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靜
護理干預對骨折術后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的療效觀察
黃 靜
目的探討骨折術后留置尿管的拔除時機。方法我科對骨折術后198例拔出尿管的時機和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99例,實驗組給予護理干預,對照組則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比較兩組在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的不同。結果實驗組在排尿順利輔助的例數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用積極科學的護理干預措施可以明顯改善拔除尿管后排尿效果,提高首次排尿成功率,療效確切,在臨床上值得推廣。
骨折;留置尿管;拔除自行排尿
骨科骨折患者術后留置尿管拔除后,患者不能自行排尿,造成極大的痛苦,并且增加了尿路感染的發生率[1]。為了減少這些現象的發生,本科對骨科手術的患者進行了護理干預,獲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骨折手術留置尿管患者198例。其中,男100例,女98例,平均年齡16~73歲,隨即分成兩組,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99例。兩組術前均無泌尿系統疾病,留置尿管為1~9d。兩組在性別、年齡、受傷程度、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實驗組術前3d開始進行訓練床上排尿習慣。術后6~8h,麻醉清醒后評估患者對尿意、尿急的認識識別能力。夾閉尿管,開始訓練膀胱功能:根據患者尿意間歇放尿,教導患者在進餐時、各餐之間及傍晚喝水,成人飲水量>2500ml,達到沖洗膀胱的目的[2]。拔管前6~8h夾閉尿管,膀胱高度充盈,患者感強烈尿意時,予以拔管。觀察并記錄患者首次排尿所需的時間。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拔除尿管時,將尿液放盡,使膀胱空虛,用注射器抽出氣囊內液體后拔出尿管,患者自行排尿。
1.3 觀察指標拔除尿管后能自主排尿為排尿順利;有尿意但排不出,經聽流水聲、熱敷、按摩等措施能排尿,或排尿時段時續,時間>10min為排尿困難;有尿意,經誘導30min后仍不能排出,膀胱處于充盈狀態為尿潴留。
1.4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提示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情況比較(n,%)
骨折術后患者臥床時間較長,術前訓練臥床排尿養成習慣,避免患者因環境改變,不習慣床上小便,引起精神緊張,抑制交感神經,使排尿反射受到影響。夾管訓練膀胱肌的臨床意義。從生理角度講[3]。膀胱平滑肌屬于內臟平滑肌,內臟平滑肌的特點之一是沒有自律性,但對被牽拉刺激較敏感,膀胱高度充盈時對膀胱產生了強烈的刺激,使副交感神經興奮,產生排尿反射,從而促使排尿。而留置尿管期間良好的膀胱功能訓練將這種排尿反射一直保持下來,也使患者能更快的恢復自主排尿。膀胱充盈時拔除尿管,借助瞬間尿液流出延續排尿反射狀態,使第一次排尿順利進行,極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并且利用尿液的自凈作用,起到了及時沖洗由置管而帶入尿路細菌的作用,減少細菌在泌尿道定植時間,對預防院內感染有積極的意義。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通過積極而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改善拔管后排尿效果,提高首次排尿的成功率,療效確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 胡美玉.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8):645-647.
[2] 董艷玲.剖宮產術留置尿管的護理[J].中國社區醫師,2008,10 (11):132.
[3] 張鏡如.生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66.
R473.6
A
1673-5846(2013)09-0447-01
安徽省蕪湖市皖南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院關節骨科,安徽蕪湖 2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