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靜
長春市婦產醫院,吉林長春 130042
子宮脫垂是婦科常見疾病,主要是由于多產或產褥期過早勞動、超重負荷引起盆底功能障礙,從而使子宮從正常位置經盆底裂孔或生殖裂孔沿陰道下降至宮頸外口或直接脫出陰道[1],嚴重者可伴有排尿困難,尿失禁,尿潴留等,影響婦女的正常生活。以往采用子宮托保守治療,但效果不佳,而且容易引起陰道黏膜感染。目前,隨著對盆底解剖認識的深入及病因的探討[2],手術治療已成為主要方法,為探討陰式子宮切除與陰道修補術在治療子宮脫垂伴陰道前后壁膨出中的效果,該院自2009年1月—2012年1月對收治的65例子宮脫垂伴陰道前后壁膨出患者采用陰式子宮切除與陰道修補術治療,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子宮脫垂伴陰道前后壁膨出患者125例進行分析,年齡53~76歲,平均(67.3±4.2)歲,病程1~5年,平均2.6年,絕經年齡45~53歲,平均(50.3±1.1)歲,絕經時間4~23年,平均(13.5±1.2)年,孕產次:孕次2~7次,產次1~6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脹痛、腰骶部不適感、下墜感,其中伴排尿困難或尿儲留57例,伴張力性尿失禁6例,均為Ⅱ度及以上子宮脫垂并陰道前壁或陰道前后壁膨出者,其中陰道前壁膨出88例,陰道后壁膨出37例;合并卵巢囊腫12例,合并子宮肌瘤6例,合并內膜息肉4例;內科合并癥:高血壓51例,冠心病14例,糖尿病25例,其他24例。隨機將患者分為2組,研究組65例,采用陰式子宮切除與陰道修補術治療,對照組60例,采用常規手術治療。
患者術前行B超檢查、宮頸刮片、三合診了解盆腔情況,排除惡性腫瘤。對有內科合并癥患者在病情穩定下進行。
采用硬膜外阻滯及腰麻聯合麻醉,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外陰、陰道常規消毒,縫合固定兩側小陰唇,暴露陰道口,在宮頸兩側或陰道前壁黏膜下注射止血生理鹽水20 mL,用金屬導尿管導尿并探測膀胱與宮頸的位置,在宮頸最低點下方0.3~0.5 cm處切開陰道黏膜至宮頸前筋膜,宮頸黏膜切口呈“V”形,正中剪開陰道黏膜。切開宮頸兩側及陰道后壁黏膜,分離后壁與直腸間筋膜,打開前后腹膜,用鼠齒鉗鉗夾并提起膀胱筋膜,鈍、銳性分離膀胱宮頸筋膜至膀胱—腹膜反折,進入腹腔,置入拉鉤,環形切開宮頸周圍陰道側、后壁組織黏膜,鉗夾陰道后壁切緣,上提子宮,銳性分離子宮直腸間隙達子宮直腸返折腹膜,分離宮頸側間隙,暴露膀胱宮頸韌帶、子宮骶韌帶、主韌帶,一次進行鉗、切、縫扎,保留或剪除結線。切除脫垂子宮同陰式子宮切除術,用子宮頸鉗夾子宮動靜脈及周圍闊韌帶組織并縫扎,楔形切開取出子宮,子宮切除后查看各殘端有無出血、滲血,縫合修復陰道前后壁膀胱直腸膨出,對前壁(膀胱)膨出者用4號絲線行若干荷包縫合膀胱筋膜,再次導尿,鉗夾陰道前壁兩側切緣,以4號絲線間斷褥墊式縫合尿道兩側筋膜加固盆底,打結后抽動尿管稍有緊束感,剪除多余陰道黏膜,1-0號可吸收線縫合陰道頂端及前壁黏膜。對后壁(直腸)膨出者應沿會陰部皮膚及黏膜交界處注入生理鹽水,“V”型切開會陰部皮膚,“∧”型切開陰道后壁黏膜[3],分離陰道直腸間隙,切除部分陰道后壁,用4號絲線荷包縫合直腸前壁組織,修復直腸膨出,然后再用4號絲線縫合已切除陰道黏膜的膀胱后壁與直腸壁以閉合死腔。用可吸收縫線連續鎖邊縫合陰道各壁邊緣,檢查切緣有無滲血,留置導尿,陰道放置凡士林紗卷,24 h后取出,留置導尿管5~7 d。
對照組采用常規手術切除子宮及附件與陰道前后壁修補,硬膜外阻滯及腰麻聯合麻醉下進行。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治療3~5 d,隨訪6~18個月。
研究組在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比較中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兩組術后切口均為甲級愈合,拔除導尿管后排尿正常。
表1 兩組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比較(±s)

表1 兩組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比較(±s)
組別 手術時間(min)出血量(mL)術后排氣時間(h)住院時間(d)并發癥(例)研究組對照組71.4±5.283.6±3.7389.6±15.7482.4±12.223.1±1.427.1±2.58.6±1.213.2±2.428
研究組術后出現肩部酸痛2例,無作處理,癥狀消失;對照組術后發生切口感染3例,切口愈合不良5例,對癥治療后好轉,無嚴重并發癥發生。
術后隨訪6~18個月,患者均恢復良好,無陰部突出及腹部下墜感等癥狀,尿便功能正常,無一例復發。
子宮脫垂是臨床常見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子宮脫垂已成為我國老年婦女生殖系統的最常見病癥,據臨床資料統計,子宮脫垂在65歲以上發病率為15.65%,70歲以上發病率為32.8%[4-5]。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陰式子宮切除已成為婦科臨床的主要方法,該術式在歐美國家已占全子宮切除術的60%以上[6]。
陰式子宮切除與陰道前后壁修補術可通過對盆底組織、筋膜的矯正,加強筋膜支撐功能,充分游離陰道黏膜,從而促進其恢復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功能[7],而且該術式具有創傷小,腹部無切口、手術范圍徹底、對腹腔內臟器干擾少、術后疼痛反應輕、出血少、并發癥少等優點,容易被患者接受,符合微創治療技術的特點。但在手術前要對患者進行全方位評估,手術過程中要正確選擇切開陰道前后壁黏膜的位置和深度,以免切口過低難以進入間隙,切口過高損傷膀胱與直腸[8];注意分離陰道黏膜時的層次,避免損傷膀胱與直腸,從而保證手術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總之,陰式子宮切除與陰道修補術治療子宮脫垂伴陰道前后壁膨出療效顯著,具有創傷小、恢復快、出血少、并發癥少等優點,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值得在臨床推廣。
[1]張正華.基層醫院36例子宮脫垂伴陰道前后壁膨出行陰式子宮切除術后療效觀察[J].中外醫療,2010,29(36):104.
[2]韓力輝.陰式子宮切除并陰道前后壁修補術臨床觀察[J].心理醫生,2011(10):1454.
[3]吳麗慧.曼氏術和陰式全子宮切除術加陰道壁修補術治療老年子宮脫垂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8):34-35.
[4]楊金香.25例子宮脫垂伴陰道前后壁膨出行陰式子宮切除術后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2(5):344.
[5]曾永群,余遠萍.陰式子宮切除術及陰道前后壁修補術治療中老年性子宮脫垂的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0(8):776-777.
[6]劉偉玲,倪賢才.宮頸部分切除加陰道前后壁橋式修補治療子宮脫垂23 例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1(31):17-18.
[7]孟海燕,巴靜.陰式切除手術治療子宮脫垂的臨床體會[J].當代醫學,2011(15):,13-14.
[8]高璇,王芳,唐靜,等.經陰道子宮切除術治療重度子宮脫垂的療效觀察[J].醫學新知,2011,24(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