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 群羅志娟劉德華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臨床分離探析
奚 群1羅志娟1劉德華2
目的探討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臨床分離率的變化規律,為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提供參考依據。方法收集2002~2009年來臨床樣本中分離出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通過WHONET5.3軟件對耐藥進行數據分析。結果8年來MRSA臨床分離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但2004年達到最高峰為89.3%,2007年、2008年分離率均大于平均分離率,各臨床科室MRSA分離率居高不下的科室是:ICU、神經外科、呼吸科,分離率大于平均水平的科室。結論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MRSA臨床分離率呈逐年上升趨勢,ICU、神經外科、呼吸科是主要感染科室。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分離率;分布情況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是引起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來MRSA感染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由于其大部分具有多重耐藥性,治療較困難,且易在醫院內傳播,引起暴發流行。因此,MRSA監測分析,對指導臨床合理用藥、預防及控制院內感染及傳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近8年來臨床分離MRSA的情況進行了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材料
1.1.1 菌株來源收集2002年1月~2009年4月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送檢標本中分離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AU)共736株,其中MRSA有550株,MSSA有186株。
1.1.2 葡萄球菌的鑒定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2版)。經革蘭染色在鏡下見以單、雙、葡萄狀排列。觸酶試驗:先挑取固體培養基上的菌落置于潔凈的玻片上,滴加3%過氧化氫溶液1~2滴,立即產生大量氣泡的為陽性。血漿凝固酶試驗:生理鹽水將血漿4倍稀釋,挑取適量菌落于稀釋血漿中,37℃孵育24h凝固者為陽性。所有MRSA菌株均采用乳膠凝集法金黃色葡萄球菌鑒定試劑盒(法國生物梅離埃公司生產)進行復核。
2.1 近8年來MRSA的分離情況2002年1月~2009年4月分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共736株,其中MRSA有550株,詳見表1。
2.2 MRSA病房分布詳見表2。

表1 2002~2009年MRSA分離情況

表2 各臨床科室MRSA分離率(n,%)
2.3 不同臨床樣本的MRSA分布情況實際檢測MRSA菌株數602株>550株,可能是因為同一患者送檢了多份不同類型的標本,且都檢出了MRSA菌株,詳見表3。

表3 不同臨床樣本的MRSA分布情況(n)
3.1 2002~2009MRSA分離情況顯示該院8年MRSA分離率為74.7%,自2004年起MRSA分離率迅速上升,其分離率居高不下。2008年MRSA分離菌株數量最多,分離率達78.9%。國內外有關MRSA感染分離率的報道差異很大,歐洲不同國家間的MRSA分離率最低的不到1%,最高的可達80%。國內不同地區和各醫院之間也波動在20%~80%間[1]。而本次研究MRSA平均分離率為74.7%,呈現該院MRSA分離率處于高水平狀態。
3.2 各臨床科室MRSA分離率顯示該院檢出MRSA分離最多的科室依次為ICU、神經外科和呼吸科分離率均超過平均分離率(74.7%),是MRSA感染發生的主要場所,這可能與患者大多均病情較重,且抗菌藥物使用范圍廣劑量大,醫療器械設備的侵入等有關,而小兒科抗生素選擇壓力小,MRSA分離率最低。有研究顯示[2],ICU醫院感染是普通病房的3~4倍。所以要求做好各項消毒工作的同時,特別強調醫務人員在接觸患者前后應注意洗手,并加強病原學的送檢及積極治療,避免MRSA醫院感染的暴發流行。
3.3 不同臨床樣本的MRSA分布情況顯示不同標本MRSA分離菌株數共602株,其中呼吸道分離的MRSA有486株,泌尿生殖道分離株數為52株,血液分離MRSA有10株。本研究顯示,最常見的感染部位為呼吸道,其次為泌尿生殖道和血流感染,這與國家耐藥性監測中心的相關報道相似[3]。上海解放軍第85醫院檢驗科統計出:痰及咽拭子標本MRSA分離率最高為62.9%[4]。由此可見呼吸道感染是MRSA常見的感染部位。侵襲性操作與感染的相關性分析表明,呼吸道感染與使用呼吸機、血流感染和靜脈插管成正相關,使用呼吸機、動、靜脈插管等侵襲性操作損害了人體的正常屏障,形成開放性創面使細菌容易侵入。因此,采用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是預防其感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1] 李家泰,齊慧敏.2002~2003年中國醫院和社區獲得性感染格蘭陽性細菌耐藥監測研究[J].中華檢驗醫學雜志,2005,28(3):254-265.
[2] 黃錦蓉,熊琦.ICU感染因素及對策[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 15(11):156.
[3] 文細毛,任南.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醫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2,12(4):241-244.
[4] 孫建文,方曉云.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8,5(3):154-155.
R378.1+1
A
1673-5846(2013)09-0306-02
1 云南省鶴慶縣人民醫院檢驗科,云南大理 671500
2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云南昆明 6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