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琴
不同鼻飼法對ICU患者營養治療臨床療效觀察
于 琴
目的探討ICU危重患者早期使用營養泵與常規鼻胃管推注腸內營養液對危重患者搶救的療效觀察。方法將67例ICU危重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經鼻胃管50ml注射器推注腸內營養(EN),實驗組采用腸內營養泵持續滴注。對危重患者胃潴留、嘔吐及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危重患者的搶救治療中,應用營養泵早期給予腸內營養有利于病情恢復及減少腸內營養產生的并發癥。
鼻胃管持續泵入法;鼻胃管推注法;吸入性肺炎;營養支持;治療
重癥監護室(ICU)主要承擔醫院危重患者和重大手術后患者的救治工作,此類患者大多數為昏迷狀態,不能正常進食,而患者受到重大創傷能量消耗劇增,因此鼻飼法幫助患者補充所需營養非常必要。對ICU危重患者進行胃腸營養護理早期干預十分必要,預后情況與早期腸內營養干預的開展具有高度的相關性,即胃腸營養早期干預能有效促進ICU危重患者身體的康復[1],但是鼻飼的同時容易發生反流及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癥,臨床上正積極探討更好的鼻飼方法以保證患者的安全。本研究分析了不同鼻飼法對ICU患者食物反流及吸入性肺炎發生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入選病例均為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收住我院ICU的患者67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36例和觀察組31例。對照組中腦出血3例,顱腦外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心肺復蘇后3例,重癥有機磷中毒4例,其它9例。觀察組腦出血8例,顱腦外傷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猝死、心肺復蘇后3例,重癥有機磷中毒2例,其它5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1.2 方法危重癥患者在給予EN液期間,應取半臥位,頭部抬高約30~45°,EN管的管徑不能過粗或過細,管徑過細,營養液不易通過而造成嘔吐和誤吸;管徑過粗易發生胃食管的壓迫癥狀。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管徑。對于對照組危重癥患者通常選擇3.0mm的管道,易保留,不易反折。兩組患者均采用鼻飼法給予腸內營養液(TPF),對照組每天根據患者情況采用經鼻胃管分次予注射器推注腸內營養液(TPF);觀察組采用經鼻胃管持續泵入腸內營養液(TPF),根據患者情況設定輸注速率20~60ml/h,中間滴注口服補液鹽水和溫開水,根據患者病情調整腸內營養液(TPF)滴注次數。同時觀察給予鼻飼腸內營養液(TPF)期間兩組患者食物反流及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情況。
1.3 診斷標準和剔除標準通常誤吸后48h就會形成肺炎,重要的致病物質是胃酸和營養液,吸入性肺炎的診斷吸入性肺炎在X線胸片上表現為實質性的炎癥浸潤,表現為肺下葉斑點狀陰影;患者出現咳泡沫樣痰為非膿性炎癥;在臨床上若發現患者有呼吸急促、心率加快。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4.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采用X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兩種鼻飼方法的比較,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種鼻飼方法并發癥的發生率比較[n(%)]
ICU專門收治危重病癥患者并給予精心監測和精確治療,在危重患者的救治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危重患者病情危重及復雜,多數處于昏迷狀態,機體多處于應激狀態,所需能量比正常者明顯增多,靜脈營養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營養不良可引起感染和多器官衰竭發生率增高,傷口愈合減慢,機械通氣和住院時間延長,住院費用增加,最終使總體死亡率增加[2]。靜脈營養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腸內營養是目前營養支持的首選,其具有以下優點:①營養素直接經腸吸收、利用,更符生理、給藥方便、費用低廉外,更顯示有助于維持腸黏膜結構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優點;②在決定提供何種營養支持方式時,EN含有比PN更多接近人體的電解質、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等,能更好地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有利于機體康復;③降低炎癥和感染性并發癥的發生。
腸內營養傳統鼻飼在臨床危重患者治療過程中應用多年,該鼻飼法進食不均導致胃潴留,引起胃容量和壓力增高,反流和誤吸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因此采用鼻胃管持續均勻泵入胃腸內營養液(TPF),從20ml/h開始,觀察若無胃內潴留情況,逐漸增加到40~60ml/h,24h近1500ml,達到1600KJ左右的熱量,可滿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要,同時也避免了傳統鼻飼不均勻進食導致的胃部過度膨脹容易返流。兩者比較,持續均勻泵入胃腸內營養液返流情況明顯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也顯著降低。另外,應用合理的營養支持流程不僅可使患者更早開始腸內營養,而且也更容易使腸內營養達標[3],值得注意的是,危重患者處于昏迷狀態,機體各器官都存在功能障礙,消化道功能差,再加上患者常處于臥位,更容易發生食物反流。因此,鼻飼患者發生誤吸導致吸入性肺炎成為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本研究觀察組患者采用腸內營養液持續泵入的方式,可避免胃潴留的發生,有效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發生率,降低嘔吐和胃內容物反流。
總之,EN方式更符合生理狀態,能有效改善危重癥患者的營養狀況,促進蛋白質合成,糾正負氮平衡,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增強呼吸肌功能,早期鼻胃管持續泵入腸內營養液支持治療可減少吸入性肺炎、嘔吐和胃潴留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對于改善患者營養狀態及降低并發癥明顯優于傳統鼻胃管灌注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張文韜,封亞萍.老年腦卒巾患者使用微量泵鼻飼預防吸入性肺炎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09,16(6):58-59.
[2] 潘夏蓁,林碎釵,邵利香,等.鼻胃管腸內營養應用于重癥患者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7,33(3):102-104.
[3] 肖玉芳,張志蘭,張玉萍.改良鼻飼法用于腦外傷患者胃腸內營養并發癥的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1(7):82-85.
R473
A
1673-5846(2013)09-0084-02
包頭市中心醫院重癥醫學科,內蒙古包頭 01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