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 常鳳秋 齊 兵 寶音朝格拉
黃柏八味散治療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臨床觀察※
李春芳 常鳳秋 齊 兵 寶音朝格拉
目的了解我院就診的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觀察蒙藥黃柏八味散湯劑治療后情況。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就診的2011年1月~2012年1月功血患者80例,其中觀察組40例用蒙藥黃柏八味散治療,對照組40例用云南紅藥散治療;對兩種治療方法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出血時間縮短、出血量減少癥狀皆優于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黃柏八味散劑煮湯劑后服用,能明顯減少功血患者子宮出血量和出血時間。
黃柏八味散;功血;療效觀察
蒙醫藥學對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功血)有其獨特的理論認識和治療方法,認為功血是“赫依”、“其素”功能失調而引起,在臨床上常用黃柏八味散煮沸后服用,其臨床療效可靠,作用溫和,毒副作用相對較小,目前已成為蒙醫臨床婦科治療功血的特效藥物。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門診及住院功血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0例,年齡18~46歲,平均年齡32歲;對照組40例,年齡18~48歲,平均年齡33歲。排除異常妊娠并發癥、生殖器感染、激素類藥物使用不當及宮內節育器或異物引起的子宮不規則出血,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肝腎衰竭、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或減退癥等。
1.2 治療方法觀察組給予黃柏八味散沖湯劑治療。將黃柏八味散煮沸后放置 20min,使有效成分充分提取出來,日2次,每次3g,口服。對照組給予云南紅藥散,每次3g服用。療程均為3~7天,兩組治療期間均不得服用其它中西藥物,忌煙酒、辛辣、油膩食物,以清淡食物為主,癥狀緩解后統計治療結果并進行分析比較。
1.3 診斷標準參照婦產科學(第7版)。
1.4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改善,出血量減少或停止出血癥狀;有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出血量減少,出血時間縮短;無效: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
1.5 統計學方法所有資料采用SPSS 17.0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比較兩組臨床總體療效比較見表 1,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0%,無效為10.0%,對照組中總有效率為72.5%,無效27.5%。觀察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總體療效比較[n(%)]
2.2 癥狀改善情況表2可以看出,觀察組陰道不規則流血時間縮短、月經經期縮短及月經量減少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在癥狀改善方面有明顯差異。

表2 兩組陰道流血時間、月經經期變化及月經量變化(n)
功能性子宮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疾病,多見于更年期及青春期,生育期發病率約20%,四十歲以上占 40%,其主要機制是丘腦-垂體-卵巢軸調節機制失常而引起的異常子宮出血[1]。
目前,現代醫學對功血主要采取的藥物治療方法是使用雌、孕激素,人為控制流血量,此方法暫時抑制患者本身的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使其能恢復正常月經的分泌調節,另一方面直接作用于子宮內膜,使內膜發生周期性的變化,按預期時間使子宮內膜脫落,但該方法只能應用3個月,因其毒副作用較大,如少數婦女出現惡心、嘔吐、頭暈、乏力、嗜睡等早孕反應癥狀;同時出現乳房脹痛、不規則出血、閉經、皮疹等;偶爾還會出現突迫性出血,大劑量應用導致肝、腎功能異常,引起心血管疾病。原因不明的陰道出血,還可能引起血栓疾病和精神抑郁癥狀,宮腔鏡下可行子宮內膜切除術,但只適用于月經過度期,且有較多禁忌癥[2]。蒙藥黃柏八味散成份組成的生藥,其療效確切,且未經過炮制,性質及藥效較猛烈,其中具有生物堿、揮發油等有效成份,短時間內與子宮內膜受體相結合產生相應的作用,其黃柏、小檗對大鼠潰瘍呈現顯著的抑制作用,減少大鼠整體耗氧速度延長密閉缺氧負荷時的存活時間[3]。牛膽粉中含有膽汁素、牛黃酸及粘蛋白、平滑肌收縮物質,富含鉀、鈉、鈣、鎂、鋅、銅、錳等無機元素,對血液系統影響可顯著促進紅細胞的生成。蓽茇含有揮發油成份,在增強烏頭堿鎮痛作用的同時還能降低其毒性。香墨具有清熱止血、消炎止痛、祛瘀、療傷作用,主治腎熱、月經過多。甘草含三萜類,具有顯著抗炎作用,非特異性地增強巨噬細胞吞噬作用,其甘草甜素有抗驚、鎮痛、解痙作用。紅花含紅花黃色素對二磷酸腺苷(APP)或膠原,能延長家兔血的凝血酶原時間和凝血酶時間[4]。
總之,黃柏八味散具有修復子宮內膜損傷、興奮子宮平滑肌,使平滑肌收縮,殘留組織排出,促進子宮快速恢復的作用。
[1] 刁偉霞,王剛,王士才,等.婦產科疾病藥物治療指南[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
[2] 田曉艷.益母草注射液對產后出血的預防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07(9):55-56.
[3] 樂杰.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蒙藥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R711.52
A
1673-5846(2013)09-0047-02
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通遼 028000
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編號:2012MS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