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江蘇人,對南京城里城外的名勝古跡了若指掌,卻有一個地方可望不可進,那就是總統府?!拔幕蟾锩鼻?,總統府門前掛著“國家第二檔案館”的牌子,大門緊閉。后來,江蘇政協在里面辦公。守衛荷槍實彈,哪個游客還敢上前?
2008年夏,我應邀去南京講學,曾問及能不能安排去看看總統府。主人一口答應。總統府早已對外開放,買張門票就可以進去。
老南京都知道,總統府在漢府街。如今,門牌號碼是長江路292號。
環顧四周,許多高樓拔地而起,今非昔比,幾乎認不得了。好在道旁的林蔭樹還保存完好。總統府的西式正門依然故我,對于國人來說,即使沒來過南京也絕不陌生。使它聞名中外的是一張拍攝于1949年4月24日的照片,總統府門樓上站著一群解放軍戰士,紅旗在藍天下飄揚。翻開毛澤東的詩集,《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如配有照片,必定是這張。大門上“總統府”幾個字在20世紀60年代被鏟掉了,如今又補了回去。
別看這個中西合璧的建筑貌似尋常,里面有太多的歷史沉淀。
明朝開國時這里曾是歸德侯府。
明成祖朱棣封他二兒子朱高煦為漢王,把這里改為漢王府。
200年后,清朝在這里設江寧織造署、江南總督署、兩江總督署。
1853年3月太平軍占領南京,洪秀全在此大動土木,興建超級豪華的天王府。11年后,清軍攻破南京,天王府被付之一炬。
1870年清廷重建兩江總督署。大名鼎鼎的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劉坤一、沈葆楨、左宗棠、張之洞等人先后以兩江總督身份在這里辦公視事。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王朝。次年元旦,孫中山在這里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4個月后,臨時政府結束,黃興在這里主持南京留守府。袁世凱竊國之后,革命黨人發動“二次革命”,這里曾是討袁軍總司令部。
1913年至1927年,軍閥混戰,城頭變幻大王旗。程德全、張勛、李純、齊燮元、盧永祥、馮國璋、孫傳芳、楊宇霆、張宗昌等人在這里輪番登場。門前的招牌五花八門:江蘇都督府、江蘇督軍署、江蘇將軍府、江蘇督辦公署、副總統府、宣撫使署、五省聯軍總司令部、直魯聯軍聯合辦事處等。
1927年4月,國民政府成立。蔣介石主持的國民政府以及下屬的行政院、參謀本部和主計處在這里辦公。
1937年12月南京淪陷,日軍第16師團部盤踞于此。汪精衛偽政權的行政院、立法院、監察院和考試院等都設在院內。
抗戰勝利,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國民政府居于大院中路;東花園里有社會部、地政部、水利部和僑務委員會;西花園有主計處、軍令部、總統府軍務局、首都衛戍總司令部。這么多機構擠在這個院子里,一方面說明院子大,另一方面說明當時的機構比較精簡,吃皇糧的官員不多。如今政府機構臃腫,恐怕連其中的一個機構也放不下。
1948年5月20日,蔣介石、李宗仁分別當選總統和副總統。這座建筑被歷史定格為“總統府”。從此以后,無論地名如何變遷,“總統府”變不了。
說這座建筑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當之無愧??墒?,你能完全相信歷史教科書嗎?
在看到一面之后,還有必要來看看另外的一面。
眾所周知,總統府里住過3位總統。第一個是孫中山,第二個是蔣介石,第三個是代總統李宗仁。其實,還有林森、譚延闿、胡漢民等人擔任過國家首腦,不過他們的官銜叫做“國民政府主席”,不叫總統。
參觀過總統府的人都會有同感,相當簡樸。
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辦公室和秘書處設在原來清朝兩江總督府的西花園里面。西花園東北側有座“中山堂”,是孫中山先生的臥室、餐室和浴室,樓下是警衛人員的住房。他在這里開會、辦公、接待來訪民眾。孫中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91天,平易近人,為國操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的辦公地點和臥室都異常簡單,毫無奢華的裝飾。孫中山被百姓稱為“平民大總統”,名至實歸。
走進總統府大門,眼前是數十米的筆直走廊,兩側有禮堂、外賓接待室、總統休息廳及參事處、文官處等。走廊盡頭,后院里有棟西式樓房,以林森的號命名為“子超樓”。別看貌不起眼,當年是國民政府的中樞,總統辦公室就在樓內。
蔣介石的辦公室在二樓119,副總統李宗仁在對面118房間辦公。據說,李宗仁看見蔣介石就躲,極少來上班,而蔣委員長則天天報到,從不缺席。1949年蔣介石下野之后,李代總統才經常來總統府,依然在老屋子里上班,從來沒有坐進蔣介石的辦公室去。
蔣介石的辦公室只有30多平米,靠墻幾個文件柜,一張辦公桌,幾把椅子,所用家具極為普通,遠沒有當前一些企業董事長的辦公室闊氣。蔣介石上班的“子超樓”辦公樓只有一部老掉牙的電梯,嘎嘎作響,恐怕很少有人敢乘坐。20世紀40年代末期,上海國際飯店的電梯已經相當先進了。據說,蔣介石從來不坐電梯,走上走下。電梯是給來訪的老先生們準備的。
三樓會議廳,在這里召開過許多次重要的會議。會議桌上擺放著普通的蘭花茶杯,墻上掛著孫中山寫的橫幅“推心置腹”。蔣介石部下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不知道在這里開會的人是否看過這個條幅?
在大會議室,墻上交叉掛著國民黨的黨旗。孫中山先生的照片下,掛著他老人家手書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是孫中山畢生的理想,可是,國民黨在大陸執政幾十年,離開這個理想越來越遠。
在人們的思維定式中,國民黨四大家族貪贓枉法幾成定論。只要提到蔣介石政權,頭腦中第一個印象就是貪污腐敗,鋪張浪費。蔣、宋、孔、陳四大家族,人民公敵,吸血鬼,沒有一個好東西。看到蔣介石的辦公室之后,這一指責有點站不住了。半個多世紀過去了。誰家有錢,誰家沒錢,一目了然,想騙也騙不下去??偛荒苡绣X假裝沒錢,一裝五十年吧?
蔣經國去世以后,他在臺北的故居已經對外開放。設備家具之簡陋令所有參觀者感動?,F在,蔣家第四代已經完全退出政壇,他們需靠自己努力工作才能謀生。對于蔣家的一些孤寡老人,臺灣政府不得不定期給予一些補貼。蔣介石活著的時候,不喝酒,不抽煙,連茶都不喝。很多人認為是作秀。隨著時間消逝,指責蔣介石本人貪污腐敗的聲音已經不大聽得到了。
4大家族中的“陳”是陳立夫、陳果夫兄弟。他們主持國民黨的黨務和特務情報,是CC派的頭。20世紀90年代初,我訪問臺北時見到了陳立夫先生。我自報家門,畢業于美國匹茲堡大學。陳老先生笑著說:“我們是校友??!”
他開玩笑說:“真的不知道為什么,我的本家把我列入4大家族(“4大家族”這個名詞是陳伯達發明的)。如果我那么有錢,還用得著到紐澤西養雞嗎?”
1951年,為了放手讓蔣經國整頓臺灣吏治,老蔣趕走了一批元老重臣。陳立夫找孔祥熙借了2萬美金,在紐澤西州辦了一個養雞場。夫妻倆自己動手,喂食、撿蛋、清理雞糞。還學會了給雞喂藥、打針。陳立夫在家中自制皮蛋、咸蛋、豆腐乳、粽子,親自為唐人街的中餐館供貨。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場火災幾乎燒光了他全部的勞動成果。陳立夫毫不氣餒,重頭再來。他一面養雞,一面研究傳統道德,著書立說,四處宣傳中醫中藥,直到1969年才再度回到臺灣。
出水才看兩腿泥。如此看來,基本上可以得出結論:宋家和孔家有錢,而蔣家和陳家沒錢。籠統地說4大家族搜刮民脂民膏,似乎依據不足?;鶎痈瘮?,并不表示高層全都腐敗。反過來,即使高層有些官員很廉潔,也未必能杜絕基層官員貪贓枉法。
總統辦公室的儉樸似乎再度證實了這個觀點。
(摘自陜西人民出版社《萬里河川萬卷書——經濟學家的另一種文化眼光》 作者: 徐滇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