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中華”是一管白白的牙膏。我在這頭,笑容在那頭。上學了,“中華”是一枝細細的鉛筆。我在這頭,考卷在那頭。工作了,“中華”是一條紅紅的香煙。我在這頭,領導在那頭……
這個段子在網上流傳甚廣,說明中國絕大多數人非常懷念自己的民族品牌,但面對現實又十分無奈。因為現在,我們的民族品牌一個個在消失,我們曾經的熱愛,我們曾經的向往,一個個在破滅。走在上海的街上,整條淮海中路,我們看見的是“勞力士”、“蘋果”、LV等,完全看不見我們的“中華”、“鳳凰”、“永久”、“大白兔”和“上海”牌。就拿飲料行業來說,20世紀80年代的“八大名牌”飲料,除“健力寶”外,其他品牌均與“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進行了合資。與此同時,北京的“北冰洋”、上海的“正廣和”等品牌在“聯姻”之后,都在市場上逐漸被“邊緣化”。而曾紅極一時的“樂百氏”在2000年被“達能”收購后,在市場上也基本上看不到了。
在日化行業中,2003年被外資收購的“小護士”在市場上也幾乎銷聲匿跡。資料顯示,在上海牙膏廠和聯合利華合資前,“美加凈”牌牙膏銷量曾達6000萬元,出口量更是全國第一。但合資后,“美加凈”由于宣傳力度下降,一度曾面臨無人問津的局面。后來,盡管中國本土企業以5億元的價格收回了“美加凈”這個品牌,但其市場競爭力及經濟價值已不如從前。
進入2010年,一些小家電都被外資兼并。“奔騰電子”和“蘇泊爾”,這兩大國產電器的品牌,一個確認被“飛利浦”收購,一個不斷被“賽博”電器增持。“愛仕達”以2208萬元全資收購東莞“步步高”。“小護士”、“羽西”外嫁豪門;連續7年護膚品全國銷量第一、高達15.76%市場份額的“大寶”又被“招安”,中國護膚品牌徹底西洋化……
被收購的民族品牌有:中華牙膏、娃哈哈、蘇泊爾、南孚電池、活力28、樂百氏、小護士、大寶、徐工、樂凱、山工、華潤涂料、雙匯、西北軸承、佳木斯聯合收割機、熊貓、金龍魚、雪津啤酒、舒蕾、白加黑、正大福瑞達,等等。
(摘自中國商業出版社《牛刀說貨幣:貨幣狼煙》 作者: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