備易消化的流質食物,保證食物中纖維素的含量,并確保患者少食多餐;針對患者易出現的心臟疼痛情況,要求醫護人員保持密切觀察,一旦發現患者出現此類情況,應立刻進行鎮痛處理,具體措施包括吸氧與使用鎮痛藥物。
1.2.2 綜合護理綜合護理主要指心理護理,需要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并積極進行相關的教育工作。一般情況下,患者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易出現驚恐、焦慮、消極悲觀等負面情緒,會嚴重影響臨床治療護理的效果,這就需要醫護人員首先在保持病房舒適整潔的前提下,積極與患者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并適度給予滿足,讓患者感受到人情溫暖,進而穩定其情緒;其次,通過宣傳教育,使患者了解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及現階段的治療情況,幫助患者樹立生活信心,積極進行治療護理,從而提高療效。另外,在心理護理的基礎上,還應采取相應的康復護理方式,通過適當的康復鍛煉、推拿按摩等手段,提升患者的身體機能,從而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療效果。
1.3 療效指標治療效果的指標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時長以及護理干預后的步行速度;患者滿意度具體可分為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三種情況,其中滿意與比較滿意均歸入滿意率,通過填表的方式,在患者出院前進行統計。
1.4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上述治療進行數據的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檢驗標準為α=0.05,P<0.05時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對比治療效果主要包括住院時長及步行速度。經過治療護理后A組患者的步行速度明顯大于B組,而住院時長則明顯小于B組,其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s)
組別 步行速度(m/min) 住院時長(d) A組(40) 31.19±18.56 17.79±5.18 B組(40) 23.96±14.59 26.09±4.85
2.2 患者滿意度經治療護理后,A組患者的滿意率明顯高于B組患者,其滿意度與比較滿意度均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表[n(%)]
急性心肌梗死一般癥狀為冠狀動脈突然堵塞,其血流逐漸中斷,同時還伴隨心肌缺血,嚴重時可引發心肌壞死等癥狀。然而大部分患者的心肌梗死癥狀均由動脈粥樣硬化引發新鮮血栓而導致。患者服用硝酸甘油后癥狀無好轉。而心肌梗死的患者也會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更多問題,嚴重影響了人們生活的正常化[4]。
患者在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時,必需臥床休息2周,在休息期間,患者的腸胃蠕動則會明顯減弱,影響其消化吸收,同時患者的心理還會對病癥產生恐懼,對生活產生無助感,極易出現便秘;此外,患者臥床較久,環境問題也會影響患者的排便,在護理過程中,患者的臨床病癥應成為研究和探討的重點。
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首先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為患者灌輸正確的健康知識,向患者介紹患病的原因、臨床病癥、疾病護理等方面的知識,并告知患者護理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并發癥,增加患者對疾病的了解,也降低其心理壓力及并發癥的發生率。與此同時,控制患者的飲食,例如推薦患者多食白菜、芹菜、胡蘿卜等含有高纖維、高維生素的食物,并引導患者緩慢咀嚼后再吞咽,則不會出現飲食后過于飽脹,其心臟壓力也會有所降低。若患者平時酗酒或抽煙,應告知患者堅決戒煙、戒酒,在日常飲食中也要避免進食過于辛、辣食物。此外,醫護人員應及時、快速與醫師聯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主動與患者溝通,充分理解患者心情變化以及感受改變的原因,并通過臨床實際情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護理。醫護人員在護理實踐中,還要了解患者的疾病情況,引導患者配合醫生,加快康復進程、優化療效,患者的康復進度就能更加高效、迅速[5]。
綜上可知,針對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而言,對其進行護理的同時,首先選用一般的常規護理,在該護理產生一定效果后,對患者行更加有效的綜合護理,例如對患者進行人文關懷及有效的心理護理、向患者宣講健康知識等,能有效推進患者的康復進度,從根本上體現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效果,對患者而言是值得應用的,對于臨床而言值得大范圍推廣使用的。
[1]蔡淑珍,殷麗萍,謝鴻.前瞻性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防便秘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18):13-14.
[2]遲鳳艷.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 2009(12):12-13.
[3]林存杰,楊招榮,滕玉英.急性心肌梗塞的護理及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塞的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9(6):56-57.
[4]雷肖紅,亢惠蘭,揚曉芳,等.急性心肌梗死急診行冠脈介入治療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32):66-67.
[5]楊美華.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護理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 2012(28):86-87.
R473.5
A
1673-5846(2013)08-0416-02
琿春礦業集團公司總醫院,吉林延邊 13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