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鄭賓

“人生就像遠航的帆船,不可能一帆風順,要經受多少次海浪的洗禮,才能到達勝利的彼岸。社區矯正對象正是那行駛在茫茫大海上失去方向的小船,需要社區矯正這盞指明燈為他們指引正確的航向,重燃生活的希望。”在上海新航社區服務總站的《新航動態》中,記者讀到了這樣一段話。這是一名社工在幫助一位假釋矯正對象放下心理包袱、重新走入社會后,有感而發寫下的一段手記。
成立于2004年2月的上海新航社區服務總站,是上海市第一家從事社區矯正工作的社會組織,它依托政府主導,在社區矯正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新航總站將“減少重新違法犯罪”作為社區矯正工作的首要目標,而能否使服務對象順利回歸和融入社會,恢復正常生活,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所在。提供心理、法律咨詢,化解家庭矛盾,協助解決就業、就學等實際問題,記者看到,在新航社工的幫扶下,一個又一個社區矯正人員正適應社會、融入社會,重新踏上通往未來的人生航程。
“沈老師你好,我是小馬(化名)的母親,我想問你一下,小馬這兩天有沒有到矯正辦正常報到?”新航普陀工作站的社工沈麗萍從電話中聽出了對方的焦慮和不安。18歲的小馬是沈麗萍的服務對象,因犯聚眾斗毆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緩刑兩年,納入社區矯正。
這通電話引起了沈麗萍的警覺,小馬剛剛平穩度過三個月的初期矯正,如果這時出現不良情緒或家庭矛盾,將會極大地影響以后的矯正工作。
在沈麗萍技巧性的提問下,小馬的母親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小馬的父親性格急躁,奉行棍棒教育。前幾天,因生活瑣事,父親打罵了小馬,小馬覺得無法忍受,于是離家出走,已經三天沒回家了。
沈麗萍向記者介紹說:“小馬的童年是在河北農村與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雖然物質相對貧乏,但那時他是快樂的。小學三年級時,父母考慮到上海教育質量好,將其接到上海接受教育。有可能是環境的驟然改變,小馬一直不能適應上海的學習節奏,幾年下來,成績都不甚理想,初中都沒能畢業。小馬的父母迫于生計忙于工作,對孩子的關心相對較少,再加上父親教育方式的簡單粗暴,久而久之,小馬感覺不到來自于父母的愛。”
當天下午的集中教育,小馬照常前來,沈麗萍留心觀察了一下,表面上看不出什么異常。過后,沈麗萍將小馬留下,先詢問其近況,他面帶笑容地表示很好;再問其和家人關系,還是笑著說很好。沈麗萍感覺到小馬的排斥和不信任,然后很小心地表述了他母親來電的情況。小馬的笑容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落寞的神情,在一句“有什么委屈就說出來吧,會好受些的”鼓勵下,小馬竟然哭了,隨之一股腦兒訴說了對父親粗暴教育方式的憤怒,對母親沒有立場的不滿,對于自己不被理解的失落,種種的不如意都和著淚水一吐為快。
在發現了小馬家庭成員間的溝通存在嚴重問題后,沈麗萍立刻制訂計劃,著手修復。經過努力,小馬終于愿意面對父親,開展家庭治療。在治療期間,社工運用了情緒宣泄、說出心里話、角色扮演等治療手法,幫助他們重構關系。經過三次家庭治療后,小馬和父母的關系明顯得到改善。
家庭治療告一段落后,沈麗萍又發現了新的問題。小馬的想法很多,也愿意付諸行動,就是做事總是沖動,而且事事沒有結果。剛接觸小馬時,得知其在學駕駛,準備學成之后和父母一起做生意,社工感覺到可行,并常常給予其鼓勵和支持,但好景不長,小馬學成后只跟了幾天車,就感覺到這工作沒意思,索性不做了。不久,小馬告訴社工認識一朋友要合伙在網上開店,社工問他對開網店了解多少,他表示邊做邊學,看他興致如此之高,父母不愿打擊他積極性,給了他2000元做資本,不出一月血本無歸,至此又對網店不感興趣。


看著小馬這樣瞎折騰,不光父母急,社工也急,于是不斷找小馬談心,幫他分析就業環境和自身優劣勢。小馬的親屬在上海都是做生意的,其舅舅經營著一家食品加工廠,小馬本身對食品行業也感興趣,應該多利用身邊的資源,闖出一片天地。小馬知道社工是真心為他的前途考慮,欣然接受了建議,現在在舅舅的廠里工作,踏實了許多,再也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了。
目前,小馬的社區矯正已經期滿結束,他和家人和睦相處,逐漸遠離了以前的社交圈,對自己也有了新的認識。最重要的是,現在小馬不再碌碌無為,沒有人生目標,而是正一步一個腳印開拓著自己的人生之路。
在小馬的個案中,社工扮演了溝通者、支持者、指導者的角色。實際上,針對不同的個案,社工扮演的角色也不盡相同。
“不同的矯正對象,他們的性格、心理、家庭狀況、社會關系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如果把矯正對象看做特殊的病人的話,那么矯正方案就是‘處方’,‘病情’不同,‘處方’肯定不能一樣。”新航總站總干事鄭波介紹說。
新航總站目前在冊的社區矯正人員有4000多人,刑釋解教人員約3萬人,由450多名專業社工在全市14個區縣工作站、150多個街道鄉鎮社工點為其提供服務。新航總站要求社工為每一個社區矯正對象提供從矯正宣告到期滿結束的全過程動態幫教服務,在前三個月的初期矯正階段,會對矯正對象實施風險評估和心理測評,制訂個性化的矯正方案,并在之后的矯正服務中,隨時掌握服務對象的日常情況,及時發現他們可能發生重新違法犯罪的跡象。
在上海新航社區服務總站的社區矯正工作中,有一些理念是貫穿始終的,比如“平等、尊重、接納”,再比如,記者在采訪中多次聽的“助人自助”。
社區矯正人員回歸社會后,往往面臨著經濟困難、就業無門等生存難題,社工要幫助他們完成再社會化,并不意味著要包辦一切,更重要的,是要發現和激發他們的潛能,克服他們的消極因素,讓有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困境。
李杰(化名)因戀愛不成激情殺人,1991年被上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李杰在獄中多次減刑,于2007年12月假釋回歸社區,成為新航虹口工作站社工裴大鳳的服務對象。李杰的耳朵有殘疾,和裴大鳳的溝通都是通過筆談。出獄時,他已經47歲了,父母雙亡,與哥嫂一起居住。可是,哥哥因腦出血中風落下了面癱和腿疾的毛病,早早地病退了,每月退休金只有1000多元,嫂子也靠退休金生活。李杰的歸來,讓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困窘。李杰非常焦慮和愧疚,曾多次外出尋找工作,但因年齡大了,又聽力殘疾,都未能如愿。

裴大鳳知道,以李杰的情況,找工作確實比較困難,第一步應該想辦法緩解他的經濟壓力。
她協調相關單位打算幫李杰辦理低保,但終因李杰的假釋身份,無法辦理;她又想到了殘聯,幫助李杰辦出了一級聽力殘疾證書,但還是因為李杰的假釋身份無法享受相關待遇。最終,裴大鳳在每個節假日都幫李杰申請愛心幫困金,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李杰的生活窘況。但是,愛心幫困金只能暫時解決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幫助李杰找到一份工作。
為了李杰的工作,裴大鳳沒少費周折,半年的時間里,她陪著李杰整天東奔西跑,可都因為李杰的聽力問題無果而終。李杰心情極度沮喪,甚至產生了絕望的念頭。裴大鳳及時覺察到了他的異常,一方面對他不穩定的情緒進行思想教育和心理干預,另一方面,更加積極地為他聯絡工作的事情。
終于,在2009年的元旦前夕,李杰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在裴大鳳的積極協調下,虹口區利民管道維修疏通服務社的王菊富隊長吸收李杰到利民服務社工作。這份意外的驚喜讓李杰高興得手足舞蹈,因為對他來說,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夠依靠自己的勞動自食其力,用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李杰在利民工作,雖然工作很苦很累,但李杰倍感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懷著認真負責、積極熱情的態度去工作。但因為李杰的聽力殘疾,在利民的工作出現了諸多不便,有一次差一點出意外,考慮到李杰的特殊情況,由街道再次將李杰安置到榮伸洗衣公司從事保潔工作,徹底地解決了他的生活問題。
裴大鳳告訴記者:“有個小插曲很有意思。李杰是個正直、善良的人,也能吃苦耐勞,但他有時想問題會‘一根筋’。在他的世界里,不是黑就是白,不是好人就是壞人。在利民工作的時候,他對領導的一些做法看不慣,認為領導品格有問題,這多少影響了他的工作積極性以及和領導的關系。我告訴他,其實現實世界很多空間都屬于灰色地帶,可是他不理解。沒辦法,我只好再換一個角度引導他,既然改變不了周圍的人和世界,那就要學會寬容,學會適應,否則,很難在這個社會生存。他思考了很久,終于想通了。”現在,李杰依然在榮伸洗衣公司里擔任清潔工作,他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系越來越融洽,大家也逐漸接納和認可了他,所以他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工作崗位,工作上兢兢業業,多次得到單位領導及幫教老師的表揚和獎勵。
為了恢復和增強社區矯正和刑釋解教人員的社會功能,促使他們早日實現“自助”,新航總站根據矯正對象的崗位需求和特長,累計提供學歷培訓700余人,技能培訓3100余人,成功推薦就業6400余人次。此外,從2007年開始,新航總站與上海市幫教志愿者協會合作,先后舉辦了八場針對社區矯正、安置幫教人員的專場招聘會,平均每場近300名對象參加,有效地提高了這一特殊人群的就業成功率。
說到社區矯正的意義,新航總站總干事鄭波說:“社區矯正作為一種行刑方式,和監獄矯正比起來,行刑成本大大降低。我們可以發現,監獄設施,大量的看守人員、管教人員的工資待遇,服刑人員的生活醫療保障,這些都要計入刑罰成本,是很昂貴的。而社區矯正就比較經濟,無需興建專門的設施,也無需聘用龐大的管理人員隊伍,因此可以大大減少國家的經費投入。從行刑的效果來看,我國行刑的目標是懲罰和改造相結合,以改造人為主,社區矯正不割裂服刑人員與社會、家庭的聯系,有助于服刑人員的自省,有助于維持家庭的穩定,再通過公益勞動、就業等幫助他們順利回歸社會。可以說,社區矯正在恢復服刑人員的社會功能、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方面起到的效果,比監獄矯正要好。”
近年來,新航總站開始在認知、心理、行為、家庭關系、社會適應、就業謀生等方面,逐步探索服務項目化運作,以進一步提升服務的專業化程度。以服刑在教、刑釋解教人員的未成年子女為服務人群的“愛滿新航”項目,以社區矯正和五年內刑釋解教人員及其家庭成員為服務人群的“新航港灣”項目,“旭日新航”青少年幫教服務項目,以及以“心靈導航”心理幫教服務項目,目前運作得已比較成熟。2012年,“愛滿心航”未成年人關愛行動項目榮獲民政部舉辦的首屆全國優秀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項目評選一等獎,在全國范圍內產生影響。
同時,鄭波也提到,目前新航總站的運作和發展也面臨著許多問題。新航總站是在政府的主導下成立的社會組織,以“政府購買服務”作為經費來源,以“政府主導推動、社團自主運作、社會多方參與”為總體思路。但是,自成立以來,新航始終處在“多頭管理、婆婆成群”的尷尬處境中,事實上,面對行政權力的強勢,新航總站很難實現設想意義上的“社團自主運作”。一件事情,司法部門要管,公安部門要管,街道要管,新航也要管,許多社工面對這種“多頭管理”,往往無所適從,工作效率不高。另外,政府撥款數量有限,僅夠維持新航的基本開支。單一的經費來源已經嚴重制約了新航的發展。隨著工作的深入,政府職能部門對社區矯正工作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社工的工作壓力不斷加重,但社工的待遇卻很低,他們往往感到自己的勞動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優秀社工流失問題嚴重。長此以往,社工的專業化、職業化無從談起,新航總站也將逐漸喪失其凝聚力。
上海是較早在社區矯正制度的構建中,提出引入社會組織力量的地區。上海市新航社區服務總站的成立,對我國的社區矯正制度來說是一次理念的創新。這種運用社會治理理念、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組織社工參與社會矯正工作的方式被稱為“上海模式”。“上海模式”今后的發展方向如何,它是否具有全國性的普遍意義,仍然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