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秀娟
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分析
陸秀娟
目的探討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188例,腹腔鏡組94例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剖腹組94例剖腹手術治療。結果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腹腔鏡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中出血量均顯著低于剖腹組患者,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患者的術后下腹痛癥狀好轉和緩減情況都高于剖腹組患者,但是其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患者的術后妊娠率高于剖腹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較剖腹手術具有創傷較小、恢復較快、療效確切、術后妊娠率較高的優勢。
腹腔鏡手術;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療效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婦科疾病,對婦女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主要臨場表現為痛經、性交痛、慢性盆腔痛、月經不調,甚至是不孕等癥狀[1]。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女性健康已經構成了較大的威脅[2]。臨床上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通常采取手術方式,主要有剖腹手術方式和腹腔鏡手術方式兩種。剖腹手術是臨床應用時間較久,較為傳統的一種手術治療方式,該方式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中也能夠取得一定的療效,但是其存在著手術創傷較大,術后愈合時間較長的缺點[3]。腹腔鏡手術是近年來引入臨床的一種微創手術治療方式,該方式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中以其微創性避免了傳統剖腹手術的不足,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我院就對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進行了研究。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188例,年齡23~43歲,平均為34.6歲,其中已婚者164例,已產者86例。將其根據采取的手術方式分為腹腔鏡組和剖腹組各94例。腹腔鏡組患者年齡23~41歲,平均為33.5歲,已婚81例,已產44例,患者術前的主要癥狀表現為29例不孕,下腹痛 75例,性交痛32例。剖腹組患者年齡22~43歲,平均為34.8歲,已婚83例,已產42例,患者術前的主要癥狀表現為,31例不孕,下腹痛76例,性交痛34例。兩組患者在年齡、臨床癥狀等基本資料方面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腹腔鏡組均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剖腹組均采取剖腹手術進行治療。治療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等手術情況[4]和隨訪中患者癥狀緩減、妊娠等情況[5]。
1.3 統計學方法觀察得到的數據用SPSS 17.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 ±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字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手術情況對比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治療,腹腔鏡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中出血量均顯著低于剖腹組患者,以上各項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腹腔鏡組患者手術結束當天晚上就恢復了腸功能,能夠進食半流質飲食[6],手術結束后6h就可下床活動,手術結束1d后生活就可以自理;剖腹組的患者在手術結束3d后才逐漸恢復腸功能,手術結束7d后才可以下床活動,手術結束10d左右能夠生活自理。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對比
組別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住院時間(d)腹腔鏡組 48.24±10.01 25.35±8.12 3.33±0.62剖腹組 62.36±15.82 59.53±10.81 14.32±1.14P <0.05 <0.05 <0.05
2.2 術后隨訪情況對比腹腔鏡組患者的術后下腹痛癥狀好轉和緩減情況都高于剖腹組患者,其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患者的術后妊娠率高于剖腹組患者,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94例患者中,術前有75例患者有下腹痛癥狀,術后有52例患者的下腹痛癥狀顯著好轉,其余23例下腹痛得到明顯緩減;術前有29例不孕患者,術后有17例患者妊娠,妊娠率為59%。剖腹組94例患者中,術前有76例患者有下腹痛癥狀,術后有51例患者的下腹痛癥狀顯著好轉,其余25例下腹痛得到明顯緩減;術前有31例不孕患者,術后有13例患者妊娠,妊娠率為42%。
臨床上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主要方式是剖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剖腹手術的手術創傷較大,手術時間較長,術中出血量較大,患者在手術結束后需要的休養時間較長,手術創面的愈合時間較久,因此,采取該方式治療的患者需要較長的住院時間才能恢復,術后患者所承受的疼痛也較大[7]。面對傳統剖腹手術治療帶來的不足,臨床上引入了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
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能夠一次性完成診斷和治療的過程,對于各個時期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都適用[8]。腹腔鏡手術屬于微創手術治療的范疇,其對患者的創傷較小,使患者術后恢復較快,患者住院時間縮短。腹腔鏡下,能夠將患者的病灶放大,避免手術過程中出現遺漏,能夠將病灶一次性清除,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臨床療效[9]。對于合并有不孕而又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能夠在進行手術的同時行輸卵管通液術,一方面對患者進行加壓通液;另一方面對患者進行輸卵管粘連的分離,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并且能夠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術后妊娠率。腹腔鏡手術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通過還原輸卵管和卵巢的位置,使患者的生育功能得到保證,并切斷患者的傳入痛覺神經,使患者的經期疼痛和性生活疼痛,與此同時對患者的病灶,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10]。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較剖腹手術具有創傷較小、恢復較快、療效確切、術后妊娠率較高的優勢。
[1] 林金芳,孫翠翔,張旭萍,等.腹腔鏡內凝一熱色試驗用于診斷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9,32(5):280-283.
[2] 祝育德,楊燕生,謝菲,等.腹腔鏡與剖腹手術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比較[J].中華婦產科雜志,2010,33(7):433-445.
[3] 劉珊珊,馬湘君.小劑量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89例臨床分析[J].河北醫學, 2010,18(7):559-560.
[4] 石一復.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與治療現狀[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6,31(10):579-581.
[5] 李云霞,劉慧珊,馬云華,等.腹腔鏡下保守性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評價(附48例臨床分析)[J].河北醫學,2011,7(4):156-158.
[6] 王云秀,柳長娥.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腹腔鏡手術治療[J].河北醫學,2009,14(5):1576-1578.
[7] 冷金花,朗景和,楊佳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治進展[J].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0,35(7):53-54.
[8] 劉運明,徐成娣,周應芳,等.腹腔鏡下行卵巢囊腫手術的探討[J].中國內鏡雜志,2010,3(5):29-30.
[9] 姚書忠,莊廣倫,黃建昭,等. 腹腔鏡下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剔出術[J].中國內鏡雜志,2009,5(2):19-20.
[10] 周應芳,崔恒,喬杰,等.應重視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與治療的規范化[J].中國婦產科臨床,2010,2(24):68-69.
R711.71
A
1673-5846(2013)09-0332-02
廣西南寧市隆安縣人民醫院,廣西南寧 53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