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勇
常德市第二人民醫院,湖南常德 415001
近年來,隨著世界范圍內的環境惡化,支氣管哮喘的發生率、嚴重程度均有增加的趨勢。目前的臨床急救仍以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吸氧、補液、糾正酸中毒等常規措施為主,部分患者急救效果不佳,形成氣道內廣泛痰栓,引起呼吸道阻塞、呼吸衰竭等嚴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為探討急診治療嚴重哮喘呼吸衰竭的方法和療效,2009年9月—2012年8月該院在急診治療嚴重哮喘呼吸衰竭的過程中及時實施無創正壓通氣,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以該院急診科收治的嚴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74例為研究對象,均于哮喘發作6h內就診。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齡18~65 歲,平均年齡為(38.74±10.46)歲;體重 48~85kg,平均體重為(65.45±10.78)kg; 支氣管哮喘病程 1~8年, 平均病程為 (4.52±1.36)年;本次發作誘因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2例、病毒性感冒15例、接觸過敏原20例、情緒劇烈波動12例、原因不明5例;其中合并高血壓10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診斷標準[2],同時排除昏迷、呼吸驟停、心跳驟停、消化道出血、張力性氣胸、面部畸形或外傷等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給予24 h心電監護措施,嚴密觀察患者心率(HR)、呼吸頻率(RR)、平均動脈壓(MAP)、血氧飽和度等指標。囑其絕對臥床,給予吸氧。靜脈注射甲潑尼龍40 mg/次,1次/8h;連續治療3 d后改為20 mg/次,1次/d。霧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20 min/次,3 次/d。靜脈滴注氨茶堿 0.5/次,2 次/d。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及時補液,維持酸堿平衡、糾正水電解質紊亂[3]。
及時實施無創正壓通氣,患者取仰臥位,將床頭抬高45°,根據臉型選擇合適型號的鼻面罩,以頭帶固定。通氣模式為自主呼吸/時間切換(S/T模式),通氣頻率為 18~20次/min,吸氣壓力從5 cm H2O開始,逐漸上調至20 cm H2O左右。呼氣壓力從2 cm H2O開始,逐漸上調至6 cm H2O左右,根據患者耐受性和反應性逐步調整參數。供氧流量維持在3~5 L/min。上機時間3h/次,3次/d[4]。
觀察治療前后患者RR、HR等生命體征指標和pH值、PaO2、SaO2、PaCO2等動脈血氣分析指標的變化。
將所有數據均錄入到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
所有患者中死亡2例,死亡率為2.70%,其余患者均搶救成功后出院。與治療前相比較,患者RR、HR等指標均有所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RR、HR等指標比較
與治療前相比較,患者pH值、PaO2、SaO2等指標有所上升,PaCO2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治療前后患者pH值、PaO2、PaCO2、SaO2等指標比較
嚴重支氣管哮喘的病理改變為支氣管平滑肌痙攣、不均一的呼吸道氣流受限、呼吸阻力增加導致通氣/灌注比例失調、呼吸肌疲勞等,如得不到及時處理,可引起彌散性肺不張,進一步加重體內CO2潴留,引起代謝性酸中毒。在急診搶救時應采取吸氧、抗炎、抗感染、擴張支氣管平滑肌等各種措施以有效改善組織供氧,重癥哮喘患者一旦出現低氧血癥、血流動力學指標異常、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嗜睡等癥狀時,應盡早實施無創正壓通氣,以挽救患者生命,為進一步治療贏得寶貴時間[5]。
無創正壓通氣采用壓力支持通氣形式輔助呼吸,以較高的吸氣壓力克服呼吸道阻力,增加肺通氣量,降低組織耗氧量,減少CO2的產生。以較低的呼氣壓力對支氣管進行機械性擴張,防止肺泡萎陷,增加肺氧合能力,可迅速改善組織缺氧狀態,有利于哮喘的緩解。與有創機械通氣比較,無需進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操作簡便快捷、易于掌握,大大降低了聲帶損傷、喉頭水腫、感染等并發癥,同時不影響患者進食和語言功能,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對循環系統影響較小,在改善通氣的同時有益于心臟功能[6]。
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時應做好護理工作,對首次佩帶鼻面罩后產生的胸悶、口干等反應進行解釋說明,以避免不必要的恐慌和焦慮,增加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選擇合適型號的鼻面罩,頭帶固定時注意松緊適度,防止面部壓傷。做好眼部護理,防止通氣流量過大引起球結膜水腫、結膜炎等并發癥,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7]。
該研究發現:在急診治療嚴重哮喘呼吸衰竭的過程中及時實施無創正壓通氣,可快速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搶救成功率。
[1]全健煜.急診治療重癥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分析[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7):242-243.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哮喘學組.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華結核和呼吸病雜志,2008,31(3):177-185.
[3]王洪濤,李霞.急診治療重癥哮喘中雙相氣道正壓通氣無創通氣的應用[J].山西醫藥雜志,2010,39(1):57-59.
[4]俞森洋.無創正壓通氣在治療急性呼吸衰竭中的研究狀況和評價[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9,2(2):113-114.
[5]鐘燦,楊偉忠.無創正壓通氣治療重度支氣管哮喘療效分析[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09,8(5):494-496.
[6]童成華.重度哮喘并呼吸衰竭30例無創通氣治療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33):81-83.
[7]李麗芳.急危重癥支氣管哮喘患者50例護理體會[J].中國醫療前沿,2009,4(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