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月 黃惠君 林 敏 陳艷麗
69例心境障礙躁狂發作患者的護理
陳慧月 黃惠君 林 敏 陳艷麗
目的就69例心境障礙躁狂發作患者的護理進行探討。方法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9例男性心境障礙躁狂發作患者,使用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SCL-90評定本研究所有患者的生活和社會功能狀況,同時給予相應的護理。結果本組 69例心境障礙躁狂發作患者通過針對性的護理,有45例患者痊愈,24例緩解,所有患者均能正確認知自己的病情,可動進餐、按時按量服藥,還能夠配合醫護人員護理和治療,癥狀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情緒穩定,自知力逐步恢復,達到了預期的效果。結論對心境障礙躁狂發作患者進行有效地、針對性的護理,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值得在基層大量推廣。
心境障礙;躁狂發作;護理
躁狂癥是一種典型的精神病性癥狀,有相應的行為改變和思維改變,患者在發病期間會有持久而明顯的心境高漲。大多數心境障礙躁狂發作患者都會出現反復發作,每次發作多可緩解。本文對69例心境障礙躁狂發作患者的護理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69例男性心境障礙躁狂發作患者,平均年齡為(32.7±5.2)歲,其中9例年齡在50歲以上,9例年齡在41~50歲,18例年齡在31~40歲,33例年齡在21~30歲。平均病史為(16.32±2.81)年,3例病史在20~29年,38例病史在10~19年,28例病史在1~9年。
1.2 臨床表現心境障礙躁狂發作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情感不穩、言語增多、情感高漲、睡眠障礙、行為增多。而50%的患者還出現了聯想加快、隨境轉移、攻擊行為、夸大妄想等癥狀,只有少部分患者出現幻覺妄想。臨床癥狀見表1。
1.3 方法使用護士用住院患者觀察量表 SCL-90評定本研究所有患者的生活和社會功能狀況,共3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值為0~4分,分別以總消極、總積極、個人整潔、社會能力、抑郁、遲緩、精神病、激惹、社會興趣因子分和總分作為評價指標。

表1 臨床癥狀頻率表(n,%)
2.1 做好幻覺、妄想狀態下的護理由于患者精神運動性興奮,常有顯著的隨境轉移、自我評價過高、本組病例中有1/2~1/3的患者出現幻覺及妄想的癥狀[1]。在護理該患者時,安排在重點病室,密切觀察患者的言語、行為和情緒變化,盡量避免接觸患者的妄想內容,以防止激情發作和暴力行為的發生,當出現恐懼、緊張、憤怒和突然沖動時,多數是由于幻覺狀態所致,要確保患者的安全,做好護理工作,待患者癥狀稍有改善,做好心理護理工作,使患者能逐步地認識病態的癥狀[2]。
2.2 術前準備患者入院后,應保持絕對的安靜,若患者還患有心力衰竭、休克、嚴重心律失常等并發癥,為了保證患者安靜休息,應謝絕探訪或減少探視,務必要保障絕對臥床24~72h。若患者無并發癥,則在入院第1天絕對臥床休息后,由醫護人員或患者家屬幫助下進行肢體被動運動或進食,第3天可在床上自己梳頭、洗臉,逐步增加肢體的活動量。術前準備完善各項檢查,鼓勵老年患者合理飲食,以增加營養,防止便秘。高血壓患者食低脂、低鹽飲食,糖尿病患者食低糖飲食。術前練習床上大、小便[3]。
2.3 全面的知識和嫻熟的技能大量臨床實踐證明,臨床經驗豐富、學識全面、護理操作技能嫻熟的護士易贏得患者的信任和好感。患者在進入醫院后,護士應第一時間打招呼,并對其病情進行耐心詢問,全面了解患者的治療、心理特點等,做好健康宣教,如康復指導、預后、功能鍛煉、飲食宜忌等,并一視同仁地告知全部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的事宜[4-6]。
隨著廣大人民群眾文化層次的日益提高,再加上護理學、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護士必須要不斷提高總體水平和自身素質,要對各種生活保健知識有所了解,而不能只具備專科理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及時、正確地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尤其是在對急重、突發患者進行搶救時,要做到沉穩不慌、技能嫻熟、反應敏銳,同時護士要尊重患者隱私,為其保守秘密,不得取笑患者,要做到無差異地對待所有的患者,應換位思考,同時富有愛心和同情心。當患者向護理人員傾述時,應用同情的眼神、微笑、點頭等面部表情予以回應,讓患者及家屬感到親切。
2.4 注意交談溝通的藝術和技巧患者的傾訴是維持心理平衡、減輕心理壓力及病痛的一種手段,護士要耐心傾聽患者對疾病的陳述,與其說話時要用面部表情和身體姿勢等非語言信息給予響應,表明自己在認真傾聽,必要的插話要簡明而適時,當患者將話題扯遠時,應用適當的語言使之歸入正題,和患者溝通時,充分發揮語言的治療作用。
2.5 營造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給患者以家的感覺,心境障礙躁狂發作患者的情緒不太穩定,處于容易波動的狀態,為了增加患者的親切感,應給患者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住院環境。室內放一些盆景、鮮花,病房保持空氣新鮮、安靜、舒適、清潔。根據患者意愿擺放照片、紀念物等對患者有特殊意義的物品[7]。
本組69例心境障礙躁狂發作患者通過針對性的護理,有45例痊愈,24例緩解,所有患者能正確認知自己的病情,可動進餐、按時按量服藥,還能配合醫護人員護理和治療,癥狀得到了較為明顯的改善,情緒穩定,自知力逐步恢復,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SCL-90量表評分比較[ (±s),分]

表2 護理前?后SCL-90量表評分比較[ (±s),分]
評定指標 護理前 護理后 P總消極因子 27.6±17.5 18.9±24.1 0.006社會興趣因子 16.5±6.1 19.5±5.9 0.002抑郁因子 2.9±2.6 2.3±2.4 0.151遲緩因子 9.1±5.3 7.2±3.6 0.002精神病因子 5.6±4.8 4.9±5.6 0.041個人整潔因子 26.8±5.8 28.3±5.9 0.435激惹因子 12.3±6.9 10.1±7.2 0.131總積極因子 72.6±13.5 80.2±12.3 0.005社會能力因子 30.4±5.2 33.9±4.2 0.002總分 170.9±24.0 189.2±24.5 0.003
躁狂癥發作期表現為不顧后果、易激動、情感高漲、言語行為增多、精神運動性興奮、自我評價過高、睡眠需求減少等癥狀。而當其處于緩解期,精神活動與正常健康人無區別。對心境障礙躁狂發作患者進行有效地、針對性地護理,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值得在基層大量推廣。
[1] 盧鴻雁.躁狂癥的臨床診斷與治療[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03).
[2] 黃維碧,楊茂吉.中西醫結合治療躁狂癥48例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09(06).
[3] 高崇年.躁狂癥患者攻擊行為的危險因素與護理對策[J].當代醫學,2010(36).
[4] 陳曉紅.躁狂癥患者恢復期心理護理[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7(01).
[5] 陳云秀.精神音樂療法在躁狂癥患者中的療效觀察[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8(13).
[6] 裴如青.躁狂癥患者攻擊行為的危險因素與護理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08(17).
[7] 李敏,宋衛紅.躁狂癥的三期臨床特征及預防性護理[J].社區醫學雜志,2005(01).
R473.74
A
1673-5846(2013)09-0454-02
福州市第四醫院,福建福州 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