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江蘇省人類精子庫了解到,他們正通過多途徑征詢捐精志愿者,但并非捐精的人少而是精子質量太低,浙江省捐精者每10人中3人合格已經很低,江蘇省卻只有2人合格。
微信上搜“妹子” 竟然搜出江蘇省精子庫急招志愿者
小劉給記者看了他在微信上認識的“女網友”。網名叫“省人醫人類精子庫”,性別“女”,頭像不是美女圖而是一堆文字,但“招募捐精志愿者”幾個大字尤其醒目。
《揚子晚報》記者看到,該賬號的個性簽名寫的很明確:“人類精子庫招募捐精志愿者,補助5000元,歡迎愛心人士來捐獻!”根據該微信賬號上提供資料,記者聯系上了江蘇省人類精子庫宣傳部,對方稱他們是由衛生部批準的11家人類精子庫之一。在微信上發布的招募信息確實是他們所為。
記者檢索“江蘇省人類精子庫招募”,發現很多網站和論壇上都有該機構發布的招募帖,在公布的聯系方式中不僅有微信,還有“陌陌”、“微博”、“人人”等社交網的賬號。這些社交網上“江蘇省人類精子庫招募”注冊賬號,性別都是“女”。
江蘇省精子庫告急,不是人們不愿捐,而是因為合格的太少
最近,不少媒體報道了浙江省人類精子庫精子告急,發微博征集志愿者的消息。江蘇省人類精子庫此番廣發“招精帖”是不是精子庫也告急了?記者致電江蘇省人民醫院了解到,2012年南京媒體報道了精子庫捐精補助增至5000元,江蘇精子庫的知名度一直很高,目前每天前來該院表示愿意捐獻的約有5到10人。
值班的林醫生告訴記者,雖然人多但精子符合捐助標準的并不多,10個精子捐贈者中,只有2個人的精子可以用,精子庫自然會緊張。
宣布告急的浙江省精子庫,精子合格率還比江蘇高一點,10人能有3人合格!同時,除了精子的合格率,精子庫對捐獻者還有其他要求,一般捐獻者的身高最好在1.65米以上、擁有大專以上的文憑。這主要是為了滿足不孕不育的夫婦提出的要求。有的夫婦甚至要求“體貌特征相似、高學歷、身高1.8米以上”,所以精子庫會對捐獻者的身高、學歷提出一定要求,更顯得一“精”難求。記者了解到,目前成功捐精的以大學生居多,占90%左右。
想要活力充足的精子,前面排了上千人,預約已到1年半以后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有不孕夫婦達10萬對。江蘇省近年來等待“精源”的不孕夫婦數量更是與日俱增,江蘇省人民醫院臨床生殖醫學中心護士告訴記者,想要等精子受孕至少1年半,“前面排了上千號人,大家都在等,你加錢也沒用”!
捐精與獻血不同,獻血是一次性行為,而捐精是一個較長時間的過程,也間接導致捐精報名的人很多,真正捐獻成功不多的事實。一次完整的捐精,需要捐精者供精共10次左右,每隔3~7天捐獻1次,一次捐精過程總時間大概是3個月左右。此后,精子還要存放在液氮罐里,6個月后再進行復檢,度過艾滋病從感染到產生抗體最長的“窗口期”后,精子才可以“上崗”。前后加起來,一次完整的捐精過程最長可達1年,很多精子捐獻者就半途而廢了。現在,不少精子因為沒有走完正規檢查程序,還在精子庫儲存室的液氮罐里。
精子合格率低咋辦?作息要健康,多動腦不如多動腿
10人只有2人精子質量合格,捐不捐精暫且不說,作為男人還是要警醒了,保證精子質量可是自己的事!
東南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的王老師告訴記者,現在不能生育的男人越來越多。大部分是因為精子活力不夠、少精、無精等。早幾年,我國男性每毫升精液中至少能有上億個精子,但現在有5000萬個精子就已算質量上乘的了。
大氣污染、輻射干擾,都會導致男性精子質量下降。環境很難改變,但是生活方式則掌控在男性自己手中。不良的生活方式有熬夜、長坐、輻射、吸煙、酗酒、不運動、洗桑拿、穿緊身牛仔褲等。男性的睪丸最適宜的溫度是35度,所以盡量避免其緊貼身體,同時要少去洗桑拿。筆記本電腦放在大腿上使用,更是對睪丸傷害巨大,既受熱,又受輻射。王老師還建議要多做體育鍛煉,提高精子質量,“研究表明,腦力鍛煉對精子沒什么幫助,還是要多出去動動!”
(摘自《揚子晚報》 本文作者:張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