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武俊
為法律體系打上文化法的補丁
文/劉武俊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閉幕會上強調,充分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加強重點領域立法,促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新華社受權發布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文化法制建設,研究制定《公共圖書館法》,推動文化事業發展?!墩ぷ鲌蟾妗分幸蔡岢觥霸鷮嵧七M文化建設”。在今年“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也呼吁加快文化立法的進程,依法保障文化事業有序發展。
文化立法是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加強文化法制建設,首要的任務是完善文化立法,為法律體系打上文化法的補丁。打造文化強國就是全民族期盼的復興中國文化的中國夢,而我國的文化發展缺少法律保障,成為制約文化強國建設的瓶頸之一。有必要加快文化立法,為文化產業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產權保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
立法是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保護神,也是打造文化強國的法治基石。加快文化立法,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的成果。文化權益是人民群眾享有的基本人權,是憲法“尊重和保障人權”的題中應有之義。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也是中國制定新一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 0 1 2-2 0 1 5年)》的重要內容。誠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實現公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而文化立法則是從法律上維護公民基本文化權益,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的根本保障。文化立法不僅僅關涉維護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更是打造文化強國的重要保障。在中央提出建設文化強國的新形勢下,文化立法要乘勢而上,積極推進,盡快解決文化立法上的“欠賬”問題。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時代背景下,打造文化強國要與建設法治中國有機結合,將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納入法治軌道。盡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經濟立法蓬勃發展,社會立法也方興未艾,而文化立法依然比較薄弱且相對滯后,文化法律法規體系依然有待完善,文化立法依然任重道遠。

文化立法不僅僅關涉維護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更是打造文化強國的重要保障。在中央提出建設文化強國的新形勢下,文化立法要乘勢而上,積極推進。(圖/東方IC)
坦率地講,文化立法的現狀不盡如人意,與如火如荼的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形勢形成反差。文化建設領域政策多、法律少,文化立法的層級偏低,國家級法律偏少,文化立法管理色彩濃厚,國家法律層面的屈指可數。尚缺乏文化建設的基本法律,缺乏規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法,社會文化、藝術表演團體、劇場管理、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對外文化交流等文化建設主要領域依然沒有解決有法可依的問題,遠遠不能適應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迫切立法需要。并且,現行《著作權法》等文化法律沒有跟上文化產業發展的步伐,不少規定已不能適應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文化立法要“辭舊迎新”,既要重視創立新法,也要重視與時俱進地修改舊法。
文化立法管理色彩太濃,管理型法規偏多,建設型和服務型法規偏少。尤其是缺乏文化產業方面的立法,不能適應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實際立法需求。文化立法不能只偏重于管理、規范、限制、義務和處罰內容的設定,而疏于發展、促進、保障、權利和服務內容的體現。重管理輕服務、重規范輕促進、重義務輕權利,這種文化立法中的“傲慢與偏見”,顯然與打造文化強國的要求格格不入。
文化立法法規多法律少,立法層級低,管理色彩濃厚,部門立法痕跡明顯。目前我國法律層級的文化法僅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三部。文化方面的行政法規數量較多,《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出版管理條例》、《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條例》等等,不過相當數量的文化行政法規都是管理色彩濃厚的管理條例,服務、促進、保障的內容少,涉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法規少,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更少。
當下,應抓緊建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基本法。依據憲法規定的宗旨、原則及公民的基本文化權利制定文化領域的各項基礎性法律,從法律上確認公民“基本文化權益”的基本內容和實現途徑,并明確政府責任、保障措施、法律責任等等。
建議抓緊制定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繁榮的基本法律。抓緊研究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為發展和繁榮文化產業提供強有力的立法保障。制定《文化產業促進法》是解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體制機制問題的根本性措施,也是推動文化產業在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中發揮更大作用的有效途徑,應該作為文化立法的重中之重。抓緊制定《文化事業促進法》,明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為發展和繁榮文化事業提供可持續的法律保障。
抓緊修訂《著作權法》等文化法律法規中不合時宜的規定,為文化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著作權法》的修改是文化立法的一幕重頭戲。《著作權法》是保護對原創者權益和提升原創力的一部重要文化法律,對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重要意義?!吨鳈喾ā窚蟮男薹ㄟM程,早已為創作者、公眾和產業界詬病。三易其稿的《著作權法》修訂稿難以進入正式審議階段,也折射了《著作權法》修改中的利益博弈和利益糾結。
2012年12月18日,激起全社會強烈關注和討論,三易其稿的《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稿由國家版權局提交國務院法制辦。業內人士原判斷國務院法制辦將在兩會前提交《著作權法》修改法案至全國人大法工委,今年全國兩會有望審議《著作權法》新法,然而,《著作權法》修改法案至今仍未從國務院法制辦出手。實踐證明,只有盡快健全完善著作權的法律體系,加大著作權保護力度,依法懲處侵權行為,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才能提升文化產業的原創力,讓廣大的文藝科技工作者創作出原創性強的精神食糧。期望《著作權法》的修改為提升中國的文化原創力注入強大動力。
加大文化立法由行政法規向國家法律的升級力度,切實解決文化立法效力層次偏低的問題,抓緊制定《公共圖書館法》、《電影法》、《廣播電視法》、《文化市場管理法》等一系列與文化相關的重要法律。
抓緊制定《公共圖書館法》。長期以來,我國公共圖書館在設置、人員配備、經費投入等方面缺乏法律規定,隨意性較大,以致于一些地方隨意關停圖書館,館舍挪作他用,人員配備不合理,經費投入普遍偏低,圖書館建設和發展缺乏制度性保障。由于沒有明確公共圖書館在履行公共服務時的權利義務,以致于一些保證圖書館正常運行的規章制度因缺乏法律依據而屢受質疑,影響了公共圖書館的正常運行和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自2001年《圖書館法》被列入國家立法規劃以來,草案幾易其稿,最終形成了《公共圖書館法(草案送審稿)》,并于2011年末報送國務院法制辦審議,目前該法仍處于征求意見階段。建議立法部門抓緊《公共圖書館法》的立法工作,從法律上明確公共圖書館的屬性、設置和運行條件、投入機制以及其權利與責任,依法保證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健康發展。
依法推動文化發展與繁榮,是世界上不少文化先進國家的基本共識和成功經驗。不少文化先進國家都有成熟完善的文化法律法規體系,如韓國僅文化產業方面就有《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演出法》、《游戲產業振興相關法》、《音樂產業振興相關法》、《影視振興基本法》等多種相關法律。在文化立法方面,我們也要立足中國國情,充分吸納國外先進經驗,制定出既有中國特色的又符合文化發展規律的文化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法律體系,為法律體系打上文化法的補丁。
一言以蔽之,打造文化強國首先得加快文化立法,夯實文化法治建設的基石。
編輯:薛華 icexue0321@163.com
延伸閱讀
非法盜撈海底文物愈演愈烈政協委員呼吁修改法規
“我國航海歷史悠久,水下歷史文化遺產豐富。近年來,非法盜撈海底文物呈愈演愈烈之勢,毀損文物造成的損失難以估量。應該加大打擊力度?!贬槍ξ覈奈锉Wo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全國政協委員黃建中向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提交提案,為文物保護獻計獻策。
“我國早在1989年就出臺了《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但隨著形勢的發展,條例已不能完全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難以有效解決非法盜撈海底文物問題?!睘榇?,黃建中提出對策,希望盡快修訂《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年通過的《保護水下文化遺產公約》相銜接,應把就地保護原則和禁止商業性開發原則等,作為立法的指導方針和解釋法律的依據,以彌補立法的欠缺和漏洞,避免出現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同時還要加大對盜撈行為的懲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