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曙輝
中西醫結合治療脂肪肝療效分析
楊曙輝
目的就中西醫結合治療脂肪肝的療效進行分析。方法選擇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我院內科門診收治的60例患者,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肌苷片治療。而30例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自擬降脂疏肝湯治療。兩組1個療程均為8周。結果30例對照組經治療后,總有效26例(86.67%),而30例觀察組經治療后,總有效29例(96.67%),兩組具有較為明顯的統計學差異。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脂肪肝可獲得顯著療效,治療方法簡便,患者依從性好,且無不良反應,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脂肪肝;中西醫結合;降脂疏肝湯;肌苷片;甘利欣
本文就中西醫結合治療脂肪肝進行療效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內科門診收治的6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觀察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35~65歲,平均(48.5±3.5)歲;病程2~15a,平均(7.5±2.5)a;18例為肥胖者,12例為嗜酒者。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3~67歲,平均(49.0±2.5)歲;病程3~16a,平均(8.0± 3.0)a;15例為肥胖者,15例為嗜酒者。兩組患者都與醫院簽定協議書,均為自愿堅持參加1個療程的治療。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用西醫治療,口服0.4g肌苷片及50mg甘利欣,3次/d。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服自擬降脂疏肝湯,基本方為決明子、山楂、丹參各20g,厚樸、白術、葛根、黨參、澤瀉、陳皮、柴胡各15g。隨證加減:脾虛者加山藥、茯苓;痰盛者加竹茹、半夏;氣滯血瘀者加桃仁、川芎;濕熱盛者加車前草、龍膽草。水煎300ml,每日1劑,早晚分服。兩組1個療程均為8周[1]。
1.3 觀察指標在治療期間,仔細觀察兩組患者的體征變化和癥狀變化,每2周復查一次肝臟B超、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脂肪肝基于肝區近場彌漫性回聲增高的強度可以分為三種程度,分別是輕、中、重[2-3]。
1.4 療效評定參照文獻[4]標準判斷,無效:未達上述標準;有效:B超檢查肝臟聲像圖明顯好轉,TG下降20%~39%,TC下降10%~19%,肝功能恢復正常,臨床體征、癥狀消失;治愈:脂肪肝特征消失,B超檢查患者基本恢復正常,TG下降≥40%,TC下降≥20%,肝功能恢復正常,臨床體征、癥狀消失。
1.5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軟件。
2.1 療效比較由表1可以看出,對照組經治療后,總有效26例(86.67%),觀察組總有效29例(96.67%),兩組具有較為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表1 兩組療效比較[n(%)]
2.2 治療前、后TC、TG、HDL-C變化比較觀察組治療后TC、TG的下降水平和HDL-C的上升水平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均<0.01)。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C、TG、HDL-C變化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TC、TG、HDL-C變化比較(±s)
注:組內治療前后比較,P均<0.05
TC/mmol·L-1TG/mmol·L-1HDL-C/mmol·L-1組別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tP30 306.12±1.13 6.10±1.09 0.1035 0.9177 4.86±0.75 5.73±0.826.36030.00003.74±0.67 3.72±0.71 0.1664 0.86811.36±0.43 2.65±0.67 3.1639 0.00001.23±0.34 1.21±0.36 0.3281 0.7433 1.72±0.61 1.46±0.482.7212 0.0074
2.3 治療前、后B超檢查變化比較觀察組治療后肝臟B超檢查恢復正常率達66.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6.67%(χ2=6.0789,P=0.0136)。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B超檢查變化比較[n(%)]
隨著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條件日益改善,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都在逐漸發生改變,隨之而來的是脂肪肝發病率日益增多[5]。據統計,1.5%~8.0%的脂肪肝患者發展為肝硬化,25%的脂肪肝患者會發生肝纖維化。所以,目前國內外醫學界都在努力尋找有效治療脂肪肝的方法[6]。祖國醫學認為脂肪肝屬中醫“肋痛”、“肝著”、“積聚”等范籌,其病理因素為氣、血、痰、濕、瘀阻,其病位在肝,與脾、胃、腎密切相關,屬本虛標實之證。治療宜疏肝健脾、散瘀祛痰、活血通絡為主[7]。本文結果顯示,30例對照組經治療后,總有效26例(86.67%),30例觀察組經過治療之后,總有效29例(96.67%),兩組具有較為明顯的統計學差異。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脂肪肝可取得顯著療效,其方法簡便,患者依從性好,且無不良反應,具有廣闊的臨床應用前景[8-9]。
[1]李燁,黃臘平,彭紅兵.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西醫結合治療[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0,4(1):199-201.
[2]李乾構,周學文,單兆偉.實用中醫消化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716-731.
[3]周海榮.單純肥胖性脂肪肝患者系統健康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8):111-113.
[4]楊金龍.難治性肝炎的診斷與治療[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31-223.
[5]趙有蓉,張定鳳,曾維群.國產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酒精性肝病臨床療效的研究[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2,27(4):458-459.
[6]傅宏義.新編醫院藥物大全[M].2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3:669-670.
[7]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24-226,942-946,1308-1310,2065-6067,2575-2578, 3207-3209.
[8]趙云志.中草藥聯合辛伐他汀治療酒精性脂肪肝120例療效分析[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7,10(3):191.
[9]Naveau S, Raynard B, Ratziu V, et al.Biomarkers for the prediction of liver fibrosi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lcoholic liver disease[J].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5,3(2):167-174.
R2-031
A
1673-5846(2013)08-0262-02
湖北省云夢縣中醫醫院感染科,湖北孝感 432500
楊曙輝(1973-),女,漢族,湖北省廣水市人,大學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中西接合治療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