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義榮
(揚州市新華中學,江蘇 揚州 225009)
2009年秋季江蘇省推出屬于自己的高中物理教材(即教科版教材),這為進一步打造“蘇派物理”教學思想提供有力的課程支撐.教科版高中物理教材的教學實驗已近3年,一個循環即將結束,面對省內同時有兩種版本教材,一是揚州、泰州使用的教科版高中物理教材,另一個是江蘇其他地區使用的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中學物理教師們都很關心2012年江蘇高考物理命題將會怎樣?這兩種版本教材各自都有哪些特點?實際物理教學過程中應如何使用這兩種教材?3年來,筆者一直使用教科版教材進行教學,也一直在將教科版與人教版教材進行對比,現將筆者淺顯的研究結果陳述如下,供同行參考討論,以期在高中物理教學和應對高考策略方面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迪.現行物理考試說明明確指出高考內容分必考和選考2個部分,必修1、必修2、選修3-1和選修3-2 4個模塊屬必考內容,從選修3-3、選修3-4和選修3-5 3個模塊中選擇2個模塊作為選考內容,而且選塊內容都是A等級要求,因此筆者在對比研究中把重點放在必考模塊上,下面所列舉事例都來自必考模塊.
在編寫上都立足于教育部頒發的高中物理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努力體現現代教育思想和課程理念.在貫徹“三維目標”的前提下,堅持高中物理教材的基本學科特性,注重體現物理思想,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體現“以人為本”,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重視科學思想和方法,探究精神貫穿始終,注重“經歷過程”,積極改變學習方式.注重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同時,努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兩種版本的教材在這些方面都有共同的價值追求,但在某些具體的方面各有側重,體現差異,下面將逐一介紹.

表1
從欄目設置的關鍵詞來看,教科版比人教版多,把功能相同的欄目合并后,發現教科版比人教版主要多“本章小結”和章末“習題”兩個欄目.在章節結束后進行小結概括,并配有一定量的本章習題是教科版的一大亮點,教會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但從欄目及對應的內容來看,人教版教材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理論的嚴密性,注重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加強與生活、科技、社會的聯系,更貼近教學實際,教材的可讀性比較好,便于學生自己看書學習,也便于新教師使用.教科版教材注重“情境創設”,每節課力求從物理現象開始,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討論交流”,對問題的解決提出“猜想”和“假設”,教材中穿插若干個“活動”,探究性味道比較濃,有些地方不給出具體規律的內容,相對人教版,教科版教材不太利于學生自己看書學習,教材的使用更需要教師的引導.

表2

續表

表3
對比之后不然發現,人教版比教科版更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理論的嚴密性,涉及的理論內容要比人教版多,呈現給學生一個比較完善的理論框架.

表4
對比發現,教科版教材將研究方法、思想方法、理論知識等物理科學方法包含在相關的知識內容中介紹,而人教版教材多是采用獨立出來單獨成節的方法,至少在重視程度上要比人教版更突出.尤其對“螺旋測微器和游標卡尺”這兩種基本實驗儀器使用方法的處理上,教科版欠妥當,將螺旋測微器隱含在“學生實驗:探究決定導體電阻的因素”中,沒有對螺旋測微器單獨介紹,把游標卡尺放在選修3-4模塊中,如果學生不選3-4模塊怎么辦?作為應該掌握的基本實驗儀器游標卡尺是否就可以不作要求?

表5
盡管兩種版本教材都十分重視實驗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但人教版教材除學生實驗外,更多的是以“做一做”、“演示”和“實驗”的形式出現,而教科版教材更多的是“實驗探究”、“理論探究”,或“活動”的形式,探究的味道要比教科版濃得多,更利用培養學生實際探究能力.

表6
人教版教材知識內容密度的分布相對較均勻,而教科版的知識內容密度就顯得多少不均,有的章節安排的知識內容還特別多,比如教科版選修3-1中,第1章第4節電勢能電勢與電勢差,第1章第5節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示波管原理(包括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第2章第3節電阻的串聯、并聯及其應用(包括電表的改裝、限流分壓式電路、安培表內外接等),這些章節在實際教學中都要安排2-3個課時,這樣安排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會帶來一定的不便.

表7

續表
作為兩種不同版本的教材,追求各自的特色是需要的,但若為追求差異,而忽視它的實際合理性可能就不妥了.比如在“桌面微小形變”中,光源、平面鏡和光屏在水平方向上可能要比在豎直方向上更合理;在“功率與速度關系”中選用汽車手動變速桿可能要比選用變速自行車更合理.

表8
盡管兩種版本教材在編寫內容似乎故意追求差異,但對于一些經典的事例材料,兩種教材都積極選用,只是在出現的“欄目”上存在一些差異而已.
2.1.1 要確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觀
教材只是教學的素材,是為師生教與學服務的課程資源,不能把教材作為教學內容的全部,也不要把教材當作教學活動的目標與對象,而應看作落實新課程標準、傳遞教育信息的重要媒介.不同版本的教材對同一個知識點的定義、處理方法以及教學編排順序可能都不同,但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靈活處理教材,對教材要進行“二度”甚至“深度”開發,進行必要的更改和補充,精心設計教學方案,更好地為學生學習服務.
2.1.2 要圍繞“課標”,整合不同版本教材資源
應該說不論教科版還是人教版,都十分強調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但由于物理課程標準,對所涉及的內容比較概括,必然造成不同版本教材的主干知識基本相同,支干知識區別明顯存在的現象,進而有可能出現因支干知識的不同造成對主干知識教學的影響,因此無論使用哪種版本的教材,教師在實際教學時,要圍繞“高中物理課程標準”進行,課標才是教學的依據.
根據上文的對比研究,不難發現教科版與人教版教材各有優缺點,兩種版本教材都存在有些內容沒有被標題所涵蓋的問題,在實際使用中,要盡可能地相互參閱借鑒,包括其他版本教材,進行有效整合取舍,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方案.
不同版本的教材盡管都源于課程標準,但由于編寫團隊不同,必然存在差異.而且江蘇省范圍內現行使用的教科版教材似乎又刻意追求與人教版教材的不同,因此兩種版本教材的差異不應成為高考命題的熱點,它們的共性才是命題的追求.
課程標準理應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但由于考試說明的出臺,它成了應對高考的根本,因此要根據考試說明合理使用好所用教材進行科學地復習.關注差異,差異不會進入命題的視野,例如電子秤、電熨斗,人教版教材詳細分析,教科版教材都沒有涉及,因此筆者認為高考就不可能考這兩種傳感器的細枝末節;關注共性,兩種版本教材選取的相同素材,完全有可能成為高考命題的素材,針對這類素材可能考什么,還需要大家自己進一步地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