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美善
門診抗菌藥物的應用現狀
嚴美善
目的分析我院門診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促進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方法利用計算機統計2013年1~6月各種抗菌藥物的門診使用數量,計算用藥頻度(DDDs),并對DDDs進行排序分析;從2013年1~6月門診處方中隨機抽取6000張,分析抗菌藥物應用的合理性。結果我院門診抗菌藥物DDDs排序前三位的依次是注射用阿莫西林鈉舒巴坦鈉、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鹽酸克林霉素;門診抗菌藥物的使用率為25.7%,其中使用兩種抗菌藥物的處方占使用抗菌藥物處方23.9%;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處方375張,占抗菌藥物處方 24.3%,不合理之處主要是選用指征不明確、用法用量不當、重復用藥、溶媒選擇不當、藥理拮抗等。結論我院門診抗菌藥物應用基本合理,但仍需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處方的點評與干預,規范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以延緩細菌耐藥。
門診抗菌藥物;用藥頻度;分析;合理應用
隨著醫藥科技的迅猛發展,抗菌藥物的種類也日益繁多,為臨床用藥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在治療各種感染性疾病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著濫用和不合理應用的現象,這不僅造成資源浪費,患者經濟負擔加重,還導致不良反應增多,細菌耐藥性快速增長,抗菌療效下降。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是我院醫藥工作者責無旁貸的使命,分析抗菌藥物的應用現狀,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問題,可以提高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水平。現將我院2013年1~6月門診抗菌藥物的應用情況做一下總結分析。
1.1 一般資料利用計算機統計2013年1~6月各種抗菌藥物的門診使用數量,門診處方中隨機抽取6000張。
1.2 方法采用WHO限定日劑量法分析用藥頻度(DDDs),并對DDDs進行排序分析,某藥物DDDs=某藥用藥總量/該藥DDD值,DDD(限定日劑量)以衛生部抗菌藥物監測網提供的數據為準。以《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抗菌藥物臨床指導原則》、藥品說明書等為依據點評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
2.1 抗菌藥物DDDs排序結果我院門診抗菌藥物的DDDs排序前三位的依次是注射用阿莫西林鈉舒巴坦鈉、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注射用鹽酸克林霉素,具體數據見表1。
2.2 抗菌藥物處方點評結果
2.2.1 抗菌藥物處方指標統計結果隨機抽取的6000張門診處方中,使用抗菌藥物的處方為1542張,占抗菌藥物處方的100.0%,占抽樣處方數的25.7%,其中使用1種抗菌藥物的處方為1326張,占抽樣處方的22.1%占抗菌藥物處方的86.0%;使用2種抗菌藥物的處方為216張,占抽樣處方數的3.6%,占抗菌藥物處方數的14.0%。

表 1 2013年1~6月門診抗菌藥物DDDs排序表
2.2.2 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處方點評結果隨機抽取的6000張門診處方中,含抗菌藥物處方1542張,對其進行用藥合理性點評,其中不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處方為375張,占抗菌藥物處方數的24.3%,不合理之處主要在于用藥指征不明確、用法用量不當、重復用藥、溶媒選擇不當、藥理拮抗等幾個方面。
3.1 抗菌藥物DDDs排序結果分析①排第一位是阿莫西林鈉舒巴坦鈉,本品為由阿莫西林鈉和舒巴坦鈉組成的復方制劑,阿莫西林系殺菌性廣譜抗生素,舒巴坦鈉系不可逆的廣譜β-內酰胺酶抑制劑,可有效地抑制耐藥菌產生的β-內酰胺酶。臨床上許多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細菌產生β-內酰胺酶,此酶可使阿莫西林失去抗菌活性。由于舒巴坦鈉的存在使阿莫西林免遭β-內酰胺酶的破壞,從而使對阿莫西林耐藥并產生β-內酰胺酶的細菌,仍然對阿莫西林敏感。在臨床上能殺滅多種革蘭氏陽性和革蘭氏陰性細菌,特別是對產生β-內酰胺酶的耐藥菌有療效,對厭氧菌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因此,在我院門診用藥頻度最高,但作為限制使用的抗菌藥物,其價位較高,用藥起點亦高,不建議在門診廣泛使用,應予以警示。②排第二位是乳酸左氧氟沙星,雖為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藥物,但作為廣譜殺菌劑,易引起二重感染,且已有文獻報道[1],由于喹諾酮類藥物的廣泛應用,其耐藥菌株已在世界各地頻繁出現,不良反應也較多,尤其是滴速過快易引起靜脈刺激癥狀或中樞神經系統反應,因此,不提倡作為首選藥物。③排第三位是鹽酸克林霉素,本品為林可酰胺類抗菌藥物,對革蘭氏陽性球菌,尤其是厭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雖然對革蘭氏陽性球菌的作用并不優于青霉素及第一、二代頭孢菌素,但作為非限制使用的抗菌藥物,且可用于青霉素和頭孢菌素過敏的患者,在臨床上應用方便,因此,門診用藥頻率較高。在選用克林霉素時,一定要注意控制好劑量,因為單次劑量過高易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這一點臨床醫師應予以高度重視。④排第四、第五位的分別是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和頭孢西丁鈉,前者為β-內酰胺類+酶抑制劑的復方制劑,是廣譜殺菌劑;后者為頭霉素類,其抗菌活性和抗菌譜與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菌藥物相似,因無法了解患者當時的病情,不能判斷用藥是否合理,但作為高效、高起點的藥物,不應廣泛應用于門診。
3.2 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數據統計結果顯示,我院門診抗菌藥物的使用率為25.7%,明顯高于指標要求,《全國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方案》中規定,門診抗菌藥物使用率不得超過20%,抗菌藥物使用率的不合理,說明我院在使用抗菌藥物方面仍然存在濫用和過度使用的現象,據報道[2],抗菌藥物的使用率與細菌耐藥性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控制抗菌藥物使用率有利于延緩細菌耐藥性的發生,藥學人員應進一步加強監督與干預,提高點評處方的能力,促進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在本次處方點評中,含單一抗菌藥物處方占抗菌藥物處方的86.0%,二聯用藥占抗菌藥物處方的14.0%,未發現三聯用藥,基本符合規定要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規定,門診處方抗菌藥物的使用以單藥為主,盡量避免抗菌藥物聯合應用。此外,點評中發現我院門診在用藥方面還存在許多不合理現象,具體表現在選用指征不明確,如普通感冒普遍應用抗菌藥物,上呼吸道感染應用奧硝唑注射液;用法用量不當,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及其它β-內酰胺類抗生素、克林霉素等屬時間依賴性抗菌藥物,這類抗菌藥物的藥物濃度只在一定范圍內與殺菌活性有關,當藥物濃度達到對細菌最低抑菌濃度(MIC)的4~5倍時,殺菌速率達飽和狀態,藥物濃度繼續增高時,其殺菌活性及速率并無明顯改變,但殺菌活性與藥物濃度超過細菌MIC時間的長短有關,因此,這類抗菌藥物應當每日多次給藥,而每日1次給藥,即便是增加藥量也達不到較好治療效果,只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并加快細菌耐藥。此類不合理用藥是最多見的,這不僅因患者依從性差,更重要是我院臨床醫師對此還沒有足夠認識,依然堅持過去的舊觀念。應加強藥學干預,以規范這類抗菌藥物的用法用量。藥理拮抗,在本次點評中,抗菌藥物之間的藥理拮抗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①繁殖期殺菌劑與靜止期抑菌劑合用,如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與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合用,后者可降低前者的殺菌效果,故不宜合用。②林可酰胺類抗菌藥物與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合用,如克林霉素與紅霉素合用,因二者相互競爭同一結合部位,紅霉素在靶位上可置換克林霉素,或阻抑克林霉素與細菌核糖體50S亞基的結合,而產生拮抗,故不宜合用。③抗菌藥物與活菌制劑合用,如阿莫西林膠囊與枯草桿菌二聯活菌腸溶膠囊合用,阿莫西林可殺死枯草桿菌二聯活菌中的有益菌,使枯草桿菌二聯活菌失效。重復用藥如甲硝唑與奧硝唑合用,二者皆為硝基咪唑類抗菌藥物,均對厭氧菌有效,沒有必要合用;克林霉素與甲硝唑或奧硝唑合用,克林霉素亦具有較強的抗厭氧菌作用,不必與抗厭氧菌的藥物合用;替卡西林克拉維酸鉀與甲硝唑或奧硝唑合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中指出含 β-內酰胺酶抑制劑的復方制劑對厭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不需要聯合應用抗厭氧菌的藥物。
綜上所述,我院2013年1~6月門診抗菌藥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處方的點評工作,完善藥學干預制度,督促臨床醫師規范使用抗菌藥物,以減少不良反應發生,延緩細菌耐藥。
[1] 張明治.氟喹諾酮類藥物的耐藥趨勢[J].中國藥師,2004,3(5):294-295.
[2] 石娜,徐衛,舒雪芹,等.抗菌藥物用量與耐藥相關分析[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07,19(5):463.
R978.2+4
B
1673-5846(2013)09-0393-02
吉林省汪清縣中醫院西藥局,吉林延邊 1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