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非
麗江市人民醫院,云南麗江 674100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高齡人數量日益增多,老年良性膽囊疾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因而要提高對老年患者膽囊切除手術形式的重視程度[1]。良性膽囊類疾病包括膽囊先天性異常、各種類型的膽囊炎、膽囊息肉發生病變和膽囊結石類疾病。由于文化、地域、經濟水平、醫療衛生條件等多種因素的不同導致臨床治療的方法存在很大的差異[2]。隨著老年良性膽囊疾病發病率的升高,對老年患者來說膽囊切除手術無疑是個創傷較大的手術,一般的治療方法都是進行手術切除治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由法國的里昂實驗室在1987年首次進行實驗,隨著20多年的不斷探索、發展和外科微創手術技術的發展與成熟,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成為了良性膽囊疾病治療的首選方法。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身體情況較為特殊,一些體弱多病的患者強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則可能引起膽管損傷、中轉率高、甚至死亡。在采用腹腔鏡切除手術對良性膽囊疾病進行治療時應該更加注重風險的防范。所以,對患者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還是開腹膽囊切除手術還應該進一步進行探究。為了比較老年良性膽囊疾病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LC)與開腹膽囊切除手術(OC)治療效果,探討出何種治療效果更加安全可靠,現對該院2005—2012年6年來該院收治的440例老年良性膽囊疾病患者的治療結果進行了比較分析,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該院440例老年良性膽囊疾病患者,將其分為甲組和乙組。甲組患者260例,乙組患者180例。其中男患者204例,女患者236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5歲。甲組進行腹腔鏡的膽囊切除手術,乙組進行開腹膽囊切除手術。對兩組患者術前信息、手術過程中的各項指標變化及術后的恢復情況進行比較。其中甲組患者260例,男患者120例,女患者140例,平均年齡(65±6)歲。乙組中患者共180例,男患者84例,女患者96例,平均年齡(65±7.5)歲。在手術之前對兩組患者均進行了腹部彩超檢查,并確診為膽囊結石伴慢性炎癥或者膽囊息肉樣變。
手術過程中對甲乙兩組患者均采用了在患者氣管內插管的方式進行全身麻醉。對于甲組患者運用三孔法或四孔法進行腹腔鏡手術,其中CO2的氣腹壓為11~13 mmHg;對于乙組患者采用在右肋邊緣下處進行斜口進入患者腹部的方式進行開腹切除手術。甲乙兩組患者的術前準備工作和術后的處理采用的方法大致相同。
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的排氣時間與術后使用止痛劑情況、術后臥床時間、術后住院時間、術后并發癥等作為觀察指標,該院對患者術后的止痛采用1次或者1次以上肌內注射杜冷丁50 mg。
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s)方式進行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運用百分率來表示,采用χ2進行兩組間的對比。
甲組(腹腔鏡切除手術)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術后止痛劑使用情況、術后患者臥床時間與并發癥等情況較之于乙組(開腹切除手術)有明顯優勢,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甲組術后出現并發癥2例,其中1例為肺部感染,1例為心力衰竭,所占比例為0.007%。乙組術后出現并發癥6例,其中3例為切口感染,2例為肺部感染,1例為心力衰竭,所占比例為0.033%。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各項指標的對比結果見表1。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膽結石、慢性膽囊炎癥等膽囊類疾病在老年人中的發病率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其中慢性膽囊炎等膽囊良性疾病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發病率一般達30%以上,已成為威脅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首要因素。
伴隨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各個內臟器官的生理功能逐步衰退,隨之償代功能也逐步下降,機體自身的耐受力也開始出現下降的趨勢,所以導致老年患者因一種疾病而導致多種并發癥產生,而且容易導致病情反復,不僅給治療帶來了困難,而且使患者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不利于病情的恢復。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大,會導致感覺相應的變的遲鈍[3]。在對老年患者進行治療時,常易被老年人的感覺所誤導,使潛在的病癥被掩蓋。因為嚴重創傷或者大手術等應激反應會致使老年患者的自身調節能力減弱,使感染的發生情況增加。同時,在手術過程中所產生的創傷會使機體發生應激反應,并通過患者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素的軸系統來調整相關組織器官的功能,這種應激反應的程度和手術部位,手術的范圍以及手術創傷程度的大小相關。因此,開腹切除手術與腹腔鏡切除手術相比創傷程度更大,引起的應激反應程度就會更高,對于老年患者病情的恢復與好轉沒有好處。由于腹腔鏡切除手術的手術時間更短,導致術中出血量減少,大大減輕了患者的應激反應。腹腔鏡切除術的創傷相對更小,使用的止痛劑也會相應減少,有助于患者機體的恢復、更早的進食和下床活動,不但有助于加強胃腸的蠕動,而且有利于患者咳嗽、咳痰和肺部并發癥等情況的減少,對患者身體的恢復有著重要的作用。由于腹腔鏡切除術不用使患者的內臟器官暴露在體位,所以減少了開腹手術后的所產生的感染情況。由于對患者實施的手術會導致腹壓增加,使心臟的負荷加重,回心血量減少,從而影響冠狀動脈的供血情況受到影響。所以在手術過程中應充分注意患者是否患有心肌梗死之類的容易導致心力衰竭疾病,充分做好術前的準備工作,防范突發情況所導致的重大傷害。在手術過程中應該進行嚴格的檢測和仔細的操作,嚴格防止因操作失誤而導致的影響手術效果的狀況發生。保證患者的安全和手術的效果。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各項指標對比結果(±s)

表1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各項指標對比結果(±s)
注:與乙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出血量(mL) 排氣時間(d)甲組(腔腹鏡)乙組(開腹)26018064.8±19.7*80.7±30.842.1±20.1*65.3±23.3止痛劑使用(個) 臥床時間(h) 并發癥(例) 術后住院時間(d)1.1±0.3*2.8±0.813*3510.6±4.3*18.7±6.82*64.6±1.5*10.5±1.9
研究顯示,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特殊性要求良性膽囊疾病要采用手術時間短、術后患者恢復快的方式進行治療,對于老年良性膽囊疾病的治療,腹腔鏡切除手術(LC)在手術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后的排氣時間、術后患者的臥床時間及術后并發癥等方面較之于開腹膽囊切除手術(OC)有明顯優勢,其安全性更高,有利與患者術后的恢復。腹腔鏡切除術是治療老年良性膽囊疾病的首選治療方式,它的發展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劉鐵輝,張海山,李國昌,等.老年良性膽囊疾病腹腔鏡膽囊切除與開腹膽囊切除的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9):888-889.
[2]郭貴軍,翟瑜,楊月卿,等.老年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與開腹膽囊切除術后的康復對比[J].河北醫藥,2005,27(10):727-728.
[3]唐翠明,練敏,黃永紅.老年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9):71-72.
[4]沈裕厚,田建偉,梁文輝.老年患者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圍手術期治療[J].肝膽胰外科雜志,2010,22(6):507-508.
[5]丁宗龍,宗明.老年人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特點和處理[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4,9(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