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泰
盤點
網絡反腐微處觀察
文/康泰
微博對腐敗問題的精確打擊,背后有一個有力的抓手。事實上,目前,紀檢監察和檢察機關這樣的反腐敗職能機構,對微博曝料之重視、介入之迅速、查處之嚴厲,是空前的。
微博反腐,這段時間風生水起,可謂是“所向披靡”。最典型的是,2012年11月23日到26日,三天時間,63小時,重慶市北碚區原區委書記雷政富即因微博曝光其“不雅視頻”被免職、查處。輿論稱,這是微博反腐“秒殺式”的成功案例,速度之快,出乎網民意外。其實,在雷政富倒掉之前,已有諸如陜西省安監局原局長楊達才等多名官員,因被微博“公布”劣跡或線索后被懲處。這確實是微博反腐的勝利,也是中國反腐敗體制的勝利。
《中共黨建辭典》將微博反腐定義為“這是互聯網時代的一種群眾監督新形式,借互聯網人多力量大的特點,攜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風險的技術優勢,更容易形成輿論熱點,成為行政監督和司法監督的有力補充”。
這樣的定位應該說是準確的。
在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看來,微博反腐最大的優勢在于提供線索,網民通過各種蛛絲馬跡發現問題。相比以往“老百姓想要揭露腐敗,往往需要長期上訪,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而且往往找不到對應的負責部門”的尷尬,“微博的特性使消息一經發出就很容易引發關注,形成轟動效應和輿論攻勢,促使事情得以又快又好地解決”。更重要的是,微博充當了“深喉”的“二傳手”角色,政務微博研究專家張振良認為,“只要在微博上公布真實確鑿的證據,舉報人即使匿名也不會影響舉報效果。”并得到了紀檢監察部門的關注,從而責令超過公務接待標準的部分由個人承擔。
同時,比起實名舉報面臨的或大或小的風險,微博作為一種較為隱秘的檢舉方式獲得了老百姓的擁護,目前看來,是比較有利于舉報人保護的。
比如:西南民族大學肖雪慧教授在微博圈屬于“大V”,所以,當他利用自己的網絡影響力,當起“二傳手”,轉發“上海盧灣區紅十字會萬元餐費”的微博后,立即引發轟動,
微博對腐敗問題的精確打擊,其實背后還有一個有力的抓手。事實上,目前,紀檢監察和檢察機關這樣的反腐敗職能機構,對微博曝料之重視、介入之迅速、查處之嚴厲,是空前的。這種積極的回應,已經獲得了網民的贊許和各界的肯定;或者說,如今,職能機構與網絡形成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尤其是職能機構也開通微博收集線索、快速回應。這種反腐敗新態勢,對推進反腐敗斗爭的意義是深遠的。

2012年8月,“中山紀檢監察網”的“五桂清風”接到線索,稱時任廣東中山市人社局紀委書記的梁國影篡改兒子報考公務員筆試成績。很快,“五桂清風”就通過微博表示將對舉報展開調查,并通過微博同步發布相關進展。中山市委常委、紀委書記李君能說,他們接到舉報后,次日就成立專案組展開調查。一周內,“五桂清風”官方微博先后四次發布案件調查進展。在此期間,不同的微博提供了案件的許多證據,結合這些微博后,梁國影伙同他人營私舞弊的細節也愈加豐富。中山市紀委工作人員說,多個微博都是通過“私信”和“@”的方式向“五桂清風”提供線索的,“其中有案件的知情者,也有被檢舉者的相關人,提供更多的線索和相關的信息,案件查處相對而言容易很多,因為證據多、線索多、信息多。目前看來,微博最重要的功能是收集線索,它讓更多人參與其中,成為檢舉者和推動者。”
雷政富被拿下,便是一個標志。此后,原黑龍江雙城市人大代表、市工業總公司總經理孫德江,山東省農業廳原副廳長單增德,太原市小店區原人大代表李俊文,新疆烏蘇市公安局原局長齊放和原山西省公安廳副廳長、太原市公安局局長李亞力等人,被微博揭發后,相關部門和職能機構都迅速介入調查。
可以這么說,如今,微博爆料后,職能機構大多在第一時間作出回應并介入調查。“今日爆料,次日調查”迅速成為“模式”。這么重視,這么快速地介入和處理,應該說是空前的。今后,網絡的爆料恐怕會層出不窮,職能機構的這種處理“模式”已不可逆轉。
因此,諸多百姓坦承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反腐敗的決心是非常強的”。確實,這種“提速”,更多地凸顯了反腐敗職能機構的認真履職,更凸顯了黨和政府對人民群眾反腐敗關切的真切回應。

(圖/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