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特約記者 劉 斐
在珠海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神舟九號返回艙實物、天宮神九對接組合體模型、嫦娥三號月球車模型等重量級展品首次亮相,一系列最新立項研制的防空導彈武器系統、地地戰術武器系統、無人機系統、精確制導炸彈等展品集中展示,航天技術應用展品聚焦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精心準備的航天科技盛宴令廣大觀眾大飽眼福。
“天宮”、“神九”珠海航展再相會,1∶1比例的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交會對接組合體模型無疑是本屆珠海航展中航天館最大的亮點。
走進二號館航天館,觀眾立即被天宮神九組合體模型深深吸引。正像集團公司宇航部副部長李東介紹的那樣,無論是從事件本身的影響力、產品技術復雜度,還是從媒體和公眾的關注程度來看,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交會對接組合體模型都堪稱集團公司本屆航展最大的亮點。
沿著神舟九號飛船返回艙、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嫦娥三號月球著陸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一系列實物和模型的導引,就進入了集團公司宇航展區。
除了這些公眾們耳熟能詳的航天“明星”之外,此次參展的還有一個衛星大家族,包含中星11號、中星6A、中星10號、尼日利亞1R、委內瑞拉一號、巴基斯坦1R在內的衛星大家族也齊齊亮相。
在人們的印象中,宇航產品距離民眾的生活很遠,因為它們“被安放”在遙遠的太空,對普通民眾而言是那樣的遙不可及。殊不知,它們離每個人的生活都很近。以通信衛星為例,打開電視,所有電視節目都是通過通信衛星信號轉發器實現的;很多人每天關注的天氣預報同樣是依靠風云系列氣象衛星獲取的氣象數據……
宇航展區還有一個新成員就是空間站機械臂。隨著空間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空間站、航天飛機、空間機器人等的誕生及成功應用,空間機械臂作為在軌支持、服務的一個關鍵性技術逐步走上太空,并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關注。
這個集機、電、熱、視覺、動力學等多學科于一身的長家伙,就像一個智能機器人,能通過視覺識別和智能分析,實現對空間站的組裝建造、運營管理、維修維護、輔助航天員出艙活動、支持大規模空間應用等。隨著“加拿大臂”、“歐洲臂”、“日本臂”在國際航天上大顯身手,“中國臂”也開始嶄露頭角,并躍躍欲試時刻準備“炫舞”太空。

“彩虹”系列無人機

飛騰-6A精確制導炸彈

北斗導航衛星星座
首次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獵鷹80導彈發射車和飛豹系列導彈發射車實物都是從上海直接運抵展館的。這些真家伙、大家伙們一露臉便吸引了無數軍事愛好者的目光。
彩虹4無人機實物雖不是首次亮相,卻也難掩其受歡迎程度。這款與美國、俄羅斯生產的同類產品性能相當并能形成強力競爭的產品,同幾款新型無人機的“組團亮相”為集團公司防務展區賺足了“面子”。
防務展區另外一個引人入勝的“家族產品”是飛騰系列精確制導炸彈,這是九院參展的一個重頭產品。這不禁讓人一時間有點摸不著頭腦:搞電子的怎么也“玩”起了炸彈?指著眼前這些橙黑相間的飛騰系列精確制導炸彈模型,九院副院長王燕林告訴記者,其前面占大半部分的區域被稱為“戰斗部”,裝的都是炸藥,尾翼部分則是它的“控制中樞”,也就是航天電子可以一展拳腳的地方。
“以前航彈的尾巴都是‘死的’,投彈的精準度只能完全依靠飛行員的技術和水平。”王燕林向記者解釋說,就像打槍需要依賴神槍手一樣,以前的航彈投放精度只能靠飛行員根據自身的經驗來控制。而航彈又要在飛機高速飛行的過程中進行投放,靠慣性抵達目標點,要保證投放精度非常困難,即使一遍遍反復練習,也沒有哪個飛行員能保證“百發百中”。
而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炸彈上也能安裝“自動方向盤”和“導航儀”。在飛騰系列精確制導炸彈的尾翼部分,密集地安裝了很多儀表,包括慣導、測控、衛星信號接收機等一系列裝置在內的強大“電子陣容”構成了其智能的“控制中樞”。通過衛星導航,只要預先設定好目標物的坐標點,即使飛行員在很高的高度、很遠的地方、正以很快的速度飛行,只要輕輕一按投放按鈕,炸彈就能在投放飛行的過程中不斷修正方向、自動調整角度,并最終精確抵達目標點。

輕型高增益定向天線

“天鷹”系列探空火箭

嫦娥三號月面巡視示意圖
短短十幾年時間,中國精確制導炸彈從無到有實現了飛躍式的發展,航天科技功不可沒。沒有“血肉”的炸彈經過“電子包裝”實現華麗變身,成為了精確制導炸彈,仿佛有了靈性,無論是產品性能還是產品附加值都得到極大提升。
而不久前集團公司內部的一次資源整合,讓航天系統內部精確制導炸彈的發展力量更為集中,發力方向也更加明確。王燕林告訴記者,目前來看,飛騰系列精確制導炸彈今后發展主要瞄準兩個方向,一是拓寬制導方式,為炸彈加上導引頭,讓其更加靈活、智能,免除受衛星干擾等不利因素影響;另一個方向則是利用九院得天獨厚的電子集成能力,在精確制導炸彈的小型化上下工夫,為小型無人機提供“口糧”。
展覽上,一種由七院新研制的、會走S形路線的精確制導導彈也吸引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該院副院長王萬軍介紹說:“普通導彈沿拋物線飛行,M20則是機動飛行,它的彈道無法被預測,可以在航程末端實現垂直灌頂攻擊。可以說,還沒有一種防空武器能攔截這種導彈。”
要想了解航天技術是如何應用于普通民眾生活的,您就必須要到集團公司航天技術應用展區逛一逛。很多人走完一圈后都忍不住地感慨:原來,航天科技離我們這么近啊!
近年來,集團公司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利用火箭推進劑輸送技術開發的原油成品油輸送泵產品,實現了高端裝備國產化;利用航天推進劑燃燒技術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粉煤加壓氣化技術和成套裝備,打破了國外壟斷,有力地推動了煤炭能源的清潔轉化開發;碳纖維、玄武巖材料、新型薄膜材料等諸多利用航天技術轉化得來的新材料和新產品都擁有著廣泛的市場應用前景……這些航天精品、優品都在本屆航展上集中與公眾見面。
而在這些展品之中,不乏與公眾日常吃喝住用行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說到出行,之前人們都帶地圖,現在大都習慣依賴導航。而導航數據的模式也變得越來越豐富,集團公司所屬中國四維有專門從事導航電子地圖及動態交通信息設計研發的企業,他們的導航地圖數據包含了行人導航地圖數據、語音交互導航地圖數據、真三維地圖數據、室內導航地圖數據、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導航地圖數據……
基于ADAS導航地圖數據、語音交互導航地圖數據等新技術,人們未來駕車出行將變得更加安全和方便。在不久的將來,假如你想在某個地方查找一家吃飯的地兒,智能車載導航系統不僅可以告訴你目的地在哪里、如何根據交通擁堵狀況合理安排行車路線,還能告訴你餐廳的價位、菜品等具體信息。甚至什么時間可以超車、是否需要與前車保持更大車距,它都會在第一時間給你最準確的反饋和提示。
衛星改變現代生活模式在數字家庭影院和農家書屋體現得尤為明顯。通過衛星數字發行,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將書刊、報紙和眾多的影視節目投遞到千家萬戶,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技術試驗衛星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太空育種
第九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的航天“新兵”
本屆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十一院研制的彩虹4無人機首次以“真身”亮相。
彩虹4無人機是一款集偵察、打擊于一體的多用途中高空長航時無人機系統,分為兩型。其中,彩虹4A型采用光電偵察平臺+SAR雷達雙裝載作為標準配置,續航能力強,可對目標區域實施持續偵察監視,偵察作戰效能高;彩虹4B型在偵察型配置基礎上增加了武器系統,可以掛載4枚50千克級的輕型精確制導武器,執行反恐作戰、禁飛區巡邏等軍事行動,實現對地面固定目標和低速移動目標的精確打擊。同時,其飛行高度能夠達到7千米~8千米,飛行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300千米,飛行時長則長達40多個小時。
該款無人機采用全復合材料蒙皮,本身質量輕的優勢,決定了它可以裝載更多的油和彈,飛行時間更長,戰斗力也更強。同時,其高升阻比(升力大、阻力小)和大展弦比(機翼翼展和平均幾何弦之比),也能保證其飛行時間足夠長。而且彩虹4無人機除了具備察打一體化的功能之外,還可以實現航空物探、海洋監視、應急通信、森林防火等多種民用功能,市場應用范圍十分廣闊。
本屆珠海航展的新面孔中FB-10紅外凝視成像導引頭也是一大看點。這一款小型的肩射式防空導彈采用了世界先進的焦平面凝視型紅外成像導引頭,抗干擾能力非常強。FB-10紅外凝視成像導引頭采用“凝視成像+消旋穩定”體制,具有作用距離遠、末端制導精度高、抗光電干擾能力強等特點,可攻擊戰斗機、直升機、無人機、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等,該導引頭可廣泛應用于新一代防空導彈武器系統中。
我國的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三位,近幾年,隨著煤炭年開采量突破30億噸大關,我國煤炭安全生產形勢愈加嚴峻,國家對于煤炭安全生產的重視程度也隨之不斷“升溫”,而依靠航天技術應用轉化而來的系列產品也開始在煤炭安全生產中初露鋒芒。
本屆珠海航展上首次推出的瓦斯抑燃抑爆裝置依托的是伺服機構低溫燃氣發生器技術。當瓦斯泄漏產生微小火花時,該裝置的紫外火焰傳感器可以及時探測到火源或者獲取到爆炸火焰信號,通過控制器引發燃氣發生器,并迅速產生高壓氣體,噴射出滅火劑撲滅火源或爆炸火焰。
單臺裝置的噴灑霧障截面面積達到10平方米~15平方米,噴灑效率達到95%以上,可成功抑制瓦斯燃燒的持續和火勢的蔓延,為解決長期困擾我國煤礦的瓦斯爆炸難題、避免或減少由此引發的礦難事故、保障礦工的生命安全提供了一條科學有效的探索路徑。
如果說瓦斯抑燃抑爆裝置是預防之策,首次亮相的礦用救生艙則是井下礦工遇險時的“諾亞方舟”。
整個救生艙的設計理念與空間站里航天員的生命保障系統類似。作為救生艙的核心系統,礦用救生艙生命保障系統有著降溫、除濕、除氣等功能,可以在礦難發生時,為避難人員提供必需的生存環境條件,有效保障井下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
“樂凱”一度是中國國產膠片的代名詞,以至于一提到中國樂凱,很難有人會將其與門票或是火車票聯系在一起。殊不知這二者之間也存在著特殊的聯系。
細心的人可能會發現,動車車票跟普通紙張不同,正面藍色、反面黑色,并且極具質感。這就是帶有全涂磁層和熱敏層的磁記錄紙,厚度大約只有0.2毫米。熱敏磁票分為熱敏層和磁層。熱敏層用來記錄可視信息,具有耐候、耐溫特性,打上去的字跡保存10年以上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即使把它放到沸水里煮、放在油污或酒精里泡,都不會損壞其文字或圖案等熱敏顯示信息。而磁層則是采用高矯正力鋇鐵氧體作為磁信息記錄介質,其抗磁干擾能力極強,磁信號讀寫靈敏度高,即使磁票被揉成了一團,鋪平展開后仍然能夠正常使用。
熱敏磁票正是中國樂凱在其三大核心技術——成膜、微粒、涂層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并成為了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自此,“膠片大王”也開始了“賣票”生涯,并把磁票從鐵路一路“賣”到了航展。
而當你高高興興進展區逛航展的時候,殊不知,那些門票和門禁系統也都是由中國樂凱下屬企業生產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防務展區展品吸引眾多軍事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