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野 陸建隆
(1.姜堰市第二中學,江蘇 姜堰 225500;2.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新課改倡導教師打破原有的教材觀,重新認識和利用教材.教學不是簡單地傳遞、灌輸教材內容,而是結合具體的教育情景批判性地、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的過程,其間可能涉及到教材內容的調整和加工、教材資源的整合和教師自主開發教學資源等.如果說課程和學科專家連同出版單位編制教材是教材的“一次開發”,那么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則可謂教材的“二次開發”過程.[1]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被賦予了教材的“二次開發”的權利,但權利與責任總是相生相伴,教師在分享課程決策權的同時,也肩負起了作為課程開發者和課程實施者的雙重使命.[2]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面對的一邊是法定的課程標準,一邊是各種版本的新教材,課程標準和新教材之間似乎出現了一片不確定的開闊地帶,不少高中物理教師在感嘆教學游刃有余之際,一時又感到無所適從,茫然不知所向,甚至有不少人慨嘆“越來越不會教學”了.因此,“賦權”之后需要“增能”,沒有“增能”的跟進,權責的賦予不免會落空.這里所說的,“增能”就是增強教師對教材“二次開發”的能力.
有鑒于此,我們申報了“物理新課標教材‘二次開發’的實踐與研究”的課題.作為該課題的研究目標之一,我們對江蘇省高中物理教師“二次開發”新課標教材的真實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在問卷調查統計數據的基礎上進行思考.
本問卷共編制19道問題,主要從4個維度加以展開,相應的調查內容見表1.

表1 問卷調查內容項目表

續表
本問卷調查對象為江蘇省內19所中學的230名高中物理教師,覆蓋了全省13個地級市,被試樣本的具體情況見表2.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30份,回收問卷198份,回收率為86.09%,其中有效問卷為193份,有效率為97.47%.

表2 被試教師樣本分布情況表
在進行問卷調查的數據分析時,我們使用了Microsoft Office Excel軟件和人工統計相結合的統計方法.對相關數據進行方差分析時,我們使用了Excel軟件中“分析工具庫”中的“方差分析”功能.
受調查教師對教材“二次開發”問題,認為“有必要”的達73.1%;認為“沒有多大必要”的達16.1%;認為“完全沒有必要”的僅占3.1%;選“不清楚”的占7.8%.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教師認為有必要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
為了進一步研究對教材“二次開發”必要性的認識與教師教齡之間的關系,我們采用了4級記分制,將選項“有必要”、“沒有多大必要”、“完全沒有必要”、“不清楚”分別用分值4、3、2、1表示,分別對“5年以下”、“5—10年”、“10—20年”、“20年以上”求和并計算平均值,以這些平均值為縱坐標畫出圖1.

圖1
圖1中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教齡在10—20年的教師對教材“二次開發”的必要性最為認可,而教齡在20年以上的教師對教材“二次開發”的必要性認識有所降低.這可能教齡在20年以上的教師,在教學上已形成自己固有的思維框架,很容易受自己的教學經驗的束縛,在教學上因循守舊,對待新課程“以不變應萬變”.
受調查教師在“二次開發”物理新課標教材的主要原因的選項中,有16.1%認為是“高考的需要”;有37.3%認為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12.4%認為是“教學經驗使然”;有34.2%認為是“教材不能很好滿足本校學生的實際需要”.選擇各種答案的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如圖2所示.

圖2
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在對教材內容進行“二次開發”時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其次是“教材不能很好滿足本校學生的實際需要”.數據從另一側面表明,江蘇省進入新課程改革和實行“五嚴”規定以后,教師的觀念有所改變,他們不再片面追求高考的升學率,而是尊重教育教學規律,強調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受調查教師在對其進行新課標教材“二次開發”的依據的選擇中有32.6%(63人)選擇“教學參考書”;有63.7%(123人)選擇“升學考試說明”;有37.3%(72人)選擇“課程標準”;有73.1%(141人)選擇“學生需求”,選擇各種答案的人數統計如圖3所示.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需求”在教師心目中占據重要地位,其次是“升學考試說明”.

圖3
受調查教師在“二次開發”新課標教材所采用的方法中,有60.0%(110人)采用“增加”;有35.2%(68人)采用“刪除”;有32.6%(63人)采用“替換”;有74.6%(144人)采用“調整順序”;有30.6%(59人)采用“選用和開發其他教學材料”.選擇各種答案的人數統計如圖4所示.

圖4
調查結果表明:江蘇省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時,遇到不適合教學實際的內容時,大部分教師會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在采用的方法中,“調整順序”為教師首選的方法,其次為“增加”.
受調查教師在回答“二次開發”教材時存在的問題中,有21.2%(41人)選擇“憑感覺,隨意‘二次開發’”;有21.8%(42人)選擇“一心想超越教材,隨意替換教材內容”;有16.1%(31人)選擇“不顧自身需要,盲目模仿其他教師”;有13.0%(25人)選擇“過度開發,開發的內容喧賓奪主”;有49.2%(95人)選擇“僅對固定環節進行‘二次開發’”.選擇各種答案的人數統計如圖5所示.

圖5
調查結果表明:在“二次開發”教材時存在最為嚴重的問題為“二次開發”的廣度不夠,僅對教材的固定環節進行“二次開發”.
受調查教師在回答“二次開發”物理新課標教材時所需的幫助時,由于該題為開放題,共有107位教師給出了答案.
將較為典型的答案歸納如下:(1)專家的引領、指導和建議;(2)提供可借鑒的案例,多觀摩優秀教師成功“二次開發”物理教材的課堂教學;(3)加強集體備課,同伴互助,交流“二次開發”物理教材的心得體會;(4)需要得到專家對新課標教材、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的解讀和細化等方面的培訓;(5)建立物理教材“二次開發”的評價體系;(6)大力開發課程資源,解決課程資源匱乏的問題;(7)解決“二次開發”物理教材時來自家長的干預和高考成績的壓力.
為了便于研究,我們將第6題的(B)選項“沒有多大必要”和(C)選項“完全沒有必要”合并為“不必要”,由于選“不清楚”的教師人數較少,只有15人,可將其忽略,這樣我們可將教師對教材“二次開發”的必要性的認識分為“必要”和“不必要”,統計如表3,方差分析見表4.

表3 教材“二次開發”必要性認識與教材“二次開發”頻率之間的匯總情況

表4 教材“二次開發”必要性認識與教材“二次開發”“頻率”之間的相關性
方差分析表明:教師對教材“二次開發”的必要性的認識與教師進行教材“二次開發”的頻率之間存在顯著性相關,見圖6所示(作圖方法同圖1).

圖6
江蘇省高中物理教師絕大多數認為有必要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絕大多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都會不同程度上對新課標教材進行“二次開發”,但對教材“二次開發”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教師們將“了解學生的能力水平”作為進行教材“二次開發”首要前提;但仍有不少教師將“升學考試”說明作為“二次開發”教材的重要依據.
總之,教師對新課標教材的“二次開發”還需要進一步形成更具體和更清晰的認識.
教師在“二次開發”教材時,都會不同程度對新課標教材內容進行“二次開發”的行為;大部分教師在進行教材“二次開發”之前,會了解學生的能力水平、研究教材體系和研讀課程標準;但大部分教師只是“有時”進行“二次開發”,屬于“頻率”不高.教師在使用具體“二次開發”的方法時,采用得較多的是“調整順序”和“增加”.
總之,教師“二次開發”教材的頻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在使用具體“二次開發”的方法時,所使用的方法有待于進一步多樣化.
“對教材的解讀和把握不夠”和“課時不夠”是當前教師進行教材“二次開發”遇到的最為主要的困難.顯然,“專家的引領”、“提供可借鑒的案例”、“教師合作”、“對新課標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解讀”為教師在“二次開發”教材時最為需要提供的幫助.
調查問卷表明,江蘇省有部分高中物理教師在教材“二次開發”過程中表現出課程權利的放棄和課程權利的濫用行為.因此,研究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師對教材“二次開發”的原則與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俞紅珍.教材的“二次開發”:涵義與本質.課程.教材.教法,2005(12).
2 張正嚴.中學物理教師重構教材內容的問題研究(學位論文).西南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