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靜潔 韋金萍
健康指導在門診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夏靜潔 韋金萍
健康指導;高血壓患者;評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壓力的增大,我國居民高血壓患病率呈持續增長趨勢,2002年全國調查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達18.8%[1],心腦血管疾病死亡居首位,其發生和死亡與高血壓有關。如何對門診高危人群開展針對性干預,指導患者規范化治療、定期隨訪咨詢,選擇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預防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通過對高血壓診室高血壓患者開展健康指導,提高了患者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依從性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促進患者健康,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2年7~12月在我院高血1診室就診的高血壓患者200例作為觀察組,年齡38~85歲,平均年齡(65.0±4.3)歲,就診前已診斷高血壓患者150例,就診后診斷高血壓患者50例,診斷標準符合WHO高血壓診斷標準。干部60例,工人50例,居民30例,農民60例;現居城市145例,現居農村55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38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20例,高血壓合并腎功能損害6例,單純性高血壓136例。選取同時間在我院高血壓2診室就診的高血壓患者20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基本情況,如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合并疾病情況、經濟狀況、居住環境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如檢查、用藥、觀察用藥后反應,觀察血壓變化情況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增加健康指導。診室護士首先全面了解和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信息,如疾病情況、家庭詳細地址、家屬基本情況、聯系方式等。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制訂出有針對性并符合患者實際情況的指導方案。在指導過程中認真傾聽患者及家屬對健康知識的需求,對提出的問題給予耐心回答,實施過程中根據患者治療后出現情況不斷完善和修改健康指導方案。健康指導內容包括心理指導、飲食指導、用藥指導、運動指導、自我管理等。
1.3 觀察指標實施健康指導后分別對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情況包括:①按時就診,遵醫用藥,自我血壓監測。②診室血壓控制情況。患者就診任何時段血壓測量值。③患者滿意度評價。由診室護士發放調查表對醫生護士服務態度,醫療技術水平,健康教育等方面進行評價,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調查的目的和意義,由患者逐項填寫,不能漏項,情況特殊者,由家屬代填寫,當場收回調查卷。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
1.4 數據處理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比較組間差異,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情況比較見表1,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比較見表2,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價比較見表3。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血壓控制情況、滿意度評價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情況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評價(n)
3.1 心理指導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及家庭情況,根據不同患者出現的行為和心理反應,以及對健康的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實施恰當的心理疏導和安慰。鼓勵患者多向朋友、親人傾述,緩解自身心理壓力,勇于面對現實,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積極配合治療。
3.2 飲食指導飲食與高血壓的發病和病情進展具有密切聯系。飲食一定要科學合理,指導患者選擇低鹽、低脂、低膽固醇飲食。無論青年、老年人,限制鈉鹽攝入,補鉀對防治高血壓十分重要。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6g,少食腌制食品,含膽固醇和動物脂肪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等。膳食中脂肪量應控制在總熱量的25%以下。補充適量蛋白,保證充足的鉀、鈣攝入,如乳制品、豆制品(100g/每天),多食新鮮蔬菜、堅果、水果等,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改變不良生活習慣,戒煙限酒或戒酒,因為血壓上升幅度隨著飲酒量增加而增大,避免便秘。
3.3 運動指導指導患者在保證身心休息的同時,可根據年齡及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氣功、打太極拳、跳舞、健身操等。運動量不宜過大或太激烈,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增加活動量,以運動后心率增加不超過20次/min,且休息15~30min后恢復正常為宜。一般每周3~5次,每次 30~60min。控制體重,盡量將體重指數(BMI)控制在<25[2]。即使在短時間內不能將體重降到理想的水平,減輕體重對改善血壓也是有益的。
3.4 用藥指導確定藥物降壓的患者,需提高降壓治療中患者對醫囑的順應性,順應性是指患者執行醫囑的程度。爭取讓患者做到遵醫用藥,患者一旦確診高血壓后必須終身管理,不能擅自更改或停止醫囑執行。1~2級高血壓治療爭取在4~12周內血壓逐漸達標,并堅持長期達標。當有病情變化時必須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
3.5 自我管理提倡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在專業人員的指導及家屬配合下,學習高血壓健康和防治知識,學會自我觀察病情;如出現心前區疼痛、呼吸困難應考慮心臟疾病的發生,立即到醫院就醫。
3.6 定期隨訪建立門診高血壓隨訪機制,對患者所有可控危險因素的控制,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隨訪方式可選擇高血壓診室、電話隨訪,對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入戶隨訪、中青年高血壓人群的網絡隨訪等。低危或Ⅰ級高血壓患者可3個月或6個月隨訪一次,高危或極高危患者應經常隨訪,血壓控制達標后可減少隨訪頻率。大多數患者需長期、甚至終生堅持治療,盡可能實現降壓達標,堅持長期平穩有效控制血壓。
[1] 王隴德.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之——2002綜合報告[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53-57.
[2] 李秋萍.內科護理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18.
R544.1
A
1673-5846(2013)09-0349-02
廣西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柳州 54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