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華,虞麗娜
(1.國家統計局鹽城調查隊,江蘇鹽城 224005;2.江蘇省鹽城郵政局,江蘇鹽城 224005)
2012年以來,特別是春節以后,國內豬肉消費需求大幅下降,生豬行情一直低迷不振,雖是季節性規律,但2012年跌幅明顯較往年大,終端消費持續低迷不振,而飼料價格卻在節節攀升,養殖戶在同時遭遇飼養成本大幅上漲、主要畜產品價格持續下跌的雙重壓力。與此同時,輪儲、放儲和豬肉進口的量增對生豬市場的沖擊也較大。8月7日,發改委宣布決定進一步加大生豬市場調控力度,啟動新一輪凍豬肉收儲工作,為低迷的豬價注入一劑強心針,生豬行情的階段性底部特征出現。12月中旬隨著冷空氣到來,豬價又重拾漲勢,開始逐日攀漲。整體來看,2012年生豬價格處于下降態勢,全國生豬收購均價在每千克13.1ˉ17.1元區間。
雖然年中豬價保持在低位徘徊,規模養殖戶并未出現恐慌性縮減養殖量或淘汰母豬等情況,只是減少補欄量,降低養殖規模的增長速度,等待市場回暖,有的甚至還在逆市場周期而動,飼養規模不壓反擴,等待下一輪上漲周期出現。由于補欄量大于出欄量,使三季度生豬存欄量比二季度仍有小幅增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全國生豬出欄量和豬肉產量分別為4.93億頭和3754萬噸,同比分別增加5.1%和5.2%。三季度末全國生豬存欄量比二季度末增加2.85%。
2011年下半年生豬價格增長較快,養豬戶大都賺了一筆錢,這也吸引了不少養殖戶從2011年11月至12月開始大規模養殖,加之豬病形勢較為平穩,成活率較高,造成2012年生豬市場供應量持續增加。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前三季度生豬存欄46822萬頭,同比增長1.9%。2012年11月12日,農業部公布了2012年10月份4000個監測點生豬存欄信息,10月份生豬存欄較上月增長0.1%,同比增長0.8%,其中能繁母豬存欄較上月增長0.3%,同比增長4.2%。從生豬生產關鍵要素來看,全國能繁母豬仍保持較高水平,如不發生重大疫情,能保證后期生豬生產發展動能。

2012年春節后,受生豬生產周期性波動影響,生豬價格“跌跌不休”。自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全國生豬出欄價已由高峰時的每千克19元左右下跌至13元左右,降幅已經超過了30%,豬價已基本跌回到2011年初的水平。7月25日,全國生豬出場平均價格跌至年內最低價,每千克僅為13.17元。7月底,豬價開始止跌回升,9月25日,全國生豬出場平均價格回升至每千克13.74元。12月25日,全國生豬出場平均價格已回升至每千克15.41元。2012年全國肥豬出欄價格平均為14.44元/千克,比2011年的16.59元下降13%;價格最高點出現在1月份,均價為16.9元/千克。
按理說,生豬價跌了,肉價也應該跟著同步下降。可價格調查監測資料顯示:直接影響C PI的豬肉零售價與生豬出欄價的聯動性并不完全一致。肉價隨著豬價下調的同時,豬肉零售價格依然堅挺。全國豬肉零售價格由2011年9月高峰時的每千克28.79元下降至7月25日的23.98元,降幅僅為17%。2012年9月25日,全國豬肉平均價格回升至每千克24.17元,12月25日,全國豬肉平均價格回升至每千克24.84元。2012年全國豬肉價格平均為24.93元/千克,僅比2011年的25.03元下降0.4%;肉價最高點也在1月份,均價為27.25元/千克。

2012年初以來,國內玉米、飼用小麥、豆粕價格逐月走高,作為生豬養殖主要飼料的豆粕價格也“豆你玩”。6月25日,主要飼料原料玉米價格達到最高點2.673元/千克,比年初上漲了16%,同比上漲13%;9月10日,豆粕價格達到最高點4.698元/千克,比年初上漲41%,同比上漲38%。可喜的是9月中旬原料價格開始出現回落,11月底,主要飼料原料玉米價格回落至2.288元/千克,豆粕回落至3.879元/千克。2012年全國玉米價格平均為2.41元/千克,比2011年的2.22元上漲8.6%;價格最高點出現在6月份,均價達2.58元/千克。2012年全國豆粕價格平均為3.83元/千克,比2011年的2.83元上漲35.3%;價格最高點出現在9月份,均價達4.58元/千克。

2012年以來飼料用糧價格持續上漲增加了養殖成本,令養殖收益下降,養殖業也從2011年的盈利高峰跌入虧損的困境。4月初豬糧比跌破了6︰1的盈虧平衡點,標志著生豬養殖步入虧損區間。另外,油價上漲、雇工工資提高、水電費以及防疫費用增加等均推高養殖成本。7月底全國平均豬糧比價已跌至5.17︰1,同比下跌3.2個百分點,10月底全國平均豬糧比價雖已回升至5.98︰1,仍低于盈虧平衡點。2012年全國豬糧比價平均為6.03︰1,比2011年的7.44︰1下跌1.41個百分點,其中有7個月份(4ˉ10月)低于盈虧平衡點。

在當前母豬存欄量、社會養豬積極性以及新型養殖技術推廣等因素的作用下,如果不發生大的疫情和自然災害,從養殖周期看,2013年上半年豬價仍處下跌周期內,當然并不排除由于節日期間的短暫回調,2012年底全國生豬均價已突破15.5元/千克,2013年春節在2月初,估計全國豬價春節前將繼續保持上漲態勢,2月初有望挑戰16元/千克。春節后回落直至二季度末,三季度起生豬價格有望反彈。
根據歷史周期推算,預計2013年的2季度豬價將震蕩回落探底,但估計不會出現2010年上半年深度下跌局面,波動幅度也將遠小于2011年。從各個層面分析,悲觀預測2012年生豬全年均價在14.5元/千克以上,不會低于2012年。生豬養殖行業總體仍處微利狀態。考慮到大型規模養殖企業當前正處于加速擴張期,未來2ˉ3年將保持50%以上的擴張速度,預計2013年四個季度大型生豬養殖企業的盈利增速將是逐季上升的走勢。但2013年豬價走勢究竟如何還是要看供求關系和生豬疫病防治。
2.1 從市場供給分析,2012年上半年生豬市場供給仍較充足
農業部數據顯示,2012年11月底,生豬存欄同比雖下降0.9%,但存欄量仍達46903萬頭,比農業部調控目標高出5903萬頭;母豬存欄同比增加3.4%,突破5000萬頭,達到5063萬頭,母豬所占生豬存欄比重為10.8%,處于較高水平。農業部歷史數據說明,2011年下半年到2012年年初,母豬的存欄量呈現趨勢性上漲態勢,2012年2月份以后,母豬存欄量穩定在4950萬頭左右。由于母豬的存欄將直接影響到未來10ˉ12個月生豬的出欄量,預計2013年2月份之前,生豬市場供給總體將呈穩步增加態勢,由于惜售因素等作用,生豬出欄量增速緩慢。
2.2 從市場需求分析,豬肉消費受季節因素影響較大。由于國內居民飲食習慣等因素,豬肉占肉類消費比重在60%以上,遠高于禽肉和牛羊肉。隨著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及城鎮人口數量增加,豬肉需求亦呈穩步增長趨勢,不會明顯上升或下降。雖然生豬供給短缺與下一輪生豬供給形成因果關系,但與生豬供應過剩相比,供給短缺對市場價格直接影響的程度更深。根據2006年以來的豬肉價格數據測算,當生豬供給過剩時,豬肉價格通常最多下跌40%,而當供給短缺時,價格上漲最高時達80%。我國豬肉季節性消費特點是,冬季消費量較多,夏季消費量較少。根據調查顯示,3、4、10、11月為平季,約占 32% ;5、6、7、8 月份為豬肉消費淡季,約占全年消費總量的 27% ;1、2、9、12 月為旺季,占 41%。如果不考慮生豬價格的趨勢波動和循環波動,每年的4月和10月基本上是全年的價格低點。每年的1月和12月是高點。
從整體生豬供應來看,2013年春節前生豬出欄相對較為集中,由于原料短期內難以出現大幅下跌局面,所以,在高成本、高風險之下,養殖戶一定要見機行事,該出欄時就出欄!
生豬價格的頻繁波動是生豬養殖業的大忌,生豬養殖戶對瞬息變化的價格難以把握,不能科學和有計劃地安排生產,直接影響到生豬養殖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養豬業在我國是一個充滿競爭的行業,同時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它不像其它產業能說停就停,賠錢也得把豬養大;養豬的分散性又決定了其不能形成壟斷效應;目前養豬業的主體仍是弱勢群體農民;因此,生豬養殖過程還不能完全市場化。為避免豬價的大起大落,生豬養殖政策應從生產、市場兩方面構建和完善產銷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
一是要積極探索有利于生豬生產穩定發展的調節機制。國家生豬收儲政策應借鑒糧改經驗,建立類似糧食收儲機制,實行生豬保護價。當豬價下跌至盈虧線以下,采取保護價收購。當供應不足導致價格上漲時,養殖戶可以獲得更多收益。當豬肉價格高于政府支持價時,國家可將補貼這筆錢拿來補貼城鎮居民。二是加快建立現代化肉類批發市場和購銷體系,積極引導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參與肉類營銷體系建設。國際經驗表明,小流通只能帶動小生產,大流通才能帶動大生產,現代流通則帶動現代生產。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特別是轉入過剩經濟狀態之后,情況就變了,流通逐漸成為先導環節,流通帶動生產,只要產品能夠銷售出去,生產不成問題。在解決“豬周期”的問題上,應當有全面和長遠的考慮,統籌兼顧,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并一以貫之地實施。不能等市場供求出了問題就關注,一旦市場平穩后就撒手不管。三是不斷完善收儲預案。“凍儲”等措施確實能在短期內起到抑制豬價下滑、穩定生豬市場的作用。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視,因受存儲期的限制,一旦某個時段集中上市,勢必對供需市場造成壓力。因此應不斷完善市場生豬銷售體制,及時引導生豬行業按照市場自然規律,自行調節進入正常運行軌道,才是長遠之計。
一是建立持續的能繁母豬補貼制度的政策。由于生豬生產鏈中能繁母豬是生豬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加大對能繁母豬的財政補貼力度十分重要。從過去的實踐可以看出,只要國家實行了這一政策,養殖戶就像吃了顆定心丸,就有了養殖信心和積極性。保費的補貼標準也要提高,要能基本含蓋一頭能繁母豬的價值;二是擴大免費防疫的范圍;三是國家應設立專項資金,定向扶持種豬基地建設。四是設立養殖業貼息貸款。現在還沒有針對養殖業的貼息或低息貸款,商業貸款利率高還貸時間短,而生豬生產周期長風險大,利潤沒有保障,養殖戶不敢使用,國家應設立專門針對養殖戶的中小額貼息貸款。
龍頭企業具有養殖規模大、生產條件好、管理服務體系健全、抗風險能力強、自我調節靈活、應變能力高等優勢,在豬周期變短變緩過程中,受市場沖擊小。而與之合作的養殖農戶風險小,雖然利潤不算很高,但比較穩定,不會大起大落,甚至虧本。因此,對于資金短缺、技術缺乏、養豬積極性高的農戶,政府應積極提倡“企業+養殖戶”,“公司+農戶”合作組織模式,鼓勵支持養殖農戶參與合作組織,引導加強龍頭養殖企業與養殖戶結對。通過龍頭養殖企業的扶持,發展壯大,增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同時,政府和有關部門,積極培育和扶持一批大型龍頭養殖企業,在政策上、資金上給以傾斜,使之與農戶、生產基地緊密聯結,提高生豬生產效率,發揮龍頭企業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