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芳 ,降 磊 ,牛晉國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2.山西省農業科學院農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
雞沙門氏菌病是由沙門氏菌屬中的一種或多種沙門氏菌引起的雞急性或慢性傳染病[1],該病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生,我國多個省市都不同程度存在[2],山西省的感染率也處于較高的水平[3]。該病既可以水平傳播,也可以垂直傳播。2011年4—5月晉中市某種雞場送出的商品代雛雞,發生以下白色痢、糊肛為特征的疾病,經調查,該病是由父母代種雞采食被魚粉污染的飼料,垂直傳播引起的。父母代種雞感染該病后,并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癥狀,而這些種雞下的種蛋孵化后會引起孵化率下降、商品代雛雞發病。經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調查診斷,現將本次垂直傳播引起的雞沙門氏菌病的診斷調查做一報道。
2011年3—4月晉中市某種雞場孵化室出現死胚增加,孵化率突然不明原因下降10%左右,孵化操作流程與前幾批沒有明顯不同,孵化場執行嚴格的消毒程序,孵化的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孵化場3批種蛋孵化情況
由表1可知,孵化出的商品代海蘭褐蛋雛雞3批累計19 800羽,分發給14個養殖場雛雞全部發病,從5日齡開始出現死亡,在7—9日齡出現死亡高峰;開始發病的養殖戶用恩諾沙星和電解多維飲水,并沒有迅速控制,后經實驗室藥敏試驗改用氧氟沙星飲水,隨后養殖場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12日齡基本好轉,發病死亡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14個養殖場發病情況
14個孵化場的死胚數、弱雛數增加,孵化率降低;養殖場最早出現死亡的雛雞基本無明顯前兆,隨著死亡數增多,雞群出現精神不振,縮頸嗜睡,采食下降,可見拉白色糊狀稀糞,并出現糊肛現象,極個別雞出現向前沖、突然摔倒死亡現象,未發現明顯的呼吸道癥狀。
剖檢病死的雛雞42只,呼吸道基本正常,5/42氣管有黏液;42/42消化道和內臟器官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為腸黏膜充血、腫脹,有卡他性炎癥,盲腸內有白色干酪樣凝塊,泄殖腔有白色稀糞。肝臟和脾臟腫大、出血,伴有白色壞死灶,心包積液,偶有粘連。
采集的病料劃線接種于麥康凱瓊脂平板,37℃恒溫培養24 h后,選擇灰白色的疑似菌落進一步進行純培養,可形成直徑約2~3 mm的圓形、光滑、半透明的灰白色菌落。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兩端稍圓的革蘭氏陰性細長桿菌,符合沙門氏菌的形態。
用接種針挑取純培養物,接種于各種生化試驗管中,37℃培養24 h。結果表明,所分離的疑似菌菌株,對葡萄糖、麥芽糖和甘露醇產酸產氣,均發酵木糖、阿拉伯糖、鼠李糖,不發酵肌醇,不產生H2S、吲哚,均符合沙門氏菌的特性。
取0.1 mL含1 000個細菌的菌液,頸皮下注射感染1日齡健康雛雞,48 h后全部死亡,剖檢可見前面所述癥狀,并從肝臟中分離到與接種菌相同的細菌,而對照組的雛雞全部健康存活。結果表明,接種菌對雛雞具有致病性,與雞沙門氏菌的致病性一致。
采用藥敏紙片法,將純培養物接種于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供試藥物12種,以抑菌環的直徑來判定被檢菌對藥物的敏感程度,結果列于表3。

表3 12種藥物的抑菌圈直徑 mm
結果表明,該菌對氧氟沙星和頭孢噻肟高敏,可以用于本病的治療,而對經常使用的藥物,如恩諾沙星、諾氟沙星、土霉素等已經產生了耐藥性,這與近年來的一些相關報道一致[6-7],同時也與一些報道不一致[8]。說明不同地區沙門氏菌的不同菌株耐藥程度不同。
通過對病死雞進行實驗室一系列診斷,確診引起此次發病的病原為沙門氏菌。此種雞場近期連續孵化出的3批雛雞送14個養殖場養殖,雛雞發病率達100%,而前幾批并沒有出現類似的情況,故懷疑為孵化場或者種蛋感染。經調查,種雞場在種雞開產前曾經做過雞白痢的檢測,沒有發現陽性的雞,近期也沒有引種。取飼料樣品,送實驗室經培養發現含有本菌。經調查,飼料廠新進一批魚粉,抽樣送實驗室檢查發現含有本菌,因此,確認該病來源于這批魚粉。
確診后馬上停喂含有該魚粉的飼料,改換無魚粉的全價日糧,并選取高敏藥物氧氟沙星進行飲水,對種雞場、孵化室進行嚴格而徹底的消毒。在治療期間,停止采集種蛋。治療后要對種雞進行沙門氏菌的檢查,發現陽性的雞,立即淘汰。對14個養殖場也采用氧氟沙星進行治療,病情很快得到控制,所造成的損失由種雞場給予相應的補償,而飼料廠應該承擔種雞場的損失賠償。
目前對雞沙門氏菌病的防治,就我國的蛋雞飼養模式來說還存在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在集約化欠佳的養殖場,很難通過檢疫凈化的方式進行防控。該病在目前還沒有有效的免疫預防辦法,應該采取綜合防治措施[9]。
本次感染是通過垂直傳播,感染的根源還在種雞場,種雞場雖然做了雞沙門氏菌的凈化,但沒有把好飼料關,飼料場沒有把好原料關,沒有做好魚粉沙門氏菌的檢測。因此,作為養殖場必須把好引種關,從確保無沙門氏菌污染的種雞場引種;其次要把好飼料關,即不能讓帶有沙門氏菌的飼料、雛雞流入雞場。該菌也可以通過水平傳播,因此,平時要做好消毒工作,嚴禁帶有病菌的傳染源進入養殖場。
要防止沙門氏菌病的發生,必須預防第一,重視雞沙門氏菌的檢疫,建立檢疫淘汰制度和相應的飼養管理凈化措施;同時,也要做好養殖場的環境控制工作,如飼養溫度、濕度、密度、光照、通風等;飼喂全價日糧,減少應激,提高雛雞的抵抗力。
近年來,由于藥物的不斷使用,沙門氏菌的耐藥性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特別是對常用藥物氟哌酸和四環素,耐藥性已經超過了80%[10-11]。因此,發生該病的雞場要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敏感藥物進行防治。而作為預防不應該使用大量抗生素,否則非但起不到防治沙門氏菌的作用,反而會造成該菌耐藥性的增加。試驗結果表明,微生態制劑的使用可以預防雞沙門氏菌的發生[12-13],中草藥也有一定的預防效果[14-15]。因此,微生態制劑與敏感藥物的聯合使用已經成為預防雞沙門氏菌病越來越重要的方式。
[1]吳清民.獸醫傳染病學[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2:167-169.
[2]常澤軍,杜順豐,李鶴飛.肉雞[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社,2004:138-162.
[3]薛俊龍,田林君,張國權,等.山西省雞沙門氏菌病流行病學調查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0,38(9):58-62.
[4]廖延雄.獸醫微生物實驗診斷手冊 [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
[5]RE布坎南.細菌鑒定手冊 [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1:392-442.
[6]孫彬,徐益斌,徐連均.雛雞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以及藥敏試驗[J].北京農業,2008(30):32-34.
[7]祁從春,李琦,居元照,等.雛雞沙門氏菌的診斷[J].中國家禽,2008,30(7):45-46.
[8]鄧樹軒,葉朗光.東莞地區一株雞白痢沙門氏菌的分離鑒定及藥敏試驗[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2,33(1):110-111.
[9]劉曉東,申兆堂,史紅英.淺談雞白痢沙門氏桿菌病發生的原因及其綜合防治[J].山西農業科學,2008,36(8):53-54.
[10]楊曉輝,楊增岐.陜西關中地區雞白痢現狀調查[J].動物醫學進展,2008,29(9):103-105.
[11]仇莉,繆曉斌,賁巧云,等.江蘇東臺地區雞白痢沙門氏菌的耐藥性分析[J].獸醫導刊,2009,14(4):39-40.
[12]薛俊龍,王國艷,張偉業,等.微生態制劑預防雞白痢沙門氏菌感染的應用技術研究 [J].中國動物檢疫,2011,28(9):38-41.
[13]周望平,肖兵南,何芳.復合微生態制劑對雛雞實驗性感染雞白痢沙門菌病的預防實驗 [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07,19(5):437-438.
[14]陳宏智,魏明奎,吳熾德.成雞白痢沙門氏菌病的病理學診斷與防治[J].河南農業科學,2006(6):110-111.
[15]莫俊成,吳兵.復方中藥提取物對雞白痢沙門氏菌感染的療效觀察[J].中國家禽,2007,29(2):27-28.